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古罗马文学的萌芽时期(页下注和希腊文从略)古罗马文学的萌芽时期指“自远古时代至公元前3世纪前期”,主要包括罗马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前510年)和罗马共和国前期(公元前510-前264年)。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期间,数支(至少有两支)印欧语系的部族入侵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在意大利定居的印欧部族已经有20多个。他们不仅带来了优选的青铜[如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开始的特拉马拉(terremara)和亚宁]和/或铁器[如公元前1000纪出现的威兰诺瓦(villanovan)](参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页35及下;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页4及下),而且还带来了印欧语言,其中影响较大的印欧语有两支:奥斯克翁布里亚语和拉丁语(lingua latina)。亚宁半岛坎佩尼亚(kampanien;那不勒斯原野)地区使用奥斯克语(oskisch);翁布里亚翁布里亚坐落在古比奥(gubbio)附近,即古代的伊古维乌姆(iguvium)。见《雅努斯——古典拉丁文言教程》,前揭,页4。使用翁布里亚语;第伯河(tiber)的低矮河谷使用拉丁语。拉丁语起初只不过是古意大利半岛的拉丁语方言族群中一个乡村地区拉丁姆(latium)的方言,后来传播到意大利全境,乃至罗马帝国西部,成为古罗马的官方语言。和拉丁语接近的还有利斯克语(faliskisch)(参《雅努斯——古典拉丁文言教程》,前揭,页4;布洛克,《罗马的起源》,页35;罗格拉,《古罗马的兴衰》,页8)。“拉丁语是希腊语和当地其他印欧语融合的产物”。在成分复杂的古意大利居民中,古罗马的发展较快。它经过公元前5至前4世纪的扩张,统一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同时吸收了这些部族中不少有益的成分。罗马北方的埃特鲁里亚人的发展远早于罗马人,古希腊人早在公元前8世纪即开始向意大利半岛南端和西西里岛移民,因此,早期罗马同时保存着埃特鲁里亚和古希腊的痕迹。这一时期的文学没有留下直接的文字资料,只是老加图、瓦罗、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李维等后代作家的记述和称引,保留了一些早期的材料。依据李维的《建城以来史》(ab urbe condita),来自伯罗奔尼撒也有人认为,埃万德尔来自(korinth,见《》,亦译“科林斯”)。(peloponneso)的希腊人埃万德尔(euander=evander)已经使用字母(《建城以来史》卷一,章7,节8),创立了代表神圣的尤皮特(iupiter=jupiter)之子海格立斯(hercules)的祭坛,并雇佣当地的名门望族波提提依(potitii)和皮那里依(pinarii)为祭司。后来,埃万德尔本人与埃涅阿斯结盟,而这个圣仪被埃涅阿斯的后代、罗马的罗慕路斯所继承。此外,研究表明,尽管埃特鲁里亚语不属于印欧语系,可它是拉丁语的真正语源,至少书面拉丁语中很初的21个字母是从埃特鲁里亚语26个字母借用过来的(参《雅努斯——古典拉丁文言教程》,前揭,页5和1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页38及下;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页7)。随着古罗马历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文学的主体罗马人达到的开化程度,文学的语言拉丁语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古罗马文学也开始萌芽。在这个时期,广义的罗马文学在诗歌、戏剧(主要有杂戏、阿特拉笑剧和模拟剧)和散文方面都有所发轫,并得到的发展。在文学史以前,头流传诗歌作品的古老传统已经存在(参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章12,页206)。起初罗马人用“carmen(箴言、祈祷或魔术的咒语、歌曲、歌唱、诗)”指代受韵律约束的演说辞中所讲解的,所以史前的诗歌形式多样。首先,在旷持久地记录祖先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过程中,特别保守的罗马人用宗教诗歌(例如每年3月祭祀战神的踊者之歌)让宗教传统代代相传。属于此列的还有魔咒文本。史前诗歌的第二个大类是即兴诗歌,包括取材于罗马历史传说的宴会歌,殡葬时的挽歌,例如悼亡曲,纺织、划桨、摘葡萄等各种劳动的伴唱歌曲,例如菲斯克尼歌(versus fescennini或fescennina),以及各种嘲讽短诗,例如士兵歌和婚歌(hymenaeus或epithalamium)。史前诗歌的第三个大类是铭辞,包括献辞、墓志铭和题记。史前诗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同民间诗歌内容相适应的诗歌格律。常用的诗歌格律是用很古老的罗马农神的名字命名的萨图尔努斯诗行(versus saturnius)。不过,根据很近的研究结果,用萨图尔努斯诗行甚或已经用抑扬格(iambus)撰写的天才(duenos)铭文(很早的铭文之一)已经可以确定写作期为公元前7至前6世纪,即在罗马王政时期。如天才(duenos)铭文的诗行确实关系到抑扬格(iambus),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在意大利南部希腊人的格律对罗马人受韵律约束的演说辞已经产生了早期的影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现在又越来越多(参《古罗马文选》卷一,前揭,页7)。而史前的散文则主要表现为年代记(大祭司的记事、官方记事和私人记事)、演说辞(如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的演说辞)、律(如《十二铜表》)和条约。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之前的萌芽时期,古罗马文学具有3个显著的特征:以民间头文学为主,书面文字极少;作者多为佚名,知道姓名的作家仅有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除少数铭文以外,作品多数失传,传世的一般为后世作家的称引。不过,古罗马早期文学的优选特征还是艺术水准相当低,不仅不能和古希腊文学同而语,而且也同古罗马自身的国力并不相称。因此,西方学界把萌芽时期的文学称作“非文学”。也是说,萌芽时期的古罗马文学达不到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标准。王焕生认为,萌芽时期的古罗马文学艺术水很低,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意识根源的。首先,在公元前510年(或前509年)废除王政,建立共和以后,罗马陷入和欲复辟的埃特鲁里亚裔国王的战争中。经过艰苦的连年战争,罗马才摆脱埃特鲁里亚人的统治,重新让那些周边城市和部族归附自己。之后,罗马又联合各拉丁城市,对付东南方的沃尔西人、埃魁人等古意大利部落,与此同时还和北方的南埃特鲁里亚各城邦作战。这两场战争差不多延续了整个公元前5世纪,虽然扩大了势力范围,但是由于高卢人的入侵,古罗马人前功尽弃。特别是在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陷罗马以后,不仅罗马遭到毁灭破坏,而且周边的城邦纷纷背叛罗马。在耗费50年左右的战争时间以后,罗马才赶走了高卢人。接着在公元前4世纪30年代初统一了拉丁原;在经过同中部意大利各部族特别是同萨姆尼特人(samnites)、耗时约半个世纪的3次战争以后,于公元前290年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公元前272年攻陷希腊殖民城市塔伦图姆,标志着罗马控制了意大利南部。也是说,在这两个多世纪中,罗马通过扩张的对外战争,很终把统治范围扩大为整个意大利半岛。在战乱时期,由于思想自由,本应出现百家争鸣、文学繁荣的局面,像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然而,在古罗马文学的萌芽时期却并没有出现文学繁荣的局面。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罗马人在扩张战争中取得了土地和财富,社会各阶层都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战争的益处盖过战乱之苦。在利欲之心的驱使下,野蛮的古罗马人便理所当然地尚武,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扩张战争中,而无暇顾及文学。正如2世纪的苏维托尼乌斯所言:“早先在罗马,还处在不文明状态,战火绵延不绝,国民尚无闲暇研究学问”(《文家传》,1,见《罗马十二帝王传》,页344)。罗马人把注意力转向文学,那是很晚的事情。可以证实这一点的是贺拉斯的一席话(《书札》卷二,首1,行163):serus enim graecis admovit acumina chartiset t punica bella quietus quaerere coepit,quid sophocles et thespis et aeschylos utile ferrent.(罗马人——译加)确实很晚才接触希腊诗作的顶点,在布匿战争息以后才开始探讨索福克勒斯、特斯庇斯和埃斯库罗斯带来什么益处。另一方面,由于古罗马早期主要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古老的氏族制还残存,家庭结构具有宗,人们崇尚纯朴,以恪守古风为荣,自然导致当时的社会意识很保守,形成褊狭的心理,因此,文学受到轻视,偏重审美效果的文学活动被视为不高尚行为。可以证实这一点的是老加图的话:poeticae artis honos non erat. si quis in ea re studebat aut sese ad convivia adplicabat, “crassator”vocabatur (革利乌斯,《阿提卡之夜》卷十一,章2,节5)诗歌艺术的名声并不存在。如果某人献身于诗歌艺术,或者让他自己频繁地参加宴会,他被称作“痞子”(引、译自lcl 200,页304)。这表明,从事诗歌创作的人或戏剧演员得不到社会特别是上层贵族的尊重。戏剧演员的处境更加糟糕:除阿特拉笑剧演员受到特别优待以外,模拟剧或杂戏的演员则受到政治歧视,不仅要被逐出基层行政单位特里布斯,而且还要失去服兵役的神圣公民义务。这些状况都不利于文学的发展。这种轻视文学的状况在古罗马延续了数个世纪。即使在共和国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时期,从事文学的也只是一些社会地位很低的人:获释奴。直到奥古斯都时期,元老院贵族在失去政治影响力以后,才从事文学以消遣,从而改变了文人的社会成分,文学才逐步受到上层社会的重视。保守的思想意识还和垄断了文字的使用。史料表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运用得很早的拉丁文局限于用在官方事务或经济活动,如签订条约、契约、编年的历史记事等。这种情况也了文学的发展。另外,在宗教领域里,由于宗教观念的保守,少数人把持着宗教组织,宗教祭祀变成了少数人从事的活动,早期萌芽的宗教颂歌也随之失去了艺术审美活力,演变成形式的东西,其含义后来甚至连祭司们本人都不清楚了,如萨利伊颂歌(昆体良,《雄辩术》卷一,章6,节40及下,参lcl 124,页181及下;王焕生,《古罗马文学史》,页22)。与宗教祭祀典仪相关的戏剧因素也同样遭遇了被扼杀的命运。综上所述,尽管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的审美天促使了古罗马文学的萌芽,可由于野蛮的罗马民族尚武、崇政、重农、轻文的思想意识和罗马宗教的保守束缚了萌芽时期的文学发展,导致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的数个世纪里文学都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几乎不具有艺术。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