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的诞生 武士缔造的战乱之都 外国历史 ()桃崎有一郎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京都的诞生 武士缔造的战乱之都 外国历史 ()桃崎有一郎 新华正版

天皇、院政、摄关家、源武士…… 安京、白河、鸟羽、六波罗…… 政治权力斗争影响着土地开发与城市建设 “京都”的诞生标志着“武士之世”的到来

30.8 4.7折 65 全新

库存14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桃崎有一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84939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308页

字数178千字

定价65元

货号xhwx_1202578702

上书时间2023-08-28

语欣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当“安京”变成“京都”

章  依赖武士的安京与朝廷的治安——“狱门”和武士凯旋式的成立

第二章  “京都”的诞生与“天下”之谜——代表秩序的安京、代表君权的鸟羽与代表往生极乐的白河

第三章  成为武士代表的氏——融入京都与院政体制的新锐势力的虚构与真实

第四章  院政孕育的叛逆者与守护者——诅咒京都与天皇的强诉,守护京都与天皇的武士

第五章  保元、治之乱与京都的蒙难——武士蹂躏都城的“武者之世”

第六章  六波罗与住寺殿的大规模开发——后白河院和家的“二人三足”与京都的扩张

第七章  家开发新城区“八条”——京都粗具规模之时

第八章  “与殿下争道”事件——主宰京都生活的武士思维

结语  京都:“兴也家,亡也家”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京都被誉为拥有“汉唐遗韵”的城市,其历史与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众所周知,京都是在安京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域内众多寺庙和神社的存在是它成为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因。然而,桃崎有一郎在这本书里挑战了人们的常识,提出“京都≠安京”的观点:安京是天皇之城,排斥的势力;而京都是由院政和武士共同缔造的,天皇不仅不是京都的保护者,反而是破坏者。武士在这个古都登场并逐渐走上权力的过程,正好暗合了京都从诞生到完善的过程。京都不是天皇与贵族吟咏风月的优雅之都,而是武士用暴力和鲜血缔造的战乱之都。

作者简介:

徐一彤,英译者,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与哲学专业。

精彩内容:

        章  依赖武士的安京与朝廷的治安
    ——“狱门”和武士凯旋式的成立
    守护京城治安的:京职、弹正台、卫府
    在安京的历,如“安”之名一般和的时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本朝廷迁都安京约半个世纪之后,名为“群盗”的恶强盗团伙开始在京城与地方社会大量涌现。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在《探求武士的起源》(见本书参文献部分)一书中已有详细叙述,可供读者参。
    在本朝廷中,有三个机构负责维持京城的治安,它们分别是京职、弹正台和卫府。京职是负责监管京城居民各种生活事务的部门,分为管理左京地区的左京职和管理右京地区的右京职。在迁都安京七年以后的延历二十年(801),桓武天皇为左右京职配备了四百八十名士兵(《类聚三代格》十八),这些士兵以二十人为一班,分为二十四班,每班士兵每年出勤十五天,负责在天皇外出时于宫中和京城中充当先驱(负责走在队列前端,驱散路人,清除障碍),并在时负责宫中各个地方的警戒。安时代初期以后,这些士兵的工作重点逐渐向风纪管理倾斜,开始以整顿破坏(例如私自改修水路)或污染城内街区的行为,以及监督疏于洒扫之责的官衙、官吏与居民为主业。
    负责监督京职工作的是弹正台。弹正台是负责弹劾贵族与官吏违乱纪之举的机构。从安时代初期开始,弹正台与京职一道在京中展开巡检,从9世纪中叶起,又制定了京职每十要骑马进行一次巡检,弹正台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巡检的制度(《类聚三代格》十六)。承和十年(843),弹正台还曾以监管不力、坐视居民违为由,申斥了正在巡检的京职属员(《续本后纪》)。
    不过,京职与弹正台不是以战斗为前提的暴力执,没有能力应对那些名为“群盗”的恶犯罪团伙。此外,群盗擅长骑射之术,手段十分了得,并非等闲之辈。所谓骑射,指的是骑在马上引弓射箭的技术,这不是忙于生计的农民所能掌握的技能,只有领主阶级(既是消费者,也是支配者)才能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得,并长期锻炼、维持,可谓阶级的专属技能,在火绳传来以前也是本不错、优选端的一门武艺。在当时掌握了骑射之术的多为在官僚晋升的角逐中落败的末流贵族,以及在地方上扮演话事人角的所谓郡司富豪阶层(世袭的基层地方和土豪农民)。他们为了在地方上(通过掠夺同一阶层的弱小成员和百姓)生存下去,充分发挥了骑射这一特长。在这些人当中,有人狐虎威,成为贵族的下属,也有人结伙为寇,后者便是所谓的群盗。
    对付这些群盗的工作由同样以战斗和武艺为主业的卫府负责。卫府是对当时朝廷中由武官任职的部门的称,在安时代初期嵯峨天皇在位时共设有近卫府、卫门府、兵卫府,因为上述三个机构各分左右两府,因此统称为“六卫府”。近卫府负责守卫内宫的各处大门,以及在天皇外出时充当卫兵;卫门府负责守卫宫城的各处大门;兵卫府则负责监督兵卫守护宫中各处设施,并在天皇出入宫城时担任卫兵。
    在安京里,从向居民宣告夜晚已至的“夜鼓”声落到报晓的“晓鼓”响起之间,居民不得外出(《养老令·宫卫令》)。在夜鼓与晓鼓之间的夜晚时分,卫府会发起名为“夜行”的巡逻行动,在京城街道上巡回检查,盘问违反宵禁的人员,若没有迫不得已的事由(如急于通报死讯,抑或为病人求医问药)将其逮捕。
    没有效果的“夜行”:
    素质低下的一线队伍
    在安京内搜捕盗贼也是卫府的工作内容之一,根据史料可确认,晚在承和四年(837),卫府已经开始执行这一任务(《续本后纪》)。第二年,即承和五年,地方社会正式进入所谓的“群盗时代”;再过两年之后,进入承和七年,安京也开始遭到群盗侵袭。卫府的工作重心因此转移到夜行与搜捕盗贼上来,朝廷也屡次发布令,试图巩固并落实维持治安的体制。
    然而,制裁群盗的工作毫无进展。史书记载,在嘉祥三年(850),“盗贼为群……或暗中放火,或白昼掠人”(《续本后纪》);在齐衡二年(855),“京师多盗,掠夺人物”(《文德天皇实录》)。群盗的实力逐渐增长,活动范围也益扩大。为应对这一变化,卫府的搜捕行动范围扩大到畿内五国(除京都所在的山城国之外,还包括周边的大和、摄津、河内、和泉四个令制国)乃至宫城(天皇宫殿所在的“大内里”)。这表明,此时群盗已有能力潜藏在天皇近处。
    在这一时期,朝廷中管理马匹的机构“马寮”也开始参与搜捕工作,搜捕群盗的力量得到了增强。马寮的不是武官,也不是骨干战斗人员,但他们负责为卫府武官提供并管理行动时骑乘的马匹。之所以在搜捕时需要骑马,是因为卫府武官的追捕对象——群盗也在使用马匹,具有很强的机动。
    即便得到马寮的增援,夜行巡逻仍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发挥作用,至于其中的理由,可以从贞观十八年(876)朝廷发布的警戒令中一窥端倪。朝廷在这项命令中规定“由左右近卫府、左右兵卫府中选拔勇猛精干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