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中国哲学 许建良
  •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中国哲学 许建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中国哲学 许建良

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3.2 2.6折 88 九五品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建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06632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544页

字数552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107_9787010106632

上书时间2024-06-26

小海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一、刑德的历史审视和辨析
    1.历史的记载
    2.“德”的辨解
    3.西周替代殷商在武功
  二、时代的课题
    1.“祀与戎”是的大事
    2.富强是中心
    3.法家的应运而生
  三、“法”的含义
    1.“法”的词义解释
    2.“刑”是法
  四、道法、礼法的合奏
    1.“礼法”的样态
    2.“道法”的底蕴
  五、“理”——法家的标志概念
    1.“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法与理的辩证
    2.“别交正分之谓理”——何谓理的追寻
    3.“理生于智”——理始源的探析
    4.“必然之理”——理的种类检点
    5.“天地之与同理”——理特的问津
    6.“通理以为天下”——理功效的发现
    7.“行邪僻而动弃理”——理涵修的诉诸
    8.“缘理而动”——理因循的推扬
章 《管子》“德者道之舍”的道德思想
  一、“德者道之舍”的道德依据论
    1.“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的天人论
    2“道也者,之所不能言”的道论
    3.“虚其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的道德论
  二、“见利莫能勿”的道德范畴论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经济道德论
    2.“见利莫能勿”的人论
    3.“刑德离乡,时乃逆行”的刑德论
    4.“诚信者,天下之结”的诚信论
    5.“礼义者,尊卑之仪表”的礼义论
    6.“知权然后举错得”的经权论
  三、“教训成俗”的道德教化论
    1.“士无邪行,教也”的教化界定论
    2.“万物待治礼而后定”的教化必要
    3.“期而致,使而往”的教化目标论
    4.“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的教化对象论
    5.“九惠之教”的教化内容论
    6.“因其能者”的教化调控系统论
  四、“德以养之”的道德修养论
    1.“正形摄德”的修养界定论
    2.“内行不修,则不能朝远方之君”的修养必要
    3.“有身不治,奚待于人”的修养价值论
    4.“道在身行自正”的修养目标论
    5.“养有节”的修养方
  五、“不为物使”的理想人格论
    1_“恬愉无为”的君子论
    2.“道德当身”的圣人论
第二章 商鞅“德生于刑”的道德思想
  一、“德生于刑”的道德依据论
    1.“仁义”是“六虱”论
    2.“以刑去刑”的治理方法的抉择论
    3.“德生于刑”的道德产生论
  二、“开公利而塞私门”的道德范畴论
    1.“权而索利”的人论
    2.“事地利”的经济道德论
    3.“开公利而塞私门”的公私论
  三、“德明教行”的道德实践论
    1.“壹教”的教化原则论
    2.“实用”的教化价值取向论
    3.“立法化俗”的调控系统论
    4.“民弱国强”的价值定位论
    5.“因世而为之治”的实践作论
  四、“不循其礼”的圣人人格论
    1.“知必然之理”的认知能力
    2.“别贵贱”的等级图式
    3.“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民本追求
    4.“审壹而已”的公品
第三章 韩非“顺于道德”的道德思想
  一、“道者,万物之所然”的道德依据论
    1.“道者,万物之始”的本根论
    2.“道者,万物之所然”的要因论
    3.“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的道论
    4.“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理而普至”的道德论
  二、“不伤情”的道德范畴论
    1.“自用其刑德”的刑德论“
    2.“古之易财财多也”的财德论
    3.“安利者之”的情论
    1.“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的教化必要
    2“以法为教”的德化目标论
    3.“反清徵者乃教之”的德化对象论
    4.“因随物之容”的德化原则论
    5.“囡能而使之”的德化调控系统论
  四、“身以积精为德”的道德修养论
    1.“以镜观面”的修养界定论
    2.“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的修养价值取向论
    3.“和气入”的修养目标论
    4.“全寿富贵之谓福”的修养内容论
    5.“敬细以远大”的修养方
  五、“随于万物之规矩”的理想人格论
    1.“取情而去貌”的君子论
    2.“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的大人论
    3.“尽随于万物之规矩”的圣人论
综论
  一、道德坐标的原点——万物
    1.“人不一事”的人道精神
    2.“万物交通”的非人中心的普世论
    3.“道者,万物之所然”的要因论
    4.“因自然”的自然本论
  二、道德的内外基础——趋利和为非
    1_“莫先于父母”的先天本编码
    2.“权而索利”的现实人图画
    3.“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的理价值量
    4.“法以遏之”的道德外在机制保证.
  三、道德的目标设计——实用
    1.实用的进军号——无用之辩
    2.实用的基本点——守在仓廪
    3.实用的动力源——公私之分
    4.实用的实践法——形名参同
  四、道德的动力机制——智力
    l从“反智论”说起
    2.何谓“智”
    3.“德才兼备”与“才德兼备”的悖论
    4.“体道则其智深”——智力论
    5.从“慧智”到“智慧”
  五、道德实践的轨道——因循
    1.“用人之自为”——因循的何谓
    2.“物者有所宜”——因循的起始点
    3.“自生自成”——因循的内在理由
    4.“其事若自然”——因循的外在依据
    5.“无事而天下自极”——因循的功效期望
    6.“因人之情”——因循的对象界定
    7.“因物以治物”——因循的实际作
    8.“因责其能以随之”——因循的动态活化
主要参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