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国医 中医各科 潘秋,刘理想 主编
  • 话说国医 中医各科 潘秋,刘理想 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说国医 中医各科 潘秋,刘理想 主编

《话说国医》多方面勾画出一幅中医学、宏观、细腻、实用的全景式长卷。

27.9 4.7折 59 九五品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秋,刘理想 主编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0145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15页

字数206千字

定价59元

货号xhwx_1201466314

上书时间2024-11-14

小丑鱼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长河掠影
北京历史
太医院
元代
明代
清代
御药房
元代
明代
清代
宫廷养生药与酒
药铺
鹤年堂
永安堂
同仁堂
长春堂
万全堂
千芝堂
庆仁堂
乐仁堂
永仁堂
医学组织
一体堂宅仁医会
历史人物
秦代
燕人卢生
元代御医
许国祯
王宜之
刘哈刺八都鲁
任东卿
忽思慧
常中
明代御医
戴思恭
徐彪
钦谦
蒋宗武
盛寅
刘文泰
薛铠
薛己
王琪
徐春甫
葛林
吴杰
邵应节
许绅
俞桥
洪涛
姚应夙
宋北川
清代御医
朱纯嘏
徐大椿
黄元御
祁坤
赵士英
刘裕铎
吴谦
花三格
陈世官
张肇基
沙惟
陈增
高存谨
刘芳远
高永茂
花映墀
鲁维淳
商景霨
钱松
张宗濂
王九峰
王世碹
张世良
栾泰
王允之
薛福辰
薛宝田
费伯雄
陈秉钧
曹沧州
张仲元
李崇光
赵文魁
韩一斋
力钧
袁鹤侪
清代名医
王清任
曹显宗
何之璜
卫公孙
李近宸
陈典
丁德恩
段馥亭
王润吉
徐右丞
冯济卿
佟阔泉
哈锐川
瞿文楼
曹锡珍
关月波
梁保和
罗止园
杨浩如
刘辅庭
王石清
章太炎
张文祥
张菊人
金书田
赵树屏
京城四大名医
萧龙友
施今墨
汪逢春
孔伯华
往事如碑
北京地区的瘟疫
金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帝王与丹药
明帝与丹药
雍正帝与丹药
宫廷种痘
北京地区节令养生俗
北京养生名小吃
帝王的养生之术
代茶饮
清代北京城区的医药俗
民国时期的中医院校
北国医学院
华北国医学院
北医学讲会
民国时期的中医学会
北中医学社
北国医职业分会
国医砥柱社
国医求是月刊社
中国医药学会
医学
西医院校的创办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民国时期医学各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生理学
生物化学
清末官医院
百年沉浮
甲骨文的发现与
进化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进化论输入后东西方评判的变化
进化论促使中西医学价值评判发生变化
进化论使批判中医具有“道德上的正当”
进化论成为废止中医的思想武器
进化论促使中西医论争话语权转移
近代名人与中医
的病与中医
梁启超的病与中西医论争
胡适的病与中医
近代名人对待中医态度的分析
“中医科学化”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科学化”及其影响
五老上书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中医药发展
医政管理
中医医疗事业
中医药教育
中医药科研
中西医结合事业
中医药学术团体
中医药出版事业

内容简介:

潘秋、刘理想主编的这本话说国医(北京卷)选取相关文献对北京中医药历史予以了介绍。在“长河掠影”部分中,首先大体介绍北京历史概况,然后介绍元、明、清时期太医院与御药房情况,并对北京品牌药铺进行介绍;在“历史人物”部分中,介绍北京历目前与医学相关的人物,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的御医、清代名医,以及民国时期的京城四大名医等;在“往事如碑”部分中,介绍了北京历目前曾经发生的瘟疫及治,北京地区节令养生俗、养生小吃、代茶饮及医药俗,宫廷种痘,帝王与丹药,帝王的养生之术,以及民国时期的中医院校、中医学会、西医院校与学科的发展情况;在近代以来的百年世纪风云中,北京的中医药事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路程,北京作为中国的中心,在近现代中西交流与碰撞过程中,中西医学的争论也在这个舞台上持续上演乃至当代,因此在“百年沉浮”部分中,选取进化论思想影响下的中西医论争、近代名人与中医、“中医科学化”运动影响,以及新中国时期中医教育问题而发生的“五老上书”,同时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中医药发展的情况,等等。透过历史的烟云,可以清晰地看到先贤们不屈不挠、奋勇开拓的精神,燕京医学学派即在这块古老而又积淀着深厚的沃土上逐渐形成、延续和发展。北京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在的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中医药学的缩影。透过北京中医药历史发展的情况,亦可以管中窥豹,有助于我们对中医药学的历史发展有所理解。

精彩内容:

中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以其独特的方式生动展示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包括周边一些地区在内的东方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成为中国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从一个侧面构建和传承了悠久、厚重的中国传统。自岐黄论道、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始,她一路走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经过千锤百炼,逐渐形成了包括养生、诊疗、本草等在内的完整的生命科学体系,也是迄今世界上能够存续数千年而不竭的生生不息的医学宝藏。中国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区域内,无论是地貌、气候还是人文、风情,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相同主旨而又具不同特质的中医药。其方法的多样、内容的复杂、作的灵活,都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也不能替代的。在世人逐渐把目光聚焦于中国的,国学之风热遍全球。国学的核心理念,不仅存在于经典的字句之中,重要的是蕴结于铮铮向上的精神之中。这种“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的信仰,对人的信赖”(庄世焘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是对传统的认知和共鸣。“传统,可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所谓大传统,是指那些与的政治发展有关的内容,比如中国汉代以后的五行学说,属于大传统。”(李河黄帝莫成村办旅游)无疑,中医是属于大传统范畴的。中国要全面复兴,不能不问道于中医,不能失却对中医的信仰。要准确地把握中医药的罗盘,有必要对中医学孕育、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结,以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画面全方位地展示中医学的深邃内涵和学术,为中医学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众多学术流派的研究提供更多可信、可靠、可用的证据,为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医更深层次的了解、认同和接受,为强国、富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有了这个组织编撰大型中医药丛书话说国医的想法和策划,有了这个牵动中医学术界众多学者参与和未来可能影响众多读者眼球的举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