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静 中国现当代文学 周国
  • 安静 中国现当代文学 周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安静 中国现当代文学 周国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5.7 2.1折 27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国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ISBN9787807595649

出版时间201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

字数300千字

定价27元

货号126_9787807595649

上书时间2024-06-26

小河马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辑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成功的真谛
  好梦何必成真
  小康胜大富
  一个人和三个人称
  丰富的安静
  安静的位置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精神拾荒三步曲
第二辑  灵魂的在场
  智慧和信仰
  读札记
  灵魂的在场
  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
  后的滋味是无奈
  探险: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
  上帝眼中无残疾
  临终的尊严
  神圣的交流
  凡生命的绝唱  
第三辑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能使男人受孕的女人
  欣赏另一半  
  爱使人富有
  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可能的魅力  
  亲密有间  
  婚姻如何能长久
  恋家不需要理由  
  间的隐私
  用什么报塔母爱
  沟通、隔膜和关爱
第四辑  精神寻找形式
  写作的理由和限度  
  在失语和言说之间  
  这里的景无限
  答《诗刊》杂志问  
  诗歌创新和诗人使命
  答上海美术出版社《创意》杂志问  
  外行的点评
  纯粹艺术:精神寻找形式
  一个现代主义者对后现代主义的感想
  零度以下的辉煌
  摇滚的真理
  灵魂似乎还活着
  个、传统与流行
  唯有生命本身是体
第五辑  缺少什么
  纪念所掩盖的
  人类的敦煌
  读鲁迅的不同眼光  
  诚信、信任和人的尊严
  缺少什么  
  意识形态与精神生活  
第六辑  向教育争自由
  向教育争自由  
  父母们的眼神
  记录成长
  关于《成长》
  发现的时代
  从小培养主动学的兴趣和能力  
  哲学系的素质教育
  休闲的时尚
  个、人与榜样
  魏论何为
  医学与人文关怀
  不再轻信
第七辑  灵魂只能独行
  南极素描
  孤岛断想
  香格里拉纪行
第八辑  自序辑录
  释“回家”
  朝圣的心路
  没有人是专门写散交的
  惭愧中的反省
  我没有意识到我这是在写作
  海滩上的五百六十二枚贝壳
  介于辞典和文摘之间
第九辑  讲演辑录
  哲学是永远的追问
  哲学与精神生活
  人生的哲学难题
  尼采的哲学贡献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  
  与中谈写作(提纲)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从1999年到现在所发表的文章的结集。作者曾出版过两个散文集:守望的距离是1983至1995年散文的结集,各自的朝圣路是1996至1998年散文的结集。本书在写作时间上与那两种书衔接,是作者的散文的第三个完整结集。作者在大学和其他场合做过若干讲座,近把讲稿加以整理,也收在了本书中。

精彩内容:

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活在世上,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专享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接近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很好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接近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会获得一种内在的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必定是高质量的的社会。
成功的真谛
    在通常意义上,成功指一个人凭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一番成,并且这成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成功的标志,说穿了,无非是名声、地位和金钱。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当然也是好东西。世上有人淡泊于名利,但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穷困潦倒,成为实际生活中的失败者。歌德曾说:“勋章和头衔能使人在倾轧中遭挨打。”据我的体会,一个人即使相当超脱,某种程度的成功也仍然是好事,对于超脱不但无害反而有所助益。当你在广泛的范围里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你更不必在乎在你所隶属的小环境里的遭遇了。众所周知,小环境里往往充满短兵相接的琐屑的利益之争,而你因为你的成功便仿佛站在了天地比较开阔的高处,可以俯视从而以此方式摆脱这类渺小的斗争。
  但是,这样的俯视毕竟还是站得比较低的,只不过是恃大利而弃小利罢了,仍未脱利益的计算。真正站得高的人应该能够站到世间成功的上方俯视成功本身。一个人能否做出被社会承认的成,并不接近取决于才能,起作用的还有环境和机遇等外部因素,有时候这些外部因素甚至起决定作用。单凭这一点,有理由不以成败论英雄。我曾经在边远省份的一个小县生活了将近十年,如果不是大环境发生变化,也许会在那里“埋没”终生。我尝自问,倘真如此,我便比现在的我差许多吗?我不相信。当然,我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所谓成和名声,但只要我精神上足够富有,我会以另一种方式收获自己的果实。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直接面对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
  我的意思是说,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优选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的,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暴露无遗。照我的理解,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搀杂功利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当一个母亲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一个诗人写出了一首美妙的诗,所感觉到的是这种纯粹的喜悦。当然,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已经于社会的评价,而人生珍贵的价值和好看好的享受恰恰寓于这样的成功之中。
好梦何必成真
  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听见这话,我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有两种不同的梦。
  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是天下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种梦接近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把种梦称作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作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