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17—1937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17—1937

全新正版未拆封

42.48 4.3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何林 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5-06

转角书檐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何林 著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310051106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8页
  • 字数 392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的新文学思想,自一九一七年一、二月胡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到一九三七年的“八一三”抗战发生,共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当然它的萌芽还早。)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期间,一方面受了世界各国近二三百年文艺思潮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使中国的文艺思想,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欧洲各国从十八世纪以来所有的各文艺思想流派的内容,即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现实主义)、颓废派、唯美派,象征派、表现派……以及新写实主义(亦称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动的现实主义,或新现实主义)。但是,人家以二三百年的时间发展了的这些思想流派,我们缩短到了“二十年”来反映它,所以各种“主义”或“流派”的发生与存在的先后和久暂,不象欧洲各种文艺思潮的界限较为鲜明和久长;或同时存在,或昙花一现的消灭。
【作者简介】
:
李何林(1904-1988),安徽霍邱人,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加入鲁迅领导的未名社,投身革命文艺活动。先后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云南大理华中大学、华北大学等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代主任。1952年9月调至南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兼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75年奉调进京,任鲁迅研究室主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主要著作有《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国文艺论战》《鲁迅(野草)注解》《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等。全部著述收入,《李何林全集》《李何林全集补遗》。
【目录】
一九七九年重版说明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自评

第一编 “五四”前后的文学革命运动

绪论 由“五四”到“五卅”的文艺思潮之社会背景

第一章 概论——从一九一七年到“五卅”的中国文艺思想界

一 文学革命的经过

二 林纾的反对

三 “五四”推动了白话文的发展

四 “学衡派”的反对

五 整理国故问题

六 “甲寅派”的反对

七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对立

第二章 文学革命运动的“思想和形式”的主张

一 “历史的观念”和进化论的思想

二 反“文以载道”和反封建的思想

三 主张“写实文学”和朦胧的社会思想

四 反文言文的不彻底

五 白话文不与口语接近

第三章 与反对者的论争

一 林纾

二 “学衡派

三 “甲寅派

第四章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一 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同时存在的社会基础

二 写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

三 浪漫主义的创造社

四 对立的统一与“革命文学”思想的萌芽

第二编 “大革命时代”前后的革命文学问题

绪论 由“五卅”到“九一八”的文艺思潮之社会背景

第一章 概论——从“五卅”前后到“九一八”的中国文艺思想界

第二章 创造社的革命文学主张

一 创造社的进步

二 为什么要提倡革命文学

三 对于革命文学的作者、内容及作者世界观的主张

四 革命文学的创作方法

五 文学的阶级性

六 文学的宣传作用

七 唯物的文学论

八 结语

第三章 鲁迅的态度和茅盾的意见

一 鲁迅的态度

二 茅盾的意见

……

第三编 “九一八”到'“八一三”的文艺思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