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内心的恐惧 心理学 (德)弗里兹·李曼(ffitz riemann) 著;杨梦茹 译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直面内心的恐惧 心理学 (德)弗里兹·李曼(ffitz riemann) 著;杨梦茹 译 新华正版

心理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0.5 5.3折 39 全新

库存140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弗里兹·李曼(ffitz riemann) 著;杨梦茹 译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58793

出版时间200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47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39元

货号xhwx_1201661048

上书时间2023-08-26

语欣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译序 漫山遍开的鲜花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
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把自己藏起来:分裂人格诊断
距离
猜疑
避风港
恼人的渴慕: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
爱与被爱
责任与情感
与爱
奉献与猜忌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
目的一:宣泄
目的二:争取
敏感的新生儿:分裂人格的成困
不被照顾
不被关爱
过多刺激
特定环境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行为怪异的音乐家
局外人
黑白两: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淹没
自闭
敏感而脆弱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
第2章 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
零距离:忧郁人格诊断
比亲密还要亲密:忧郁人格的感情世界
温柔的迫害:忧郁人格的侵略
宠爱或拒绝:忧郁人格的成困
他们恐惧什么:忧郁人格的故事
生命的客体:忧郁人格的行为模式
第3章 害怕改变——强迫人格
永远到底有多远:强迫人格之诊断
握在掌心里的情感:强迫人格的感情世界
狡猾的愤怒:强迫人格的侵略
“你不可以”:强迫人格的成困
他们恐惧什么:强迫人格的故事
套路固定的生活棋局:强迫人格的行为模式
第4章 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
既定即不定:歇斯底里人格诊断
天生情种:歇斯底里人格的感情世界
先下手为强:歇斯底里人格的侵略
榜样的阴影:歇斯底里人格的成果
他们恐惧什么:歇斯底里人格的故事
谎言筑成的城堡:歇斯底里人格的行为模式

内容简介:

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内容简介:如果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想认识人类格的差异,那么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是一本值得的“格心理学”入门书。作者弗里兹李曼以地球的行星运转——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做自己、害怕改变以及害怕既定的规律。由这四种恐惧原型为出发点,书中分类出四种与之对等的人格类型——精神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从情感、侵略、环境的角度,并辅以他行医多年搜集到的真实故事,微视每种人格的心理、运作机制,及其行为表征。进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长的环境因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给患者以治疗。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拒绝与人交往、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过桥或走过广场时会惊慌不已、害怕尖锐的东西、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衡点。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要探讨这四种恐惧,从另一角度来看,使我们放弃基本动力中的任何一种,会失衡,把我们导向其中一种人格。我们将逐步介绍每一种人格,并且详述每个人个中,或多或少的倾向。若明显地偏向某一种人格类型,表示与幼年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个活在这四种基本动力中,处处和谐均衡的人,能够远离四大恐惧原型。一开始这四种人格只是有些微的偏向,若片面明显且突兀,超过了极限值,成为四种基本人格的变体,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学上称之为分裂、忧郁、强迫与歇斯底里人格。当然,这并不表示大部分人都得了神经官能症{1}。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特别严重的心灵创伤。人的格气质是讨论时的一个要素,我也把重点放在我们的成长背景上。其次要提醒读者,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骤下断语的方式,而是从人的特质或情着手;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我要谈的与此略有出入。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也介绍其他的矛盾,生命中不合理的要求:同时追求永恒与多变,因而要克服对消逝以及既定的规律与事实的恐惧。根据上述,我们认识了四个恐惧的原型,整理如下:一、害怕失去自我,避与人来往;二、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三、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四、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以宇宙为例,可以类推出四种基本的挑战,人类在自己身上也找得到相互抵触、同时互补的动力。它们千变万化,与我们形影不离,不断向我们索讨新的。首项挑战,譬喻中的“自转”,我们要做一个独特的个人,肯定自我的存在,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个如包换,无人能取而代之。汲汲营营追求与众不同,疏离感增,午夜梦回,寂寥的大浪打过来,恐惧便如潮涌,对我们造成威胁。种族、家庭与民族,年龄、别与信仰,职业或社团,使我们与别人相关联,互为生命共同体,但“我”仍然是一个独立、具有特质,与别人不一样的个人。例如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不会混淆,这实在很有意思。我们的存在有若一座金字塔,具有所有建筑物的基础与共同,但越是接近塔尖,越特别、越异于其他建筑物。在个人化的过程之中,荣格如此称呼成长的程序,接受以及发展自己的特之时,我们会渐失归属的安全感,不再“与别人一样”,继而在彷徨不安中,体会到作为一个个人的寂寞况味。我们越是要和别人不一样,越感到孤寂、不安、不被了解、被拒,甚至被排挤。与此相反,如果我们不敢探险,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把自己藏在群体的规格之中,如此一来,我们的人与人格不臻完整。第二项挑战,譬喻中的“公转”:我们对这个世界、生活与周遭的人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也与很另类的人交流。广义说来,是兴冲冲地活着。但有的人因此害怕失去自己,变得依赖,任凭别人摆布,质疑自己的处世能力,担心自己只会顺着别人的意思、不虑自己。害怕变得依赖,不敢把自己“交出去”,但这又让我们有施展不开的无力感,忸怩不安。鼓不起勇气突破困境时,我们变成孤立无援的个体户,不与人来往,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人我皆不识。

作者简介:

弗里兹李曼(19021979),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专家。慕尼黑心理研究及治疗研究所(现为心理分析与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该处心理分析讲师,同时是心理治疗诊所的开业医师。因为在心理分析上成斐然,成为美国纽约心理分析学会的荣誉会员。本书是他有名的一本著作。杨梦茹,东吴大学中文系,德国兰克福大学德国文学硕士、博士候选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