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共和国经济史 中国历史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共和国经济史 中国历史 新华正版

中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3.2 4.7折 49 全新

库存16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11279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64页

字数280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2552835

上书时间2023-08-26

语欣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郑有贵: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六、七届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华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经济学会中国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律、政策等草拟和专家咨询。主持完成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共和国经济史”“中华共和国史稿”第七卷首席研究员。独著、主编中国跨越发展历程和政策选择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及其实践等著作21部。所著目标与路径——中国“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获中华出版物图书奖,主编的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目录:

导论1

一、中华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质1

二、中华共和国经济史的主线与主题2

三、学中华共和国经济史的意义和方4

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化的启动(1949—1957)6

节新中国的经济起点与新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6

一、新中国的经济起点6

二、新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7

三、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12

第二节化战略的确立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4

一、重优先的化战略14

二、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实现15

三、公私合营的全面推进17

四、个体手的社会主义改造20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22

第三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23

一、以统购统销为核心的物资管理制度的形成23

二、生产要素价格的集中管理25

三、国营企业行政管理方式的形成26

四、计划的编制与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28

第四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29

一、“一五”计划的启动与实施30

二、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32

三、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33

思题36

第二章经济建设的“”与国民经济调整(1958—1965)37

节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确定与“”运动的开展37

一、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确定37

二、“”运动的开展39

三、公社体制的建立41

四、经济管理权的下放44

第二节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46

一、“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46

二、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48

三、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50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调整51

一、“八字方针”的初步实施及农村政策的调整52

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53

三、加强经济管理和组织制度新探索56

四、“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60

第四节经济建设的进展和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61

一、经济建设的进展62

二、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64

思题67

第三章“”时期国民经济的波动发展(1966—1976)68

节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力的确定与经济发展计划的制订68

一、试图把“”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68

二、在战备中安排生产布局和制定两个五年发展计划70

三、“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申与“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的形成72

第二节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动73

一、“”初期对经济体制的冲击73

二、经济管理权的再次下放75

三、两次整顿中对经济体制的调整79

第三节经济建设的开展与成套设备的引进81

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82

二、国防科技事业的新突破87

三、“四三方案”的实施与对外经济交往的拓展88

第四节国民经济的波动与调整90

一、“”初期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90

二、1969年至1973年经济建设的“冒进”与调整92

三、“批林批孔”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与1975年整顿93

四、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国民经济再遭挫折95

思题97

第四章在徘徊中前进与改革开放的起航(1976—1984)98

节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历史转变98

一、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和政策的恢复调整98

二、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100

三、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探103

第二节追求国民经济的过快增长与国民经济的调整104

一、国力的高指标和大规模引进计划105

二、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06

三、“六五”计划的制定与小康目标的提出109

第三节改革开放的初步展开111

一、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111

二、经济特区的创立与对外开放的开拓115

三、开始城市改革试点119

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与城乡关系的变化122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22

二、乡村治理结构的重新构建与城乡关系的初步调整124

思题127

第五章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1984—1991)128

节“三步走”战略的形成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128

一、“三步走”战略的确立与“七五”计划的制定128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13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经济改革发展指导思想132

第二节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33

一、缩小指范围,扩大指导计划范围134

二、全民所有制和多种成分经济的改革和发展137

三、扩大对外开放地域和对外贸易行业范围140

四、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价格双轨制问题的显现142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与改革的深化144

一、推进“价格闯关”改革144

二、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146

三、在治理整顿中推进改革的深化149

第四节五年计划的完成与经济增长新因素150

一、“七五”计划的完成150

二、经济增长的新因素151

三、初步进入国际分工格局152

四、“八五”计划的开局154

思题155

第六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扩大开放(—2002)156

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6

一、南方谈话作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156

二、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158

三、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与构建宏观调控体系159

四、改革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61

五、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确立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3

第二节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66

一、确立基本经济制度与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论断166

二、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167

三、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169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展171

第三节抓住经济发展机遇与“软着陆”172

一、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173

二、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软着陆”174

第四节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76

一、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177

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178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加快民族地区建设181

四、完善宏观调控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82

思题185

第七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2—2012)186

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和实施186

一、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战略186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布局、发展目标与完成情况189

三、“十二五”时期主题主线、经济布局与发展目标191

第二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3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194

二、健全市场体系195

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97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198

第三节推进统筹协调发展201

一、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

二、统筹区域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203

三、“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206

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7

第四节转型发展实现新跨越210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10

二、经济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211

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新飞跃212

四、生活水持续提高212

思题213

第八章新时代的经济改革发展(2012—2020)214

节开启经济强起来的征程214

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目标要求214

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215

三、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16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构建新发展格局217

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19

第二节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20

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20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222

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223

第三节高水对外开放的积极推进225

一、共建“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225

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227

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228

第四节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31

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31

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迅速成长232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233

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235

第五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37

一、提出和贯彻“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理念237

二、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38

三、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39

四、推动形成绿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40

五、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241

第六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43

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43

二、供给体系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244

三、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246

四、“十三五”规划的完成和“十四五”规划的制定246

思题247

阅读文献249

后记251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对象是国史学科体系中的中华共和国经济史,从中华共和国史的大背景出发,分八章(八个时间段),分别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化的启动(19491957)、经济建设的“”与国民经济调整(19581965)、“”时期国民经济的波动发展(19661976)、在徘徊中前进与改革开放的起航(19761984)、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1984199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扩大开放(200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22012)、新时代的经济改革发展(20122020),系统反映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70多年中华共和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比较科学客观地再现和解读中国经济跨越发展的历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