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隆林仡佬语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隆林仡佬语

全新正版未拆封

151.18 5.4折 280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善来 何正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5-05

转角书檐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袁善来 何正安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2-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0213868
  • 定价 28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0页
  • 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2018年,隆林各族自治县仡佬族总人口285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66%(《隆林年鉴(2019)》第51页)。其中包括1000多保人,主要分布在克长乡的海长村、新合村、新华村和德峨镇的常么村、龙英村等自然村(李旭练1999;蒙元耀2008)。1990年,经过民族识别,保人被定为仡佬族。但俫语明显不同于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多罗”和“哈给”两支仡佬语方言,其语言系属过去有人认为属于壮侗语族语言,应该划为一个独立的语支;也有人认为是仡佬语的一种方言。但随着对傈语的研究逐步深入,专家的看法逐渐倾向于把俫语归入南亚语系。所以,本书没有把傈语列为仡佬语方言。

  隆林仡佬族居住比较分散,不同支系间语言差异较大,无法直接用仡佬语交流。根据其差异分为“多罗”和“哈给”两个方言支系。

  “多罗”支系主要分布在德峨镇么基村的大水井和下冲,克长乡新华行政村的罗湾和岩茶乡者艾行政村的平林、湾桃等自然村,人口约有500人。目前,能较熟练使用该方言母语进行交流的不到30人,一些人仅记得少量的词汇,日常交际使用当地汉语,因此,“多罗”方言已经濒临失传。

  “哈给”支系主要分布在德峨镇三冲行政村的弄麻、鱼塘、保田和大田4个自然村,其中有400多人使用“哈给”支系仡佬语进行日常交流(王怀榕、李霞2007)。弄麻自然村仡佬族自称“哈给”,属于青仡佬,当地人称为“水牛仡佬”。多居住在高寒山区泥石山的山腰上。据史料记载,弄麻仡佬族从贵州仁怀县金竹寨(现为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安良村金竹屯)逃荒而来,多数姓何。也有的家族是从贵州省遵义市迁徙而来,至今已有5代。

  弄麻、保田和鱼塘3个自然村的仡佬族母语保存完好,大田仅有少数60岁以上的仡佬族老人才懂仡佬语,中年以下的已经不再使用仡佬语。弄麻的仡佬族多为土生土长,用母语交流;少量是从外村迁入的其他支系成员,在弄麻生活一段时间后,一般也转用仡佬语“哈给”方言;5户苗族人也都会讲仡佬语。仡佬语是村民的日常交际用语。保田和鱼塘两个自然村也基本如此。村寨内语种比较丰富,处于“全民多语”状态。仡佬族很多人能讲4至5种语言,除了母语之外,还会说当地汉语方言、苗语和壮语等。但附近村庄的苗族很少有人会说仡佬语。嫁给仡佬族的外族妇女,四五年内能掌握仡佬语;外嫁出去的仡佬族妇女一般也能继续使用仡佬语,其子女也都能用仡佬语通话。由此可见,母亲在仡佬语传承中起着巨大作用。村寨内有少部分人,尤其是老年妇女,从未读过书或外出务工,还不会讲普通话。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隆林仡佬语》主要调查仡佬族“哈给”支系方言,以隆林德峨镇三冲行政村弄麻自然村仡佬语为代表点,兼及鱼塘、保田和大田3三个自然村。
【目录】


引言

一 隆林

二 隆林仡佬语

三 凡例

壹·房屋建筑

一 住宅

二 其他建筑

三 建筑活动

贰·日常用具

一 炊具

二 卧具

三 桌椅板凳

四 其他用具

叁·服饰

一 衣裤

二 鞋帽

三 首饰等

肆·饮食

一 主食

二 副食

三 菜肴

伍·农工百艺

一 农事

二 农具

三 手工艺

四 商业

五 其他行业

陆·日常活动

一 起居

二 娱乐

三 信奉

柒·婚育丧葬

一 婚事

二 丧葬

捌·节日

一 春节

二 过三月

三 过七月

四 尝新节

玖·说唱表演

一 委婉语隐语

二 俗语谚语

三 祭祀词

四 故事

调查手记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