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洛茨基自传:我的生 外国历史 (苏)列夫·托洛茨基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托洛茨基自传:我的生 外国历史 (苏)列夫·托洛茨基 新华正版

外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50.1 6.4折 78 全新

库存9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列夫·托洛茨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23861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544页

字数465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xhwx_1202303423

上书时间2023-08-28

语欣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章 扬诺夫卡

第二章 邻居。个学校

第三章 家庭与学校

第四章 书籍和初的

第五章 乡村和城市

第六章 转折

第七章 我的个组织

第八章 我的头几次狱中生活

第九章 次流放

第十章 次逃亡

第十一章 次侨居国外

第十二章 党的代表大会和分裂

第十三章 回到俄国

第十四章 1905年

第十五章 审判,流放,逃亡

第十六章 第二次流亡和德国社会主义

第十七章 准备新的

第十八章 战争爆发

第十九章 巴黎和齐美尔瓦尔得

第二十章 驱逐出国

第二十一章 穿越西班牙

第二十二章 在纽约

第二十三章 在集中营

第二十四章 在彼得格勒

第二十五章 关于诽谤者

第二十六章 从7月到10月

第二十七章 决定的一夜

第二十八章 1917年的托洛茨基主义

第二十九章 当政

第三十章 在莫斯科

第三十一章 布列斯特谈判

第三十二章 和

第三十三章 在斯维亚斯克的一个月

第三十四章 专列

第三十五章 保卫彼得格勒

第三十六章 军事反对派

第三十七章 军事战略上的分歧

第三十八章 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及我同列宁的关系

第三十九章 列宁卧病

第四十章 不肖徒辈的阴谋

第四十一章列宁逝世和权力转移

第四十二章的后时期

第四十三章流放

第四十四章驱逐

第四十五章不给签证的地球

附录:托洛茨基的流亡生涯(1929-1940年)

译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托洛茨基的自传,从1930年俄文版直接翻译而来,苏东专家郑异凡先生校订并作序。书后补充了托洛茨基的后岁月,完整表述了托洛茨基的一生。

精彩内容:

    章
        扬诺夫卡
        童年往往被认为是一生中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吗?不,只有少数人的童年是的。把童年的理想化来自人物的旧文学。生活在遗产殷实和有良好教育的家庭之中,享受爱抚,尽情玩乐,过着有保障的、富足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回想起来那生活道路的起点像洒满阳光的林中绿茵。文学中的达官贵人或者颂扬达官贵人的民们,把这纯属贵族对童年的评价视作典范。相反,绝大多数人,在回首往事时,看到的却是饥寒交迫、仰人鼻息的阴暗的童年。生活鞭打弱者,又有谁比孩子更弱呢?
        我的童年没有饱受饥寒之苦。我出生时,家庭已经很富足了。但这是从贫穷往上爬,并且不愿意中途停步的那种人的多苦多难的富足。所有的筋肉都高度紧张,打算都为着劳动和积蓄。孩子们过着俭朴的生活。我们不觉得短缺,但生活也没有给我们以慷慨和爱抚。我的童年既没有洒满阳光的林中绿茵,像极少数人的生活那样,也不像许多人的童年,大多数人的童年那样挣扎在充满饥饿、暴力和屈辱的黑暗深渊之中。这里是在农村、是在偏僻角落里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里的灰的童年,这里有辽阔的大自然,但是风尚、眼界、兴趣却是贫乏而狭隘的。
        我幼年所处的精神环境和我往后自觉的生活所经历的那个环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不仅是由于隔着几个十年的时间和若干的空间,并且还由于隔着重大事件垒成的山岭以及不易察觉、但对个别人来说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内心的倾圮。在开始起草这本回忆录时,我不止一次地觉得,仿佛我描绘的不是自己的童年,而是旧在遥远国度的旅行。我甚至想以第三人称来为自己作传。但这种定的形式很容易变得像小说,这正是我竭力想要避的。
        虽说两个世界是矛盾的,个的统一却会通过某些潜在的途径从这个世界转到另一个世界。的说,这也是人们对传记和自传感兴趣的原因,它们由于某种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较为广泛的地位。因此我试图较为详细地叙述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不做任何预测,对任何东西也不做预先决定,也是说,不为预先做出的结论去剪裁事实,原来是什么是什么,只论述我记忆中所保存的那些往事。
        有时我觉得,我记得如何吸吮母亲的乳汁。其实,我不过是把婴儿身上看到的情景挪到自己身上而已。我曾依稀记得,我一岁半时在果园苹果树下玩得入迷的场面。但这一回忆是不足信的。记得清楚的是这样一件事:我和母亲到博布里涅茨的ц家里,那里有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他们称我为新郎,称小女孩作新娘。孩子们在大厅的油漆地板上玩耍。后来小女孩不见了,小男孩一个人站在五斗柜旁,他像在睡梦中那样发呆,母亲和女主人走进来。母亲看看男孩,然后再看看他身旁的一泡水,后来又看看小男孩,责备地摇摇头,说:“你真不害臊……”男孩看看父亲,看看自己,然后又看看那泡水,仿佛在看与他毫不相干的东西。    “没关系,没关系,”女主人说,“孩子们玩得太久了。”
        小男孩既不感到害臊,也不认错。那时他几岁?应是两岁,但也可能是三岁。
        差不多在那时候,我和保姆在花园散步,碰上一条蝰蛇。“你看,廖瓦,”保姆指着草地上发亮的东西说,“一只鼻烟壶埋在土里。”保姆拿了根棍子去挖掘。她自己大概也未必超过16岁。鼻烟壶伸展开来,变成一条蛇,发出咝咝声在草地上爬行。“哎唷!哎唷!”保姆叫喊起来,抓住我的手拼命地跑。可我跑不快。后来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们以为在草地上找到了一只鼻烟壶,可原来却是一条蝰蛇。p7-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