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研究--恭城红岩村个案考察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研究--恭城红岩村个案考察

全新正版未拆封

19.49 3.4折 5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敏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RT

上书时间2023-06-29

转角书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敏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3
  • 版次 1
  • ISBN 9787521842159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0页
  • 字数 280千字
【内容简介】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研究:恭城红岩村个案考察》重点分析两个系统之间通过何种要素的连接发生作用,探索要素间相互影响的因素、作用机制、实现协同发展的路径。

  因此,《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研究:恭城红岩村个案考察》以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对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要素、相互作用力、作用机制的解析;二是对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三是对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在当地实践中存在问题与实现路径的探讨。

  基于此,《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研究:恭城红岩村个案考察》以协同发展理论、旅游影响理论、文化变迁理论、社区发展理论、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将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采用实证为主、规范为辅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范畴,对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协同发展展开了研究。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研究:恭城红岩村个案考察》选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下辖红岩村这个新农村建设较早、乡村旅游发展较成熟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个案研究,采取访谈法、问卷法、实地考察、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四元框架分析了红岩村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要素,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协同发展等级及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路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六、案例地选择原因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理论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要素与关系分析

一、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成效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与成效

三、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的相互作用

四、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作用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构建

三、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四、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实证研究:基于红岩村的调查

一、田野点概况

二、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条件

三、红岩村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现状调查

四、红岩村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五、红岩村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路径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影响因素

一、政府组织的影响

二、协同发展管理自组织的影响

三、社区居民的影响

四、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影响

五、民族地区旅游者的影响

六、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运行模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实现策略

一、政府:做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强协同发展顶层设计

二、组织:强化协同发展自组织建设

三、微企:构建协同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

四、居民:鼓励旅游新型农民发展,加强社区居民人力资本建设

五、游客:加强民族村寨乡村旅游者的管理与自我管理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附录: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与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调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