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剧杂论——国家艺术基金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论文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川剧杂论——国家艺术基金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论文集

全新正版未拆封

20.38 3.5折 5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RT

上书时间2023-06-29

转角书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著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8922685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2018年8月,重庆市文化研究院主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学术会议在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举行。在为期60天的培训中,培训班开设了中国戏曲史、川剧史、中国戏曲基础理论、川剧基础理论知识、戏曲评论、戏曲理论研究等课程,从川剧表演、声腔、导演、剧作、舞美等方面,多方面、系统性地提升学员戏曲知识,提升其写作水平。

  经过月的学习和实践,学员们在川剧理论评论写作上有了长足进步,形成了本书所收录的40篇理论或评论文章。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授课教师的讲义,主要涉及川剧本体艺术的各个方面,以及戏曲文化批评等多个层面,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当代川剧理论评论的一次“美文集锦”。
【目录】
●川剧印象随笔

川剧《刘氏四娘》中刘氏四娘形象考

从川剧《金子》音乐中看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论川剧现代戏《铎声阵阵》对主题的演绎

探索川剧《死水微澜》与《金子》的女性形象

犹抱琵琶“变”着“脸”

用“文化资源化”的视点论川剧的观众培养

新编剧目的传承经验与反思——以川剧剧目为例

双柑斗酒听黄鹂,俗耳针砭鼓肠诗——国家艺术基金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简谈

评析川剧将受众放在“前头”的重要性

清末民初巴渝地区坊刻曲本的家国意识研究——以东大本双红堂藏《飞仙塔》为例

川剧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研究

川剧传统盔帽发展阶段史考析

用现代思维观传统戏曲——浅析川剧《迎贤店》

试论川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青苗戏与近代乡村的川剧演出

《包公照镜子》中接地气的“包大人”——川北灯戏的喜剧特征

析四川汉族民歌在新编川剧高腔音乐中的体现

论川剧《变脸》“形象种子”的挖掘与导-演的“二度创作”

新媒体时代下川剧的传播困境及改进

此情只可待追忆——浅评现代川剧《爱情天梯》

浅析川剧文小生的“书卷气”

川剧与电影融合的再思考

从《打红台》到《白面虎肖方》看“双创”

日常的回归与镜像的隐喻——新编川北灯戏《包公照镜子》的现代性启示

巴山蜀水催戏魂——从新时代看川剧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川剧编剧的创作现状和必要写作意识

谈民营剧团

浅谈川剧目连戏中的原型源流及其变化

巴蜀文化底蕴下的川剧《金子》

精于设置情节,巧于细节描写——评析李行剧本《香罗帕》的艺术魅力

川剧《欲海狂潮》对“欲望”的创造

经典传统剧目的诠释——观川剧《放裴》之表演

营造意境,追求韵致——四川省川剧院折子戏专场观后散议

环球剧院对川剧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川剧《金子》的人性之美

川剧的批判性传承

川剧《鸣凤》人物命运的悲剧表现

从川剧剧目窥探川人的“生死观”

附录:教师讲课笔记

当前戏曲理论问题与实践策略

巴蜀戏剧与川剧历史概述、川剧资源开掘与研究

城市化与乡土化——戏曲文学的时代品格

意象与镜像:传统戏剧的现代性与现代转化的系统性

戏曲评论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精神

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戏曲改革、精神的越界——西潮中的新时期川剧艺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