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词传 社科其他 清轲|责编:张世昌 新华正版
  •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词传 社科其他 清轲|责编:张世昌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词传 社科其他 清轲|责编:张世昌 新华正版

7 1.7折 42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轲|责编:张世昌

出版社航空工业

ISBN9787516528570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49页

定价42元

货号702_9787516528570

上书时间2024-06-18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自古英雄出
  零落凡尘逢乱世
  从学气凭陵
  只叹汴京翠华远
  两抵燕京观形势
  抗金归南宋
第二章  南归游宦意难
  侠骨柔情成佳偶
  江阴风雨闲愁极
  两鬓春洗胡沙
  建康凭吊志难酬
  探梅踏雪芳草萋
第三章  弹铗高歌心怀民
  生路多艰谏衷肠
  众里寻他干百度
  滁州兴民办荒政
  讨伐茶寇愁难
  雄镇一方飞虎军
第四章  隐居避世赋闲生
  受诬罢任功名误
  带湖新居径初成
  僵卧孤村颇堪哀
  酒社诗坛寻功名
  半世识尽愁滋味
第五章  投闲置散醉何如
  位卑未敢忘忧国
  从来难觅是知音
  出山旋即归耕去
  纵观古今思进退
  瓢泉千古一扁舟
第六章  起废进用浮生尽
  吾力犹能肆汝杯
  起知绍兴为生民
  备战镇江筹北伐
  铁马恍如梦
  英雄谢幕长辞世

内容简介:

    本书溯世而观,摘取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三十余首代表词章,执笔泼墨,写关于他的一段段前尘往事。或跌宕起伏,或铁血柔情,或山水清欢,或知音见采,读者翻开此书,旋即重新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与他一同成长,一同南归,一同在战场上厮杀,一同在山水里烂漫,一同寂灭,而后重生。

作者简介:

   刘文华,笔名清轲,安徽岳西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供职于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文学爱好者,发表散文30多篇共计近10万字,曾荣获多次征文大奖。已出版回话的技术说话心理学等多部著作。

精彩内容:

    零落凡尘逢乱世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
    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
    闻鹧鸪。
    ——菩萨蛮
    历史的天空波诡云谲,变化莫测,收容了北宋一百六十七年的繁盛与衰败,也在为下一个战火纷呈的时代蓄气积势。
    三国演义开篇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个朝代的结束,亦是一个朝代的开始。时代的列车轰轰烈烈地往前开,所有的前尘往事,不论是荣耀还是耻辱,繁华抑或落寞,都被世人一一记录在册,一如历史的车轮碾过的痕迹。定格成书籍的故事,尤其是史书,世人在翻阅时是会觉得与之有些距离,自然投入的情感也会薄弱几分。但有些故事,根植于民族大义之中,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了年岁,也不会被后人遗忘,甚至人们在想起时,情绪依旧充盈丰满,内心仍然热血澎湃。
    后人如果记得那年威慑长安的“安史之乱”,便不会忘记百年后震悚汴京的“靖康之变”。它们在历史的书册上鲜活了百年千年,是不论多少光阴逝去,依旧不可磨灭的,深刻而悲痛的往事。
    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将有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之赞称的唐朝从天朝上国的位置上拽了下来,结束了“贞观之治”以来的大唐盛世,苟延残喘了百年后,终归覆灭。
    而历时一年不到的“靖康之变”更加令人唏嘘,不仅覆灭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北宋王朝,还在历史的天空上留下了一抹永远无法擦去的灰。自从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赵氏皇族、朝臣等三千余人被金军押解北上的那开始,北宋的天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随着战火四起,硝烟弥漫,这个缺越来越大且无法填补。
    金军的铁骑侵占了北宋一半的土地,也让一半的大宋百姓身陷囹圄。无数人跌人这时代的深渊,陨了命。还有一些人站在岌岌可危的时代崖壁上,摇摇欲坠。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于难,他带领着剩余的北宋朝臣退居淮河以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庙称帝,国号仍旧为宋。只是山河破碎,国都迁移,眼前的宋朝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的繁盛王朝了。
    对于南迁的宋人来说,这次变故带给他们的无疑是莫大的耻辱。所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不管是一个人,抑或一个朝代,在面临绝境时所产生的勇气和潜能往往是巨大的。正如孙子九地一书中所言的一样,人们在没有后路可走的时候,往往会拼死一搏。
    南宋便是这样的存在。安逸的子过得太久了,便忘了先祖曾经在沙场上浴血奋战时的英勇姿态。“靖康之变,,虽然屈辱,却让他们重新拾起历史的包袱,回到那个“岂无衣?与子同袍”的年代。这也是金国几度派兵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的原因之一。处在一个上升的朝代,一如走在一条鲜花铺的阳光大道上,而生活在一个正衰败的时代,犹如行走在一条荆棘遍布的羊肠小径上。“安史之乱”如是,“靖康之变”亦如是。南宋朝廷也曾多次派兵北伐,收复中原,但无奈每次都铩羽而归,大大挫伤了将士们的士气。宋绍兴八年,南宋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这是一座有着“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吴越古都,也是一个“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人间仙境。选择在此处建都,给了南宋重新崛起的力量。
    南北对峙的局面已然形成,然而一直以来淮河是波涛汹涌,却非泾渭分明。只这一江一河,又如何真正将北金和南宋的界线划得清晰开来。
    身处乱世的人们,不可能获得年久的安稳。因为烽火狼烟从来不是无故升起,它的背后要么是攻城略地的野心,要么是收复山河的壮志。
    金国的旌旗遍插中原大地,宋徽宗和宋钦宗的标志着北宋王朝统治时代的结束。国破君王,是悲惨的结局,而此时难选择的是身处沦陷区的旧宋臣民。许多爱国志士失去了精神寄托,更不愿出仕新朝,便跟着君父沉河投缳,为国殉葬。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