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时间简史:工程教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华时间简史:工程教育

全新正版未拆封

67.86 4.0折 16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孙禺;李珍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RT

上书时间2023-06-29

转角书檐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孙禺;李珍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2611660
  • 定价 1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02页
  • 字数 0.59千字
【内容简介】
工程教育对国家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和开拓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工科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基地,百余年来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图书结合不同时期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历史背景,对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的演变脉络、发展特征、历史影响等进行系统研究。
【作者简介】
王孙禺,浙江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国际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留校任教(含在职研究生)。曾任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李珍 安徽人,清华大学校史馆校史党史高级研究专员,博士。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博士学位,后进入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任职清华大学校史馆。
【目录】
概述

1清华学堂时期工程教育的萌生

第一节游美肄业馆时期赴美工程留学生的选派

第二节清华学堂时期工程科目设置及赴美工程留学生的选派

第三节清华前三批直接赴美工程留学生在美学习情形

第四节清华前三批直接赴美工程留学生选派及工程科目设置的历史

意义

一、 庚款留学生的派遣拉开了留美高潮的序幕

二、 庚款工程留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三、 清华学堂手工科目及相关课程的设置,增强了国内工程

教育的力量

2清华学校时期工程学系的建立

第一节清华学校时期工程留学生的选派

一、 赴美工程留学生的选派

二、 庚款工程留学生在美学习情形

第二节清华学校时期工程学系的建立

一、 清华学校前期工程学课程设置

二、 清华学校后期工程学系的建立

第三节清华学校时期工程学系的发展特征

一、 以培养“完全人格”为教育目标

二、 课程设置逐步体系化、科学化

三、 师资队伍结构渐趋优化

四、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五、 人才培养逐步由留美预备向自主化转型

第四节清华学校时期工程学系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一、 清华学校工程学系成为国内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

二、 清华学校工程留学生的历史影响

目录清华时间简史:工程教育3国立清华大学初期工学院的创办

第一节国立清华大学初期工学院的创办历程

一、 工程学系裁撤风波

二、 工学院创办

第二节国立清华大学初期工学院的发展特征

一、 奉行“通识教育”的教学方针,课程结构日趋完善

二、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三、 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充

四、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五、 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第三节国立清华大学初期工学院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一、 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历史地位

二、 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历史影响

4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工学院的辗转图存

第一节西南联大工学院的历史沿革

一、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工学院院系设置

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院系(所)设置

第二节西南联大工学院的发展特征

一、 秉承“通识教育”的教学方针

二、 课程设置的延承与创新

三、 师资队伍规模大幅扩充

四、 “冀由学术研究,增强抗战力量”

五、 学生人数得到大规模发展

第三节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工学院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一、 西南联大工学院发展成为国内工程学科的核心力量

二、 西南联大工学院的历史影响

5复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的恢复与发展

第一节复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复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发展特征

一、 实施“通识教育”的教学方针

二、 师资队伍力量逐步增强

三、 科学研究工作计划受挫

四、 人才培养“重质而少重量”

第三节复员时期清华工学院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一、 复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历史地位

二、 复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历史影响

6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的重构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清华大学工科院系的逐步调整

一、 清华大学工科院系初步调整和扩充计划

二、 清华大学工科院系的全面调整

三、 清华大学工科院系调整后续延伸

第二节实施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方针

一、 教学改革前期准备(1949—1952)

二、 以学习苏联为中心的教学改革(1952—1957)

三、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958—1966)

第三节力破时艰,取得科研硕果

一、 努力恢复科研工作(1949—1952)

二、 “向高级科学进军”(1952—1966)

第四节教工队伍规模与结构逐步调整

一、 师资队伍规模的调整及思想改造(1949—1952)

二、 “团结百分百,两种人会师”(1952—1966)

第五节“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一、 学生数量小规模增长,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949—1952)

二、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1952—1966)

7“文革”时期清华大学工科的变动

第一节“文革”前期清华大学工科的停顿

第二节“文革”中期清华大学工科的恢复

第三节“文革”后期清华大学工科的发展

8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一节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工科院系的沿革历程

一、 恢复与调整工科布局(1977—1993)

二、 凝练重点、优化结构,建设工科优势学科群(1994—2011)

三、 实现内涵式发展,构建世界一流工科(2012—2020)

第二节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一、 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二、 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

第三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新局面

一、 科研工作恢复正常秩序(1977—1984)

二、 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

(1984—1995)

三、 “顶天、立地、树人”(1995—2011)

四、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引领科研创新突破(2012—2020)

第四节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一、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1977—1993)

二、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1994—2011)

三、 深入实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012—2020)

第五节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大幅提升

一、 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本科拔尖创新

人才

二、 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