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记 儿童文学 法布尔 新华正版
  • 昆虫记 儿童文学 法布尔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昆虫记 儿童文学 法布尔 新华正版

84.6 3.2折 268 全新

库存75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布尔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ISBN9787550248557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144页

字数766千字

定价268元

货号xhwx_1201077044

上书时间2024-04-19

语欣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大自然发给孩子的邀请信大朋友、小朋友都会爱上的暖心科普书!
写给全世界孩子的昆虫记
我们是一群致力给孩子提供优选读物的人。我们推崇经典,重视图书高贵的品质。
这版昆虫记的经典在于,它是全世界孩子们爱读的昆虫记,专享引进正版版权,中科院5位院士、新闻出版署倾情!
充满求知寻解的故事化语言,让孩子顺畅走进阅读、亲近自然。在有限的页面,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为孩子插上的翅膀,飞去法布尔的故乡,沉醉于与小昆虫们的聊天,了解它们的、生活趣事,和它们交朋友!满满都是爱的阅读氛围将带给孩子一颗纯净、友爱的心,使孩子们爱上自然、爱上阅读!
“沉闷”的科学知识活泼起来!在认识小昆虫的同时,十分轻松自然地带出各种科学常识!不知不觉中能增长知识!
“安徒生”奖得主安野光雅、本很好大师团队温情助阵!昆虫故事发生地场景再现,萌萌的昆虫卡通插图唤起了孩子们想要好好保护这些小萌物的心,潜移默化培养孩子正直、勇敢、友善的个,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注意!后方有惊喜:
每一册书的后都会提供一节专述观察和饲养昆虫的小方法,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动脑,不仅有助于增强与孩子之前的感情,还可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随书所配的导读手册,让孩子迅速进入阅读!)

目录:

册: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
1 阿翁的5月 29
2 神圣粪金龟 53
3 巨胸粪金龟 113
4 扁躯粪金龟 119
5 长足粪金龟 127
6 西班牙大黑粪金龟 141
7 岛屿大黑粪金龟 171
8 牛头大黑粪金龟 179
9 小粪金龟 185
10 半人兽小粪金龟 205
第二册:大自然的小刺客——狩猎蜂
1 登上班杜山 29
2 狩猎吉丁虫的黄带土栖蜂 55
3 狩猎象鼻虫的瘤土栖蜂 73
4 狩猎蟋蟀的黄翅穴蜂 103
5 狩猎短翅螽斯的兰格道格穴蜂 113
6 狩猎毛毛虫的长腰穴蜂 153
7 狩猎金龟子的土蜂 175
第三册:大自然的夏歌手——蝉
1 蝉歌唱的秘密 29
2 蚜虫与天敌 105
3 大纹白蝶与甘蓝菜 121
4 大天蚕蛾的超能力 165
5 阳光下的姬天蚕蛾 195
6 枯叶蛾的白天婚礼 201
7 松树行列毛虫向前进 221
第四册:蝎子的决斗
1 拿鲁波狼蛛 29
2 长金蜘蛛 85
3 蟹蛛 125
4 大毒蝎 137
5 薄翅螳螂 219
6 栉须螳螂 243
第五册:会做摇篮的象鼻虫
1 点缀春天的花潜金龟 29
2 在树中成长的橡树深山天牛 63
3 大薄翅天牛和昆虫佳肴 83
4 奇特的象鼻虫——摇篮虫 103
5 做雪茄的青杨绿卷象 123
6 鹬喙象鼻虫的钻洞器 135
7 豌豆象和人类的历史 161
8 谷仓中的害虫——菜豆象 185
9 处理尸体的专家——埋葬虫 205
第六册:芫菁大冒险
1 博物学家的诞生 29
2 花蜂寄生芫菁之谜 49
3 短翅芫菁大冒险 107
4 过变态和变身术 133
5 大葫芦步行虫“装死” 151
6 虹绿步行虫 201
第七册:雄兵的路标
1 猫咪大旅行 29
2 涂壁花蜂的返巢本能 49
3 红武士蚁的路标 115
4 长吻虻幼虫的之吻 153
5 丽蝇的清除能力 183
6 肉蝇产卵 201
7 肉蝇的天敌——阎魔虫 213
8 猎食蝇类的高鼻蜂 223
9 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253
第八册:法布尔传——昆虫诗人的一生
1 玛拉邦农家 25
2 圣雷翁的学校 51
3 大城市——罗德兹 85
4 阿翁的时代 105
5 卡尔班托拉的小学 117
6 阿翁母校的名师 143
7 奥朗的家 193
8 有情荒地——阿尔玛斯 205
9 法布尔老师的 227
10 在阿尔玛斯的光照中 237

内容简介:

这套世界的经典少儿版昆虫记,收集了由世界很好大师团队为它专门所拍、所绘的各种昆虫萌照,同时又以生活化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些昆虫萌物的名字、出生地以及生活、趣事等,不仅如此,每册书的后几页还专门为孩子提供了研究、饲养小昆虫的小建议、小方法,让孩子增长知识的同时,促使孩子独立思、积极行动!

作者简介:

法布尔/原著 
法国有名昆虫学家、文学家。他的经典作品昆虫记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启发了无数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一直被认为是优选的科普书,至今已被译成50多种语言,享誉世界。在长达30余年的辛勤写作过程中,法布尔在自己心爱的小土地“荒石园”里,认真、专注地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小昆虫,将它们的种族、生活、喜好等都做了详尽的记录,展现了一个全面、生机勃勃的昆虫世界。 
奥本大三郎/改编者 
有名昆虫采集家、“法布尔昆虫馆”馆长。数度踏上法布尔的故乡,用10余年的时间仔细揣摩大自然中各种小昆虫一年四季的变化,将较为深奥的昆虫记原著专门改写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版本,经他改写后的版本保留了原著的精髓,20余年,过万册,获得了国际4项大奖,是全球获奖多的昆虫记! 
安野光雅/绘者 
享誉世界的国际大师,国际童书界优选荣誉“安徒生奖”得主。亲自到法国察,为这版昆虫记专门绘制了8幅全世界二的精美封面,展现了法国乡村的真实生活,让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般地与昆虫对话。

精彩内容:

红武士蚁的路标
远征
鸟类和蜂类的方向感
每年一到冬天,便有大批的野鸭、野雁、天鹅从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等开春后再回到北方。
这里所指的北方可能是西伯利亚,它们必须在迁移中横渡几千千米。鸟儿不但要有长距离飞行的能力,还必须能飞越辽阔的海洋。
其实,不只野鸭和野雁拥有如此优异的能力,传信鸽也每年一到冬天, 野鸭
便从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能远从千里外正确无误地回到自己的窝巢;燕子则在南方过冬后,等到春天来时,越过海洋回到北方。
到底是什么指引鸟儿做长途飞行呢?是不是它们把沿途看见的景象深深记在脑海里了?
法布尔老师喜欢的书籍中,有一本由托斯内尔撰写的动物的精神,书中便做了这样的描述:
“住在法国的鸟儿根据经验知道:寒冷来自北方,暑气来自南方,东方的空气干燥,西方的空气则比较潮湿。当它们决定迁徙的方向时,有这些条件做依据,是否便足够了呢?
“把鸽子放进加盖的藤篮中,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带到法国南方的托尔斯。由于鸽子在篮里看不见外界,无法知悉经过了哪些地方。可是它能从空气的温差感觉自己正在向南
行。一旦在托尔斯被释放,它会自然而然地朝北飞回家。
“至于朝北飞到什么地方,鸽子可能也是依自己熟悉的地方气温来判断。如无法一下子找到目的地,它会修正航向朝左或朝右飞。之经过几小时的横面搜索,鸽子会找到自己的家。”
但以上的例子只限于南、北方向。如果把鸽子从西带到东,恐怕不怎么准了,因为东西方向的气温变化并不明显。
以猫咪为例,当它要穿越城镇回家时,绝不会选择弯路或虑要不要走来时的那条路。像法布尔老师养的裘内要回老家时,遇到河直接游过去一样。这时它凭借的似乎不是视
觉,也不是气温的变化,那到底是什么呢?
像法布尔老师针对涂壁花蜂做实验时,更可证明动物回家的能力与路标或视觉无关。例如他把蜂儿带到森林里放掉,而涂壁花蜂飞行的高度只有三四米。由于四周全是超过这种高度的树,它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位置,更无法因此判断飞行的方向。
首先,涂壁花蜂辨认方向似乎不需要靠地形辅佐,它只在刚被释放时,稍微有点犹豫罢了,可是在法布尔身边绕两三圈后,便决定了家的方向。不管前面有没有森林或山丘阻隔,它都可以低低地沿着地形飞过。
由此可见,花蜂绝不是凭视觉来决定方向的。
至于气候对花蜂似乎也没什么影响。
生物学家至今仍无法判断寒、暑、干燥与潮湿的变化,和昆虫的返巢能力有什么关系。一般说来,只相距数千米远的两地,气温是不会有什么差距的。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说花蜂身上拥有某种人类所没有的感觉器官。但那是什么呢?

受地球磁场影响吗?
提倡进化论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写信建议法布尔老师做实验,看看花蜂飞行时会不会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如它的背上多了一根磁针,因而找不到路回家,那表示花蜂的方向感是凭借地球本身的南北极磁场。
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这项能力的。设想如航海家身体里有感应地球磁场的系统,还需要罗盘吗?
从这里可以看出,达尔文也认定动物身上具备某种人类没有的能力。尽管还不知道它是什么,但至少可以了解在蜂类、鸟儿和猫咪身上都有类似的感应系统,才能使它们从异乡返家。
法布尔老师说:“我原先想证明动物和昆虫拥有人类没有的、奇异的方向感,虽然目前未明,但以猫和涂壁花蜂进行的观察和实验,对这个问题已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我感到很满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特殊的感觉器官到底分布在涂壁花蜂身上的什么部位呢?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在触角吧!”从昆虫本身的行为来观察,科学家对于未知的昆虫,惯先从它们的“触角”来探索。法布尔老师也认为必须慎重了解昆虫触角的功能。
那么,涂壁花蜂是凭触角的试探来决定方向的吗?
我们曾经提过:当长腰穴蜂寻找夜蛾幼虫时,会不断地用触角触碰、敲打地面,看起来好像在试探地底有没有昆虫。
既然触角有找寻猎物的功能,它应该也可以在外出时判断方向喽!这个设有必要实验查证一番。于是法布尔老师抓了几只涂壁花蜂,先把它们的触角齐根剪掉,再带到附近释放,
看它们能不能飞回来。
事实证明,这些被剪了触角的蜂和一般的涂壁花蜂一样能够回巢。
“啊!一样呢!”法布尔老师很高兴有这样的结果。原来他以前曾经针对专门抓象鼻虫的瘤土栖蜂做过相同的实验,当时瘤土栖蜂也是安然无恙地回巢。由此可见,蜂类返巢的方向感似乎和触角没有的关系。
可是,没了触角的蜂虽然能飞回来,却无法工作。它也在自己筑的巢前飞来飞去,后停下来发呆,好像什么事也做不了。
不过有时它会飞走,又飞回来,看到其他的蜂飞过,也不会冲上去把外来客赶跑。此外,它既不储蜜,也不再筑巢,各项工作便半途而废,第二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看来失去
触角这个重要器官,涂壁花蜂似乎无法再担任筑巢的工作。
法布尔老师仔细观察发现,当涂壁花蜂涂墙的时候,会用触角敲打墙壁,以确定是否完工了。触角对涂壁花蜂而言,好像人类使用的定规或水仪。没有了工具,自然无法工作啦!
不过以前老师都只针对筑巢、守卫的雌蜂做实验,这一次他尝试把雄仓库花蜂载到远方释放。
通常雄蜂都守候着瓦片上的蜂巢,等待雌蜂羽化,然后进行交配。可是一旦开始筑巢,它们会消失无踪。原本法布尔老师想:雄蜂和雌蜂不同,它既不会筑巢,大概认路的方向感也会比较差吧?
由于雄蜂体型较小,所以老师并没有把它们带得太远,只在离巢1 千米远的地方释放,结果一经实验,雄蜂居然和雌蜂一样,轻易地找到回家的路。
他再用其他种类的蜂做实验,结果也相同,都具备返巢的能力。大概蜂类都有这种优异的本能吧!

奴隶的
至于利用在分类学上和蜂类相似的做实验,所得的结果不尽相同了。
在阿尔玛斯的庭院中,数量多的昆虫要算“蚁”,也是“红武士蚁”。有关族的传说出自希腊神话,据说这个部族都是女战士。由于红武士蚁中出外狩猎的是雌蚁,再加上它们天生好战,因此得名。
蚁不会自行养育下一代,也不会采集食物,即使食物在眼前,它们都不会自行取食。这种所有的工作由“奴隶”代劳,大到养育子女、采集食物,小到清扫蚁窝、
送食物到边,工作全交给奴隶。它们专享会做的,是随时准备战斗和用前肢清理身体而已。
蚁夺取黑山蚁的茧,等到黑山蚁破茧而出后,便成为蚁的奴隶,努力为它工作。这些来的奴隶通常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所以必须不断地汰旧换新。
6、7 月间正是学校放暑的时候,太阳也向大地展现了无比的威力。蚁经常出门远征,远征的行列宽约20 至30厘米,长却有5 至6 米,整队数量高达500 多只。
许多人见了这种场面,会以为“在大搬家”,其实它们哪有时间来做这么无关紧要的事?在出征行列行进间,只要先头部队发现前方有其他窝,它们马上停下脚步,
整队人马散开,后方的立刻上前会合,闹烘烘地乱成一片。
然后它们派出斥候打探敌情。一直要等到斥候回报:“消息错误!”它们才会继续排列整齐,向目标迈进。
等找到黑山蚁窝时,蚁把大军开进去,突袭藏茧的大房间。500 只“大盗” 一拥而入,那种情景是非常惊人的。
另一方面,黑山蚁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子女被,于是展开攻战。一边是企图捍卫家园的黑山蚁,另一边则是要夺奴隶的红武士。黑山蚁中有的企图用土塞住入,有的则直接扑上去厮杀,但是蚁实在太强悍了,这场战争胜负立见。
打胜仗的蚁并不会赶尽杀绝,它们只是用强健的大颚把反抗者赶出去。难道这些强盗也有仁慈之心?当然不是,只因为它们心里明白,自己这一族和黑山蚁唇齿相依,后还要靠黑山蚁繁衍后代来继续做它们的奴隶呢!为了自身的利益,当然不能赶尽杀绝喽!
胜利的蚁得意洋洋地用大颚衔着黑山蚁的大白茧,凯旋回到自己的地盘。

沿原路回家
“茧大盗”蚁行军的距离远近不一,有时会远征,有时只在家的附近掠夺。通常它们行进距离在10 至20米之间,有时候也会远达100 米以上。这点接近要看黑山蚁窝在哪里而定。
有一回法布尔老师在院子里看到一列雄兵爬过围墙,一直爬到院子外。院子的围墙虽有4 米高,对这些蚁却没有造成任何障碍。老师眼看着它们笔直地朝对面的麦田
前进。
不管眼前是草地、乱石坡,还是寸草不生的空地,通通不会阻碍它们勇往直前。
蚁回巢的时候,绝不会随意乱走,会沿着来时的路回家,没有丝毫偏差。如来的时候曾经拐弯一下,回去的时候它们也会再弯一次;来的时候直接翻过障碍物,回去时也会这么做。
有时路上枯叶堆积如山,那座枯叶山对蚁而言,犹如“蜀道难行”,而且上面还有许多会踏空的陷阱。雄兵必须战战兢兢地往上爬,摇摇摆摆地在树叶间行走,万一不小心掉下去,又得重新来过。更糟的是回家时还得再走一遍,而且这回它们的嘴里又衔着黑山蚁的茧,当然更增困难。
然而再怎么困难,都必须克服,即使旁边有一条坦大道,它们也不会舍弃原路,另谋他途。
有,法布尔老师发现一队出发狩猎的蚁,正沿着水池边的水泥道前进。这个池子里以前住着许多青蛙,老师嫌它们太吵,便把它们通通赶走,改养金鱼。
这时北风呼呼地吹着,每当一阵强风吹过,会把行列里的几个倒霉鬼吹下池子。金鱼群高兴地聚在池边,张开大嘴,等候美食上门。这条路对雄兵来说,实在太危险了。走完这段路,它们必然是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呢!
如把这些比喻为人,那仿佛是走在一条狭窄的悬崖上,一失足会落入深谷中。而水里又有好几条像鲸那么大的,等着把落水人吃掉。这么危险的路,人类大概不会想走第二次吧!
怀着这样的疑惑,法布尔老师决定守候一旁,看看会不会走别的路回家。
然而情况和老师的揣测正好相反,衔着猎物的蚁依旧走上危险的悬崖,而金鱼则在池边等着它们和猎来的黑山蚁茧果腹。它们明知这条路危机重重,却仍全心全意地向前走。
究竟它们是怎么认得路回家的呢?
在第3 册中曾经介绍过的松树行列毛虫,它们出外寻找食物时,会一边走一边吐出丝线,回家时沿着来时留下的丝线找到归路。这大概是简单的认路方法。和沿着丝线回家的毛毛虫相比,凭感觉从远方回巢的花蜂使用的方法要复杂多了。
又是怎么认路的呢?它们和蜂类本来属同一目——膜翅目,后来分支到地下筑巢,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模样。
蚁在分类上虽然较接近蜂类,但它们回家的方法却和松树行列毛虫相同。换句话说,每当它们出外远征,会在走过的路上留下特殊的气味,如此在“班师回朝”的时候,便可轻易找出回家的路。
例如会分泌“蚁酸”。当我们抓住时,它们的尾部分泌出一种透明的液体,散发刺鼻的臭味,那是蚁酸。
“它们似乎靠着蚁酸的气味行动。”昆虫学者向来都这么解释的行为。他们认为老用触角探来探去,是在找蚁酸!
不过,法布尔老师并没有立刻相信这种理论,他认为把昆虫神奇的能力通通归入“触角作用”的想法,太过笼统了。难道不能用实验来证明是不是凭嗅觉认路吗?

精彩书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