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医患关系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白剑峰
  • 中国式医患关系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白剑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式医患关系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白剑峰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4.4 3.7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剑峰

出版社红旗

ISBN9787505120075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07页

定价39元

货号136_9787505120075

上书时间2024-06-28

小矮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章  医者的尊严
医生子女为何不学医
医生越干越心寒
医生的血不能白流
“血溅白衣”为哪般
医生被刺的反思
警惕另一种医闹  
让医院从纠纷中解脱出来
有感医生“红黑榜”
好医生为啥这么缺
医生看重什么
教授之死折媒体浮躁
被误读的医学
“高兴死了”医院赔
人病逝,谁之过
“一针见血”的负效应
医生劳动太廉价
有感医生奶粉
高薪能否养廉价
如何让医生受鼓舞
不负责任的“误诊率”
分清误诊的质
让医生摆脱充分认识枷锁
愿无门诊认成惯例
医生公信力何以滑坡
把病人背过河
欲治看病难,先治“看病乱”
学学“猴子的经济学”
医生尊严何处来
让医疗制度不再“冷血”
医生为何被质疑
“医生暴”与“患者录音”
第二章  患者的权利
关注病人的“指数”
医生,请学会说话
一块纱布与九台手术
医生下的不是棋,是冷漠
医生的血不能冷
患者是消费者吗
医患能否角互换
愿治病的新闻越来越少
扑朔迷离的“缝肛门”
医疗维权为何暴力化
把护士还给病人
生命尊严高于
如再有一次孕妇事件
为贫困病人留一扇门
孕妇之死根源何在
莫忘少数人的冷暖
令人心酸的“山寨呼吸机”
勿忘世上苦人多
第三章  医改的博弈
医患何以“两头害怕”
消除医患“经济对立”
“小处方”只是个传说吗
谁来褒奖“一毛钱处方”
县医院,想说爱你不容易
大医院为何盲目扩张
公立医院为何亏损
警惕“公共品的悲哀”
豪华病房该不该开
亮了风景苦了村医
“问题氧”暴露了什么
迈向病有所医新时代
医改不是“速效针”
妙手回春不如患未然
农民看病的变迁
驳“看病不难也不贵”
咬定公益不放松
秘密越多并非越安全
……
第四章  医学的温度
第五章  中医的忧思
后记


内容简介:

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提出了用新思维解决医患盾的对策。本书记录了来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包括“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现象、教授之死、医生被害等,观点鲜明,文笔犀利。本书分为“医者的尊严”、“患者的权利”、“医改的博弈”、“医学的温度”、“中医的忧思”5章,共20万字。

精彩内容:

医生子女为何不学医    近,一名医生的子女在网上发帖:“我妈妈说了,如果我当医生,打折我的腿!”据调查,医生不愿让子女学医,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中国医师协会曾医生对子女学医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生不希望子女学医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年为53%,2004年为63%,2011年为78%。    从全世界来看,医生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医生既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国外,很多人才之所以愿意付出高昂学费、巨大精力去学医,主要是因为医生的投入虽高,回报也高。一旦拿到医师执照,便可衣食无忧,备受尊敬。    而在我国,医生的职业光环渐消逝。不仅医学院校很难招到尖子,医生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也很严重。有人甚至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叫他当医生。”这一现象发人深省。    医生为何不愿让子女学医?主要原因是投入大、风险大、压力大、收入低。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当医生,往往意味着终生的付出与牺牲。一名医,经过5至11年的学历教育后,还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方可成长为一名医生。由于医学技术新月异,医生必须不断学,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淘汰。其中辛苦,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医生是一个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面对大量的病人,不仅需要超负荷工作,还不能有任何差错。因此,医生每天都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即便如此,医生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医疗纠纷甚至“医闹”。可见,当医生确实不易。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在社会各阶层中,医生群体的收入并不高。虽然也有医生靠“灰收入”致富,但只是少数。如果只算“阳光收入”,绝大多数医生的收入无法体现其劳动价值。目前,我国的药品价格畸高,而医疗服务价格畸低。“看病的不如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扎针的不如扎鞋的”,是形象的注解。事实上,如果医生的付出长期得不到等值回报,必然导致整个医疗行业的价值被低估。    有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甚至是名誉委托于律师。在中国,医生究竟该不该拿高薪,社会上是有争议的。其实,只要把医生和飞行员比一比,清楚了。客观地说,医生的培养难度远远超过飞行员,职业风险和工作强度也超过飞行员。然而,航空公司之所以给飞行员高薪,主要是为了乘客安全,让飞行员脑子里只虑飞行。同理,之所以应该给医生高薪,也是为了让他们脑子里只虑看病,而不要虑如何赚钱养家。事实上,让医生有尊严地拿到合理合法的高薪,表面上是增加了人力成本,实际上是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终减少不合理的医药费用支出。    当然,要想让医生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职业,不仅需要在收入上尊重医生,还需要在人格上尊重医生。眼下,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反映强烈,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其实,很多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医生,而在于不合理的医疗体制。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医改,解决影响医患和谐的体制问题,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才能重塑医生的职业尊严。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是人类生命的保护神。让很的人呵护生命,是一个社会回归理的标志。如果人才去药,二流人才当医生,谁还敢把生命托付给医生呢?    医生越干越心寒    2010年底,电视连续剧医者仁心播出后,在医务界引起强烈反响。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大王欢患尿毒症,医生全力救,做了两次换肾手术,终王欢因肝功能衰竭,并拖欠了30多万元医药费。在人财两空的情况下,家属无法接受现实,怀疑医生有过错,终选择了起诉医生。    类似的事情,生活中并不罕见。北大肿瘤医院顾晋教授曾写过一篇博文,题目叫一件心寒的事情:有一名晚期直肠癌病人,别的医院都不愿收治,在家人的苦苦哀求下,顾晋动了恻隐之心,冒着巨大风险做了手术。由于肿瘤太大,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经过再次手术,接近恢复功能。他原以为病人会满怀感激,没想到病人一出院,以“出现并发症”起诉了他。    一位医生冒着巨大风险救治病人,不仅得不到感谢,反而被无情地告上法庭,这确实令人心寒。    医学是一门探索科学,虽然现代医学飞展,但仍有很多疾病无法治愈。由于医学的局限,任何方案都不会尽善尽美,是有利有弊,医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尤其是面对危重病人,医生为了救生命必须冒险。但是,冒险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柳暗花明,病情好转;一种是险象丛生,病情恶化。而医学是在一次次冒险中进步的。从长远看,医生越是勇于冒险,病人越是受益。但是,医生敢不敢冒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态度。    过去,在危重病人面前,只要有1%的希望,医生会尽100%的努力。而在,病人即便有90%的希望,医生也会犹豫不决。因为有的患者不理解医学的特殊,动辄闹医院、告医生、要赔偿。一些患者认为,既然花了钱,应该治好病;如果治不好,是医生有问题。还有一些患者在术前通情达理,也明白手术的风险,但一有意外,立刻翻脸不认人。在经历了一次次的伤害之后,医生渐渐学会了自我保护。面对一名病人,医生不仅要虑技术上的风险,还要虑法律上的风险。有时,他们宁可无所作为,也不愿官司缠身,“过度卫”成为普遍现象。然而,医生都开始保护自己了,谁来保护患者呢?    当然,患者之所以起诉医生,除了医疗因素之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因素。目前,在我国的卫生费用中,个人支出比例达35%,城乡居民重病经济负担沉重。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一个卫生费用中,个人支出比重降到15%~20%,才能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从全球来看,每年约有1.5亿人遭受灾难卫生支出,其中1亿人被推向贫困线以下。可以推算,我国发生灾难医疗支出的家庭不在少数,这还不包括因经济压力放弃的家庭。因此,当一些患者无力负担医药费时,自然会想到诉讼这条渠道。而法院在审理医疗官司时,一般都会倾向于照顾弱者,即便医院无任何过错,往往也要给予“人道主义救助”。因此,在有些时候,患者起诉医生,并非“忘恩负义”,而是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盾凸显期,一些患者把疾病的痛苦,连同经济压力、社会不公带来的不良情绪,统统转嫁到医生身上,可见,医患的根源并不接近在于医患本身,还在于医疗体制不完善。只有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让更多的家庭摆脱灾难医疗支出,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医患。p2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