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法学理论 李晓东 新华正版
  • 法治 法学理论 李晓东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治 法学理论 李晓东 新华正版

21.1 5.0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晓东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48923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08页

定价42元

货号701_9787214248923

上书时间2024-06-19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学衡尔雅文库”丛书既呈现出统一而宏阔的理论关怀,也尊重术业专精、不设定法,通过作者个化地对每一个关键概念进行深度的知识古,交织成对东亚现代的体生成过程与内在张力的有机理解。法治将“法治”放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儒法结合的法思想和近代以来的法治思想这两个传统中进行察,思中国法治思想的特征及其意义。

目录:

序章 法治的中国逻辑

一、 礼是法、 非刑

(一) 同为规范的礼与法

(二) 各不相同的“刑”与“㓝”

二、 近代以来的新传统

三、 一样的法治、不同的逻辑

(一) 议会功能的再诠释

(二) “自然法”的的意义

章 “通”与“自然法”的思想传统

一、 变革与“变通”

(一) “变、通”的政治哲学

(二) “变、通”与进化

二、 两种“自然法”

第二章 政治中的“通”的意识及其

一、 “封建、郡县”讨论中的“通”

(一) “政”与“制”之间——朱子与柳宗元

(二) “独治”与“众治”——顾炎武

二、 《周易》——“通”的哲理化与化

(一) 易——变易的法则

(二) “泰、否”——“通”的政治哲学

第三章 “制约”与“调和”的思想和制度

一、 “制约”与“调和”——孟德斯鸠与伯伦知理

二、 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制约”与“调和”

(一) 制约君权的思想——董仲舒与黄宗羲

(二) 保障“通”的议会观

第四章 严复的法治与宪政观

一、 “有责任”意义

(一) 自由与“受管”之间

(二) “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再辨

(三) 民权——“真君民”

二、 “通”与制约——议会功能之两面

(一) “有道”=法治!

(二) 三权分立“不可通”?

(三) 英国宪制的借鉴

三、 宪政的中国逻辑

(一) 从“放任”到“责任”,从“掣肘”到“制约”

(二) 封建与自治之别

(三) 自由与民权之分

第五章 梁启超对自然法的“发现”——中国法理学的思

一、 两个法典论争

二、 西方的自然法与中国的课题

(一) 自然法与法实证主义

(二) 中国法传统中的儒家与法家

(三) 作为“变革”的自然法

三、 儒家自然法的展开

(一) 大同与小康之间

(二) 孟子与荀子

(三) 穗积陈重:自然法与历史法学之间

(四) 荀子与管子

(五) 管子与孔子

第六章 现代视野下的法治与正当

一、 一九四年代论争:梁漱溟与费孝通

二、 合法与正当——法治的政治思

终章 法治——传统与现代之间

主要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将“法治”放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儒法结合的法思想和近代以来的法治思想这两个传统中进行察,思中国法治思想的特征及其意义。主要探讨以下主题:中国政治思想中的“通”与“自然法”的传统及其、近代中国对议会制度的理解、严复对同时代问题的关注及其理解西方宪政的中国逻辑、梁启超对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接受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建构。在书的后,讨论了近代启蒙思想家们对法治的独到解读的现代意义。

作者简介:

李晓东,政治学博士,本岛根县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教授,东北亚地域研究(near)中心所长。专攻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关系史研究。著有近代中国的立宪构想:严复、杨度、梁启超与明治启蒙思想(2005)、现代中国的省察:百姓社会的视角(2018)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