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锋 毛姆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蕴的小说 一部关于价值的书 对人生意义和自我存在意义的追寻 外国现当代文学 (英)毛姆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刀锋 毛姆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蕴的小说 一部关于价值的书 对人生意义和自我存在意义的追寻 外国现当代文学 (英)毛姆 新华正版

16.8 4.2折 39.8 全新

库存15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毛姆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46555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50页

字数244千字

定价39.8元

货号xhwx_1201407119

上书时间2024-06-18

语欣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读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内容简介:

刀锋(精)是毛姆四大长篇小说代表作中后一部,小说初稿完成后,他说:“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重要的。”刀锋出版首月,在美国狂销五十万册,两度被改编电影,入围奥斯卡很好影片等多项提名,并勇夺很好女配角奖。
本书背景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年至20世纪40年代),小说主人公拉里一战时服役于空军,曾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高飞,想要“远远世俗的权力和荣誉”,战友之死让他惊觉生命之无奈与不可。退伍后,拉里不上大学,不结婚,也不愿业,抛下亲友,到欧洲游历,后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真义。
本书是毛姆专享以自己真名作为叙事者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虽都“另取其名”,内容却“毫无虚构”,都是源自毛姆与友人的亲身经历。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omer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公认的20世纪“用英语写作的,拥有多读者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人的枷锁寻欢作乐等。
    毛姆于1874年1月25生于巴黎,从小在法国生活,8岁丧母,10岁丧父,后被伦敦的叔叔收养,进入坎特伯雷国王学院。1892年,毛姆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了一年,后于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五年,这一期间,他对社会底层生活有过直接了解,这对以后的写作影响极深。
      1944年,长篇小说刀锋出版,引起强烈反响。1946年,毛姆回法国定居。1965年12月15,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
毛姆一生游历甚广,著述亦丰,共创作长篇小说十余部,戏剧约三十部,短篇小说一百多篇,并著有大量、随笔、游记等文章。

精彩内容:

1
我以前动笔写小说时,从未像这回这般焦虑。我之所以称其为小说,纯粹因为不晓得还能怎么归类,既没什么故事可说,又非以或婚姻作结。终结,因此常用来结束故事。但以婚姻作结也十分妥切,凡是通情达理之人,都懂得避揶揄公认的圆满结局。一般人仰赖天生直觉,认为既然结了婚,故事便可画上句点。男女主角经过命运百般捉弄,后终成眷属,达成传宗接代的任务,焦点遂转移至下一代。但我无法给读者这种交代。本书集结了我对一位男友人的回忆,我俩数度密切来往,只是每回都相隔许久,故不清楚他在之间的遭遇。我或许能凭空杜撰情节,借此填补那些空白,好让故事更加连贯,但我无意于此,只想印象所及加以记录。
多年前,我写了本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素材取自法国知名画家高更的生,我凭着对他粗浅的了解,动用小说家的,虚构不少桥段来描写笔下人物。在本书中,我并没有这么做。书中没有任何虚构。为了避给仍健在的当事人带来困扰,凡是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我都另取姓名,也尽力修改任何可供辨认的细节。我笔下的主人翁并非名人,可能永远默默无名;他的生命走到尽头时,或许不会留下什么痕迹,犹如掷入河中的石子,不过暂时溅起水面涟漪;故本书若承蒙读者青睐,只会读到故事本身的趣味。不过,有鉴于他服膺的生活方式,以及刚强与亲和兼具的奇特格,对同袍的影响或将与俱增,后世的人也将发觉,这时代曾有一位奇人。届时这位主人翁的身份想必不言自明,若欲稍微了解他早年的生活,在书中或许会找到。本书固然有其局限,但后可能有人想替他作传,兴许不失为实用的参来源。
我在此也要坦承,书中所有对话并非逐字逐句的记录。我从未在任何场合做过谈话的,但切身相关的事倒记得清楚。对话固然是我个人的转述,但我认为已忠实贴近原意。前文提到书中毫无虚构,我现在要略加修正。我擅自做主替书中人物所编写的话语,皆属我无法亲耳听闻的场合,希罗多德时代以降的历史学家也用此做法,理由并无二致,都是为了重现生动与逼真的场景,避枯燥的铺直叙。为了让本书能吸引读者,私以为如此调整并不为过。聪明的读者应不难发现何处是虚构,能否接受接近取决于个人。
我之所以备感焦虑还有另一个原因,亦即笔下人物泰半是美国人。认识他人本属难事,我甚至认为,除非是自己的国人,否则不可能真正熟识。无论男女,不仅仅是代表自己,更反映出生的地域、是在城市抑或农村学会走路、儿时常玩的游戏、从老一辈听来的传说、惯的饮食、读的学校、热衷的运动、阅读的诗篇与信仰的神?,等等。凡此种种,均造了一个人的样貌,光凭道听途说不可能通盘了解,必得亲身经历,进而融入自我生命。而既然无法真正了解外国人,充其量只能从旁观察,这类书中人物便不易获得读者共鸣。即使像亨利?詹姆斯这般观察细腻的作家,定居英国四十年之久,也未能创造出百分之百的英国人物。我而言,我向来只描写自己的同胞,部分短篇故事则属例外,因为这些故事可容我较笼统地塑造角,提供给读者粗略的线索去想象细节。或许有人会纳闷,若我可以把高更变成英国人,为何不以同样手法处理本书人物?很简单:我办不到,若是如此,这些人失真了。我无意装成美国人来描写他们,他们都是英国人眼中的美国人。我也未复制他们的说话特,因为这好比美国作家硬要模仿英国人的语,结果只会惨不忍睹。俚俗语更是一大陷阱。亨利?詹姆斯时常在英国故事中使用英式俚语,但是少了英国人的味道,因此不但无法达到他追求的语效果,更容易让英国读者感到十分突兀。
2
一九一九年,我前往远东的途中,恰巧来到芝加哥,准备待上两三周(原因无关乎本书,故无须在此赘述)。我当时刚出版一本颇为的小说,才抵达芝加哥立即接受专访。第二天清晨,电话响起,我接了起来。
“喂。”
“我是艾略特?谭伯顿。”
“艾略特?你不是在巴黎吗?”
“没啊,我和我姐来芝加哥,想请你跟我们一起吃午餐。”
“当然好。”
他随即告诉了我时间地点。
那时,我认识艾略特?谭伯顿已有十五年。他将近耳顺之年,身材高挑、举止优雅且五官俊朗,一头波浪般的粗黑发缀着斑白,外貌因而更显出众。他的穿着向来华丽,衣服多购自巴黎的夏尔凡,但西装、皮鞋与帽子则是伦敦品牌。他在巴黎左岸有间公寓,位于繁华的圣吉雍街上。看他不顺眼的人管他叫买办,但他靠前痛恨这一称呼。他品味高尚、博学多闻,也坦言自己在巴黎定居的头几年,许多财力雄厚的名画收藏家经常受惠于他的建议。而他晓得美国的美术馆在寻觅哪些大师的画作,因此凡是通过人脉听闻有潦倒的法国或英国贵族欲出售珍贵作品,他都积极地居中牵线。法英两国有不少历史悠久的望族因家道中落,可能被迫私下变有布勒的家具,或齐本德尔亲手打造的写字桌。他们都乐于结识艾略特,他修养深厚又彬彬有礼,能够审慎安排此事。而旁人难觉得艾略特必定从中获利,但都碍于自身教养而未提起。有些不客气的人,断言他公寓中的东西全是待价而沽,并宣称他每回邀请美国富人来自家享用午宴、啜饮美酒后,会有一两幅珍贵画作消失,抑或某个橱柜原本有精美镶嵌,转眼却只剩下烤漆表面。若有人问起珍品为何消失,他便回答说嫌该物件俗气,换来的质量较佳,还说同样的东西看久生腻。 p2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