• 伤寒论证治类诠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伤寒论证治类诠

全新正版未拆封

14.13 2.9折 49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应秋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07

转角书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应秋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3254731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83页
  • 字数 207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继《伤寒论语译》后的新编著,作者把《伤寒论》原条文全部撒散,按照辨证系统来分汇罗列,使读者便于学习《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精神,并可结合临床具体应用。其中的112方,按照各方的组合性质来分类,并选出30味药,将每药在各方中的主要作用,予以分析归纳,这样,既可晓得古人组合方药之心法,又能了解方药随证变化加减的理由。本书分辨症状、类析治法,以及方药归纳的探讨,均清楚扼要。在每一类主题之后,并有提纲和复习题,尤便于学习者体会。由此,作为一般学习中医以及西医学习中医者的参考读物是比较适宜的。
【目录】
一、怎样认识《伤寒论》
(一)伤寒病
(二)《伤寒论》
(三)三阴三阳的意义
(四)依据临床实践是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二、“三阴三阳”辨证体系
(一)太阳病
(二)阳明病
(三)少阳病
(四)太阴病
(五)少阴病
(六)厥阴病
三、症状的分辨(上)
(一)恶寒、恶风
(二)发热
(三)潮热
(四)寒热往来
(五)自汗
(六)无汗
(七)头眩、头痛
(八)悸
(九)胸胁满
(十)心下满、心中满
(十一)腹满
(十二)少腹满、少腹硬
(十三)不能食、能食
四、症状的分辨(中)
(十四)小便不利、小便利
(十五)不大便
(十六)下利
(十七)便脓血
(十八)衄血
(十九)渴
(二十)呕吐
(二十一)哕
五、症状的分辨(下)
(二十二)烦躁
(二十三)懊侬
(二十四)谵语
(二十五)振栗
(二十六)发黄
(二十七)发狂
(二十八)厥
(二十九)瘀血
(三十)咽痛
(三十一)结胸
(三十二)痞
(三十三)奔豚
(三十四)霍乱
(三十五)阴阳易
(三十六)差后劳复
六、辨治的法则
(一)病机概要
(二)治法举要
(三)汗法
(四)不可发汗
(五)误汗
(六)下法
(七)不可下
(八)误下
(九)吐法
(十)不可吐
(十一)误吐
(十二)汗吐下后的变证
(十三)温法
(十四)清法
(十五)和法
(十六)利法
(十七)补法
(十八)火逆证禁忌
七、方剂分类
(一)桂枝汤类
(二)麻黄汤类
(三)葛根汤类
(四)柴胡汤类
(五)栀子汤类
(六)承气汤类
(七)泻心汤类
(八)白虎汤类
(九)五苓散类
(十)四逆汤类
(十一)四逆散类
(十二)理中汤类
(十三)杂方类
八、药物分析
(一)甘草
(二)桂枝
(三)大枣
(四)生姜
(五)芍药
(六)干姜
(七)附子
(八)人参
(九)半夏
(十)黄芩
(十一)茯苓
(十二)麻黄
(十三)大黄
(十四)黄连
(十五)白术
(十六)杏仁
(十七)栀子
(十八)柴胡
(十九)石膏
(二十)枳实
(二十一)细辛
(二十二)芒硝
(二十三)牡蛎
(二十四)厚朴
(二十五)蜜
(二十六)香豉
(二十七)当归
(二十八)葛根
(二十九)粳米
(三十)栝蒌根
附:查检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