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读本 散文 采桑子 新华正版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
63.2
5.3折
¥
120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采桑子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721789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552页
字数810千字
定价120元
货号xhwx_1201810184
上书时间2023-10-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主编:
散文是一种轻灵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目前的一道亮丽景观。因此,编辑整理名家名篇,也是从来方兴未艾的事业。本部经典散文读本,集结现当代近百余位名家名篇,加入适当点评、作者简介,令阅读更加便捷而条理清晰。文本虽厚,思绪轻盈;篇章虽老,却不以无人而不芳。愿你们喜欢,多多品读。
目录:
现代部分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8 藤野先生 鲁迅
13 两株树———草木虫鱼之三 周作人
18 乌篷船 周作人
21 荷塘月 朱自清
25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2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俞伯
38 五月的青岛 老舍
41 我的母亲 老舍
47 济南的冬天 老舍
50 芭蕉花 郭沫若
54 波 郭沫若
61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64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68 故都的秋 郁达夫
72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77 苏州拾梦记 柯灵
82 白杨礼赞 茅盾
85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90 伤双栝老人 徐志摩
94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103 宴之趣 郑振铎
109 我的母亲 胡适
114 青岛 闻一多
117 画虎 朱湘
121 烟卷 朱湘
128 南闽十年之梦影 李叔同
136 吃瓜子 丰子恺
142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146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150 五月的北 张恨水
155 鼓 萧乾
160 秋光中的西湖 庐隐
168 更衣记 张爱玲
176 祖父死了的时候 萧红
180 饿 萧红
185 漱玉 石评梅
190 小桔灯 冰心
194 一的春光 冰心
197 灯 巴金
201 寂静的园子 巴金
204 又是一年春草绿 梁遇春
208 谈“流浪汉” 梁遇春
219 kissing the fire(吻火) 梁遇春
221 灯 陆蠡
228 囚绿记 陆蠡
232 沅陵的人 沈从文
242 吃相 梁实秋
246 跑警报 施蛰存
251 两种虫类 唐弢
254 三笑记 金克木
258 饿 刘半农
262 北大河 刘半农
267 鬼赞 许地山
270 落花生 许地山
272 忆卢沟桥 许地山
276 在一个边境的车站上 戴望舒
282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285 幽默的叫声 夏丏尊
288 一种云
290 北漫笔 林海音
307 罗迦诺的乡村 冯至
312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316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321 教授与烟斗 吴小如
325 夹竹桃 季羡林
331 歌声 吴伯箫
336 花潮 李广田
341 山之子 李广田
348 井冈翠竹 袁鹰
353 西湖漫笔 宗璞
358 老哥哥 臧克家
363 早该说的一些话———祭先父 苏叔阳
369 初的晚餐 陈忠实
373 小鸟,你飞向何方 赵丽宏
378 我与地坛 史铁生
当代部分
395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399 土地 秦牧
406 走过冬天,走过你自己———致一名轻生女青年的信 张抗抗
410 北京人速写 梁晓声
416 信客余 秋雨
423 垂钓 余秋雨
426 为你自己高兴 刘心武
430 海市 杨朔
438 土地的寻觅 路遥
443 葡萄美酒夜光杯 冯骥才
447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书 贾凹
451 溪流 贾凹
454 陪一 莫言
459 德加眼中的芭蕾舞女 铁凝
463 岁末恒河 韩少功
472 体验爱,体验 摩罗
478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482 感觉城市 刘元举
486 弯人自述 陈村
494 麦田的坟 谢宗玉
498 西墙 谢宗玉
502 羊的样子鲍尔吉窑 原野
506 姜是老的辣 刘墉
510 母语 席慕容
513 芳邻 三毛
522 我的四个想敌 余光中
529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
533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536 投奔中医记 柏杨
内容简介:
本书为名家散文汇编,选取了百余位当代、现代大家散文成集,内容由正文、赏析、作者简介三部分组成。全书40余万字。内容经典、饱受赞誉,品读中肯。是一本规模宏大、很好的散文汇编集。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年)是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城的一个破落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发表狂人记时始用笔名“鲁迅”。鲁迅在青年时代深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赴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改从文学创作,试图以此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运动的奠基人。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为新文学史树立起一块丰碑,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6年10月19,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精彩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很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说他脸上有些妖气,遇见“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蛇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很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靠前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只读书,正午字,晚上对课。先生很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很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却不少了,很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
◎文章品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 年9 月。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此文是其对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一类回忆童年的文章,大部分都收在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文中的百草园是鲁迅家屋后的一片大园子。对大园子的回忆,很为出彩: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以及会冒烟的斑蝥等等。泽鲜活,动静交替。一片儿时的园子在作者笔下生机勃勃,盎然。景物描写是很精彩的,而意外出现的“蛇”更为百草园添了一份神奇的彩。
与百草园的快乐相比,被送入私塾后的鲁迅似乎颇受约束。学着古文,读着逐渐加厚的书本,看着先生手中的戒尺,百草园渐行渐远。对儿时的无限缅怀流露在眉宇间。然而鲁迅对读书却并不抵触。在全城很严厉的私塾先生的教导下,读书、字、对课,一丝不苟。这其中自然有对先生渊博学识的敬重与佩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由调皮贪玩的孩童渐渐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