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权利可诉性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权利可诉性研究

全新正版未拆封

21.76 4.5折 4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伊媛媛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1-02

转角书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伊媛媛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77907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页
  • 字数 205千字
【内容简介】
  环境权利司法救济缺乏法律依据,缺乏权利依据,应从权利本身出发研究环境权利的可诉性,从权利人的立场重新思考环境权利的可诉性问题,从环境权利可诉性的概念化争论转向环境权利如何裁判这一新任务。公民依据环境权利可以要求国家采取积极行为履行国家环境义务。可从环境权利可诉的政治合法性的解析与重塑,环境权利规范模糊性的破解,环境司法能力的突破三个方面论证环境权利的可诉性。环境权利可诉是有限的。环境权利可诉范围是发展的,随权利保护的现实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环境权利的可诉受到客观现实的限制。宪法诉讼是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根本路径。中国环境权利可诉的实现面临政治难点和法律难点。破解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法律难点需要立法理念的提升,宪法诉讼是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根本路径。
【作者简介】
  伊媛媛,1973年9月生,辽宁葫芦岛人,1996年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2014年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现为江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环境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法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目录】

引言一 研究问题的背景二 研究动机与目的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四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章 环境权利可诉性问题的提出节 环境权利司法救济之实践障碍一 环境损害与环境侵权二 环境权利司法救济困境第二节 环境权利可诉性问题的由来一 环境权利可诉性问题的背景二 对环境权利可诉性的质疑三 环境权利可诉性问题思维模式的转换本章小结第二章 环境权利解读节 环境权与环境权利一 作为人权的环境权二 环境权利的概念三 宪法环境权利与具体环境权利的比较第二节 宪法环境权利的性质与功能一 宪法环境权利的双重性质二 宪法环境权利的功能体系第三节 具体环境权利的公、私法属性之辩一 环境权利的私权化路径二 公法上的环境权利本章小结第三章 环境权利实现及其可诉实践节 环境权利实现一 权利实现的一般理论二 环境权利立法三 环境权利救济第二节 环境权利可诉的国外实践一 南非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实践及其对实现环境权利可诉的意义二 对环境权利可诉性的承认——拉丁美洲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三 司法能动主义与印度的环境权利可诉实践四 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与环境权利的间接司法救济本章小结第四章 环境权利可诉性的理论思考节 对环境权利不可诉论的研析一 对“权利二分法”的进一步质疑与国家环境义务层次二 “权利成本”批判与“昂贵”的环境权利三 权利一体化与环境权利的间接救济的实践意义第二节 对环境权利可诉性的争论一 环境权利规范的模糊性二 环境权利可诉缺乏民主正当性三 环境权利可诉受环境司法能力制约第三节 环境权利可诉性的论证一 环境权利规范模糊性的破解二 实现环境权利可诉的政治合法性的解析与重塑三 环境司法能力的突破本章小结第五章 环境权利可诉的有限性与实现节 环境权利可诉的有限性一 环境权利可诉的范围二 环境权利可诉的程度三 环境权利可诉性的局限第二节 环境权利可诉的实现与宪法诉讼一 宪法的司法化二 宪法诉讼与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根本路径第三节 环境权利可诉的实现与环境公益诉讼一 通过普通法律实现环境权利可诉二 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权利可诉性的增强本章小结第六章 走向可诉的中国环境权利节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难点一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现状二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政治难点三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法律难点第二节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的实现一 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困境的突围二 宪法诉讼——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根本路径三 通过行政法路径推动中国环境权利宪法诉讼四 私法架构下的中国环境权利可诉的有限实现五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中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推进六 通过环境司法专门化提高环境司法能力本章小结关键词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伊媛媛,1973年9月生,辽宁葫芦岛人,1996年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2014年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现为江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环境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法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序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