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随笔 古典文学理论 顾农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己亥随笔 古典文学理论 顾农 新华正版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一位文学院教授同读者说说笑笑的闲谈,一部颇具魏晋风味的随笔集。

32.2 4.7折 68 全新

库存6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农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4251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332页

字数208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2425881

上书时间2023-08-21

梦书轩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辑古典新义

什么是“文献”

古典诗学三题

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去?——从汉末古诗分析游子的奋斗、苦闷与抒情

古诗《东城高且长》是拼合而成的吗?

《陶渊明集》导读

陶渊明名句谈丛

陶渊明未作游庐山诗

谢灵运如何走向山水诗及其开辟的浙东旅游路线

关于南朝作家谢惠连

两首《木兰诗》的异同

关于《李波小妹歌》

打油诗的先驱崔巨伦

唐太宗与唐高宗

“暮倚修竹”

倔强的诗人刘禹锡

重读杜牧《泊秦淮》

唐诗笔记二则

两宋理学诗

苏轼的想得开

前后《赤壁赋》问题

《子不语》中的“据实书之”

清代三大词人

从“封狼居胥”说到《封燕然山铭》——辛德勇先生新书读后记

文学史后台研究的一大收获

无所不谈的题跋——读整理本《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

向儿童传递传统的有益尝试

——喜读《童心萌蒙绘——传统里的中国精神》

第二辑鲁海偶拾

鲁迅学笔记八题

《朝花夕拾》后续诸文

重读鲁迅《野草·雪》

鲁迅写给本友人的几首旧体诗

值得关注的“经学生活”

鲁迅论孔融

东林何以为党

周作人文校勘举例二则

周作人关于鲁迅的三部书

第三辑书边杂写

书房的“来龙去脉”

过去忙年是穷忙

数易其稿是必须的

“有智者寿”

皇帝和状元

墨宝

学术疲劳

杨绛的《称心如意》

与时俱进的老派才子周瘦鹃——汇编本《花花草草》读后记

“老中医”

吃罢鸡蛋一地鸡毛

忘我的高仿

有错改,改了好

舒芜批评白居易不的一面

肃静回避

修改旧稿的难处

养生无道

两句骂人的老话

关于“长编”

内容简介:

本书是“凤凰枝文丛”之一种,是扬州大学教授顾农先生在己亥年(2019年)发表的一些文章的合集,内容分为三辑:一是涉及古代者“古典新义”,二是涉及鲁迅及周作人者“鲁海偶拾”,三是随感录“书边杂写”。这些随笔短文曾在文艺报、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文汇报、今晚报、书屋等报刊发表。作者一直致力于古典文学和鲁迅学的研究,情洒脱,思维活跃,勤于撰文,将学术知识融于常随感,内容深入浅出,文笔随自然,具有较强可读。

作者简介:

顾农,1944年生,江苏泰州人,1966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后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已退休。以研究汉至唐文学、鲁迅学为主,主要著作有魏晋文章新探文选论丛从孔融到陶渊明与鲁迅有关诗人鲁迅听箫楼五记等十余部。另有、札记及散文、随笔多篇。

精彩内容:

        什么是“文献”
    “文献”一词,早大约是孔子使用过的,他说: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与此相关的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话: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欤?”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乾坤》焉。《乾坤》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可知孔子为了研究历夏、殷两朝的,特别是有关的典章制度(礼),专门跑到这两个王朝的后裔那里(周初封夏禹的后代于杞,商汤的后代则集中于宋)去查找资料,访问贤人,以便;但是他觉得这两处的资料都严重不足,只是各找到一本书,所以自己的有关结论不容易得到证据的全面检验与支持。朱熹为前引《论语·八佾》那一段话作注释,简要地指出:
    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矣。
    他的解释应当是可信的。上古时代书面材料固然很重要,但那时用文字固定下来的材料不算很丰富,许多资料只是耳相传,所以“献”——博闻详记道德高尚的人——显得十分重要了。这种情形到后来也还有,例如经过秦火之后,大量的典籍被烧掉了,“文”不容易找到,所以汉初要繁荣事业,必须请出伏生一类老先生(“献”)来,请他们背诵古书,并派出专人记录下来,诚恳地向他们学。
    司马迁为写《史记》,固然要查档案图籍,同时也跑了很多地方,采集民间的传说,他也是兼顾了“文”和“献”两个方面。到很晚的时候,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人还被称为“耆献”。随着文明的进步,书面材料越来越丰富,耳相传的意义大为下降,于是本来是并列结构的“文献”一词,渐渐变成一个偏义复词,意思偏在“文”的一边。现在人们提起“文献”来,大体上相当于“图书资料”“文本”,一般不多涉及贤人那一层了。
    但是现在人们很重视述史、访谈录,然则“献”的重要,其实也并没有接近被忽略。
    “献”字还有另外一个义项,是指器物。流传至今的前代重要器物(例如各种礼器之类),现在称之为“文物”,也是研究古代问题的重要材料。人们现在十分重视出土文物,强调研究的二重证据。如果这样来理解“文献”,那应当是指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辞海》解释“文献”为“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这个提是兼顾“文”和“献”两方面的。
    “文献”是我们研究各种问题的出发点;而关于文献本身,也有许多知识,例如文献的形态、真伪、优劣、典藏、类别、诠释、检索等等,这是所谓“文献学”,从事古籍整理、古学的人们必须把这些知识掌握得很到家,才能工作。只是阅读和利用图书文物的人,主要任务固然是运用文献中的有关材料来解决自己研究的问题,但正因为如此,有关文献学的知识也得知道一个大概,这样才能找到门径,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处在比较自觉而不是乱读书的状态。
    读书人不懂文献学很容易乱读书,而乱读书与不读书其实是一对难兄难弟。
    文献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有不少人终身从事,他们的成果值得我们好好学。除了普通文献学(这里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相当于心理学中的普通心理学或语言学中的普通语言学等等)之外,还有结合某一专业的特殊的文献学,例如“历史文献学”“文学文献学”等等,还可以分得更细致一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读有关的著作。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9年1月235版《国学》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