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浮过生命海(2021笔会文粹) 散文 文汇报笔会编辑部 新华正版
  • 我也浮过生命海(2021笔会文粹) 散文 文汇报笔会编辑部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也浮过生命海(2021笔会文粹) 散文 文汇报笔会编辑部 新华正版

23.8 4.9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文汇报笔会编辑部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38642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36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702_9787549638642

上书时间2024-06-19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笔会”作为历史悠久的副刊,所刊之文,既有浓厚的书卷气,又不排斥常生活的烟火气,形成独有的风格。笔会文章常入选中和高语文试卷作为阅读材料,可见其文对中国文学正统的继承和发扬,深受教育界的认同;一年一本的文粹,也是语文学的好帮手。

目录:

辑一

曹景行:我也浮过生命海

鲍尔金娜:雪神东北小孩

裘山山:年龄这回事

舒飞廉:一件“礼物”

谢冕:燕巢之恋——我在燕园住过的几所院宅

史宁:囤书喜忧

唐韧:父母应该去看看孩子的工作

顾文艳:存在与时间

辑二

陈保:泉州的神明

读史老张:卿云楼外的传说

甫跃辉:小历史

胡晓明: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来

单三娅:又到伊犁——王蒙笔下的新疆

徐则臣:向南,向西,向西南——重走西南联大之路

章念驰:忆学工学农

郑宪:在遥望这工厂

辑三

陈冲:也许记忆里后消失的是感情和音乐

陆正伟:四见夏公

沈芸:亲爱的凡尔赛奶奶

陶洁:一张与金斯堡的合影

许钧:师者, 勒克莱齐奥:南大的“勒爷爷”

赵珩:“里的胃”——怀念沈公

赵武:满人老舍

郑培凯:怀念梅芳

辑四

李宏昀:常生活的时刻

韩羽:红楼二题,兼谈三国

吴令华:说说《秦妇吟》

吴学昭:“立德立言,酬知酬愿 ”——写在《杨绛课全唐诗录》出版之际

王占黑:蹲着的时候看到的风景

刘慈欣:幻的未来走向何方

陈子善:一个很有趣的国际现象

陆蓓容:格高

黄可:张乐是一座艺术宝库

辑五

潘向黎:山上行

陈成益:当徐渭遇上天堂电影院

谷曙光:“得意缘”:吴小如先生的一篇花笺题记

刘摩诃:向彼岸:也说《汉广》与《蒹葭》

陆建德:繁体直排

南帆:书法是脸面,还是表情?

谈瀛洲:“六十岁学吹打”

雍容:丹青可久,雅道斯存

孙郁:昆曲小识

沈次农:沉思

辑六

陈思呈:春天里轻盈的树

:夹竹桃:南树北移的波折

黄开发:校园里的鸟兽

吉米阶:拉萨的北京中路

张宪光:喝茶

郁土:老而好学,改打长胶

路明:老足球

张蛰:在城市步行

孙小宁:那么好的电影,那么寂寞的电影院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年度选集,编辑部从2021年度的栏目文章中选取五十二篇各种风格的散文,按内容编成六辑,有怀念故人,有描绘常,有旅行观感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体上都继承了温柔敦厚的文章传统,亦不乏机锋,称得上是当代散文的一个极好样本。

作者简介:

“笔会”是文汇报副刊,创办于文汇报复刊后的1946年7月,早的编辑是柯灵和唐弢,经过几代编辑薪火相传,现在的笔会,是文汇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版面之一,在中国主流报纸副刊中也有的地位。

精彩内容:

    曹景行
    我也浮过生命海
    2020年11月24中午,我从手术的麻醉中一点点醒了过来,初的朦胧意识中隐约飘现“浮过了生命海”六个字——那是父亲1968年出的一本书的题目。
    父亲曹聚仁一生发表了四千多万文字,台湾的先生自认中文写作天下无对手,但不止一次对我说过:“这点上我比不上你老太爷。”
    父亲的这些文字中集成出书上百种,若说“著作等身”并不为过。浮过了生命海可能是其中文字不多、看起来单薄的一种,却能经常吸引我去翻看几页,尤其在我也浮过生命海的。
    浮过了生命海是父亲1967年重病人住九龙广华医院两个月问记下的文字,出院后继续写录,先作为报纸上他每天的专栏文章,次年成书。他人生次能从内里体察一所医院的众生相。
    书中写道:“我力疾过海到了广华医院急诊部,虽未昏迷,却已瘫痪,但恍恍惚惚,觉得这是一个广华城。崇高的12层楼,组成了一座现代化新设备的大机构用一譬喻来说:这是大型生命车子的修理厂。”
    父亲1950年为全家谋生独自移居,一直没生过大病,没进过医院。不料年过六十开始病苦缠身,由轻转重,一年里慢肝炎扩展到胆囊,身体垮了下来,体重减去60磅(54斤半)之多,瘦剩80几磅的皮骨,不得不进医院动手术。    这也让他有机会摆脱世间繁事息下来,再次思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上一次应该是在争中,作为战地记者每天都须直面生死。浮过了生命海一半记事,另一半写生死。他说:“生、老、病、死,原是人生历程,我这回以65岁的小老头儿进了广华城,在我也是学了人生的一课。”“生病的经验也和坐牢的经验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原是可宝贵的。”
    我比父亲幸运,直到去年73岁才遇上“生老病死”中“病”这个坎。2020年1月31,完成在本长崎的拍摄,我与老伴飞回上海。受疫情所困,原来整年周游全球整两圈的打算只得放弃,转为在上海和周边的采访拍摄,因而也有了体检的想法。
    老人没有什么医保,我们已好几年没做体检了,上次做胃肠镜还是2013年。年复一年拖着,对自己的身体不那么放心,但也没那么紧迫。直到去年8月有机会跟上海长征医院的朋友说起体检的事,马上得到安排。
    天检查下来大致没事,一些指标偏高已好些年,知道如何对付。第二天一早再去做胃肠镜,全身麻醉。推进手术间刚做胃镜,医生召唤我女儿进去说发现明显癌变。
    此开始,我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与癌对抗成为我和家人的头等大事。先化疗四次,再动大手术切除五分之四的胃和周边已扩散的淋巴,伤愈合后再放疗25次,接着又化疗
    这八九个月间我也次有机会从医院里面来观察社会,观察当今医疗体系的运作。尤其是转去上海肿瘤医院作放期问,恰好遇上那儿确诊一例新冠阳。那天,我和老伴如果晚两小时离开,会同整个医院及隔壁的医学院一起被封在里面隔离两周。第二天我们接电话通知去检测核酸,没事,再转去浦东分院继续放疗,春节前夕又转回浦西本院。如此紧急关头医院为我们病患做出快的安排,不知后面牵扯到多少医护人员的付出。为了补上封院损失的时间,他们春节没有休,大年初四我完成后一次放疗。
    生癌与,让我次直面并认真思生与死的问题。这时翻看父亲的浮过了生命海,会出现一种隔世隔代同他对话的念头,还想写下一些文字,或以“我也浮过生命海”为题出书。
    我也浮过了生命海,还在挣扎上岸,过程辛苦,但也很值得。每天都有新的体会,每天都从遭遇到的人和事中获得新的感悟。生命的力量实在顽强,科学的发展已让“带癌生存”变成越来越多人的现实,甚至可以“带癌工作”。
    近我们摄制团队与长征医院外科大夫周海洋合作,在网上推出11集专题“肠久之计”,我以自己的病例请教周医生。作为科普也作为公益,效果不错,已有二百多万的阅读数,在相关榜单上居前。
    接着,我与音乐界朋友钱世锦、李青约在上海大剧院,以当年引进音乐剧悲惨世界为题,录了一下午节目。与作家陈丹燕合作的项目有点规模,要拍摄到“五一”前后。当然,这期间我还要继续化疗。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