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通识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陈引驰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
32
6.5折
¥
49
全新
库存23件
作者陈引驰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7345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212页
字数90000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2707299
上书时间2022-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我们为什么要读《庄子》
一庄子画像
1《史记》中的庄子
2《庄子》中的庄子
二《庄子》这部书
1《庄子》是不是庄子写的?
2《庄子》是怎样炼成的?
3《庄子》应该这样读
三《庄子》的世界
1内篇要义:从《逍遥游》到《应帝王》
2天地宇宙与三重突破
3齐物视野:人与万物的勾连
4听从你的内心
5生死之间:有限和无限的纠葛
四《庄子》的源与流
1老庄异相
2从“黄老”到“老庄”
3文学光影:成语、寓言及其他
4中国文人的精神原
五儒道与中国的根本精神
1以儒观道
2天—地—人:儒道的重要分际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阅读庄子的理想入门书籍,由复旦大学庄子研究专家陈引驰撰写。由庄子其人、庄子其书到庄子瑰奇宏丽的思想世界,乃至老庄异同、儒道分合、中国精神,全书次第展开,体大思精,脉络清晰,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研庄精华。
作者简介:
陈引驰,男,1966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复旦大学中文系系副主任。2012年12月起,担任中文系系主任。1988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93年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复旦文史研究院双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文学、古典诗学及近现代学术史,著有庄学文艺观研究、庄子精读、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学、文学、乱世的心智、彼岸与此境等,编注杂宝藏经注译、文学精编、佛经文学粹编等,译有唐代变文、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论集、曹寅与康熙等。
精彩内容:
一 庄子画像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至少从西汉初年《淮南子》面世的时候,出现了“老庄”的并称,该书的《要略》篇,有“验乎老庄之术”这么一句话。
确实,庄子和老子都是源远流长的道家传统中拥有代表的人物;庄子的时代当然在老子之后,不过,如果没有庄子,所谓道家或许也不会有那么深远的绵延和影响,如同儒家传统中孔、孟相关联,有孔子而没有私淑他并发扬光大其思想的孟子,我们能想象儒家在中国中两千年的主导地位吗?
古书中经常出现的老子经典形象 明代《三才图会》中的庄子形象
所以,要了解道家,不能不了解庄子。了解了庄子其人,才能进而观察、把握其观念和精神。
1.《史记》中的庄子
庄子生活在先秦时代的战国中后期,至于准确的年月,个为庄子撰写传记的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根据《庄子》的《秋水》和《列御寇》两篇的记述,明确写出聘庄子为相而被他推辞了的那位楚王,是楚威王。
这三位国君在位的年代,按《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
梁(魏)惠王: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335年
齐宣王:公元前342年至公元前324年
楚威王: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
所以,照司马迁看来,庄子应该是活动在公元前4世纪的人,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证据,现代学者如马叙伦(《庄子年表》)、钱穆(《先秦诸子系年》)都主张将庄子的卒年下延到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这么说来,庄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前期。
如此的结论,似乎显得模糊而让人感到遗憾,不过,这也许够了。像庄子这样的思想家,主要凭他的观念和思想而存在于历史之中,具体的生行事并不是关键的,早生几年或少活数载,其实无关紧要。事实上,我们也真的弄不清楚庄子个人的世间经历,司马迁《史记》的庄子传是这样写的: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司马迁的传,后边一半讲的是庄子推却楚威王聘任这么一件事,前边一半是对庄子时代、著述以及思想渊源、品格的评断,用司马迁评《庄子》的话,或许不能说接近“空语无事实”,但认为其“乏事实”不算太冤枉。
当然这也不好都怪司马迁,因为庄子觉得他的时代太危险了,“方今之时,仅刑焉”(《庄子·人间世》),是说当今这个时候,能好好活着,于刑戮很好了。所以他本来不愿显明于当世,甚至优选不要在世上留下什么痕迹,很可能后代同样生活于乱世的诸葛亮“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的意愿,正是庄子所心许的,那他便自然不如积极有为、努力进取的儒者了。我们比照着读《史记·孔子世家》那样的儒者的传记,很容易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
虽然“乏事实”,司马迁为庄子写的传记还是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前边提到的他所处的大致时代。再比如庄子名周(这没什么异议,是历来大家都认可的;至于说庄子字子休,虽然隋、唐之际的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里称“太史公云:字子休”,但现今所见的《史记》里既没有明文,陆德明的年代又太晚,怕不好接近相信)。还比如庄子是“蒙人”,“尝为蒙漆园吏”。“蒙”到底在哪儿,成了一个问题。南朝刘宋时给《史记》作《集解》的裴骃,依据《汉书·地理志》说“蒙”在梁国。不过,此所谓“梁”指的是西汉时的封国,而不是庄子时代的梁(魏)国。更准确的,倒是后来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认为庄子所在的蒙当时属宋国,他援引的材料比班固《汉书》更早,是西汉后期大学问家刘向的《别录》:“宋之蒙人也。”至于“漆园吏”,应该是一种管理漆树园的小官吧。
回顾早期的史料,我们能确知的庄子情况很简单: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代公元前4世纪中期到公元前3世纪早期,宋国一个叫蒙的地方的人,做过微不足道的小官,曾经推辞了楚王的聘任,写了许多文章,延续老子的学术脉络,对孔子及其后学颇有批判。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特价新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