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文学比较研究/梵净山文学丛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任紫菡|责编:台文//陈铭阳 新华正版
  • 中外文学比较研究/梵净山文学丛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任紫菡|责编:台文//陈铭阳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外文学比较研究/梵净山文学丛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 任紫菡|责编:台文//陈铭阳 新华正版

14.2 1.8折 80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紫菡|责编:台文//陈铭阳

出版社云南美术

ISBN9787548940647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09页

定价80元

货号736_9787548940647

上书时间2024-06-26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外神话比较
  节  神话的保存与流传
  第二节  各圈神话概述
  第三节  神话的类型比较
第三章  中外英雄史诗比较
  节  英雄史诗的产生及功能
  第二节  西亚与中国的上古史诗
  第三节  印欧上古史诗
  第四节  欧亚中古史诗群
第四章  中外抒情诗比较
  节  中外抒情诗的题材
  第二节  中外抒情诗的意象
  第三节  中外抒情诗的手法和体裁
  第四节  中外抒情诗的根源
第五章  中外戏剧比较
  节  欧洲古典戏剧及其特点比较
  第二节  印度古典戏剧及其特点比较
  第三节  中国古典戏剧及其特点比较
  第四节  本古典戏剧及其特点比较
第六章  中外小说比较
  节  中外短篇小说演变的轨迹
  第二节  中外短篇小说跨比较
  第三节  中外长篇小说演变的轨迹
  第四节  中外长篇小说跨比较
第七章  中外文学理论比较
  节  三大文论源头
  第二节  亚洲的时代
  第三节  东西方文论的潮起潮落
  第四节  西方文论的崛起与东方古典文论的终结
  第五节  东西方文论跨比较

内容简介:

本选题将跨的文学比较研究作为基本的立足点。这种跨,主要指异质的跨越,这既是世界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立足点和学科理论特征。本选题主要讲述了中外神话比较、中外英雄史诗比较、中外抒情诗比较、中外戏剧比较、中外小说比较、中外文学理论比较等内容。本书从小说、戏剧、诗歌等多方面题材比较分析了中外文学的表达方式、情景写意、文学构架等方面的异同,具有研究价值。对中外文学爱好者开展文学鉴赏及学有的参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任紫菡(1981),女,汉族,辽宁海城人,硕士学历,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公共基础部大学语文讲师。   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精彩内容:

章绪论一百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从早期艰难的起步到中期的沉寂,再到后期的复兴与迅展壮大,既显示了跨的中西比较文学在东西方剧烈碰撞中的艰难与曲折,更益展示出其沟通与整合的强大功能。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其根基是建立在中西方剧烈碰撞、交流与对话的基础之上的,认识到这一点至为关键。因为这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并进一步展望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根本立足点,是制定我们21世纪长期的研究战略和指导中国比较文学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基本立场。中国近现代比较文学的兴起,具有自发,其根本驱动力在于中西的碰撞。从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到1908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倡导“比较既周,爰生自觉”。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特征:早期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主要起因于中西的撞击与交汇,而不是受西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影响。众所周知,法国个比较文学讲座设立于1897年(戴克斯特,里昂):部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著作,即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1931年才出版。事实上,西方比较文学刚刚在西方兴起之时,王国维的红楼梦和人间词话已经出版,鲁迅已在摩罗诗力说中倡导并实践了“比较既周,爰生自觉”。而那时候,美国比较文学创始人之一威勒克才满五岁,法国比较文学泰斗艾金伯勒才刚刚出生。因此,我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具有自发特征,并有其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在于:中国比较文学是在近代中西方的激烈碰撞中诞生的,从她呱呱坠地之起,便带着中西碰撞的胎记。她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伴随着中西论战,伴随着社会政治改良运动而发展的。因而,中国学者的比较意识,不是“记功劳簿”、斤斤计较文学“外贸”的法国式的沙文主义(或法国中心),也不是美国式的非民族化的“世界主义”,而是面对中西激烈碰撞的焦虑,是寻求中国发展新途径的企求,这种焦虑和企求,终演化为中西大论战。这种论战又大大强化了中西跨比较意识,大批学者企图在中西碰撞之中寻求中西文学互比、互释、互补、沟通、融汇,乃至重构文学观念。显然,中西碰撞与,直接导致和决定了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这是中国比较文学合乎逻辑的发展轨迹。“告诸往而知来者”,中国比较文学今后走向何方?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跨研究”,或者说着眼于在中西、对话与交流的跨越东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仍将是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的中国已不同于20世纪初的中国,这大的不同,在于新一轮东西方的兴起。与20世纪初西风猛烈,横扫东方之况相比较而言,的东西方的新较量,已经悄然开始。有学者指出:毕竟不同于20世纪初。“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以西学取代中学的情形,在已经不可能再现,恰恰相反,随着世界的转型,非西方大有东山再起的复兴之势。亚洲四小龙经济上的成功,激起了人们对儒家的信念。新儒学的兴起,对民族的寻根与反思,这无不显示了一种与“五四”相左的学人努力:“21世纪的中国将从中华传统的母床里获得。”作为学术泰斗的季羡林先生,曾提出石破天惊的预言:“到了下一个世纪,东方之光必将普照世界,这是我们的信念。”与此同时,美国学者亨廷顿提醒西方学者注意东方的重新崛起:“一方面,西方正处于权力高峰,但与此同时,又可以看到非西方正出现回归根源的现象。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运动迈出西方阶段,重心转到西方与非西方文明以及非西方文明彼此之间的作用上。在涉及文明的政治中,非西方文明不再是西方殖义下的历史客体,而像西方一样成为推动、塑造历史的力量。”无论我们是否同意以上学者的看法,但无法否认由于非西方的崛起而产生的新一轮较量的兴起。这种兴起,必将对21世纪比较文学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把比较文学推上“跨”(跨越东西方异质)这一新阶段;比较文学将承担起东西方异质之间的对话、沟通和交融的神圣使命。亨廷顿曾预言东西方文明的剧烈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