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百年扶贫的理论与实践 党史党建读物 王爱云 新华正版
  • 中国百年扶贫的理论与实践 党史党建读物 王爱云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百年扶贫的理论与实践 党史党建读物 王爱云 新华正版

36.3 6.2折 59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爱云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248592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26页

定价59元

货号300_9787010248592

上书时间2024-06-16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绪论 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渊源

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和反贫困的理论

一、揭露劳动大众的贫困状况

二、深刻分析贫困产生的根源

三、明确指出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

四、探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均贫富和扶贫济弱

一、中国传统的均贫富思想

二、中国传统的扶贫济弱思想

章 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的萌芽(1921—1949)

节 建党初期中国对农民贫困的关注

一、早期眼中的农民贫困

二、提出根本解决农民贫困的纲领

第二节 土地中扶助苏区贫苦农民发展生产

一、减贫苦农民农业税,取消高利贷债务

二、发放低利贷款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困难

三、提倡农民互助合作

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和难民等开展救济

第三节 时期中国对贫困农民的扶助

一、“七分资本三分封建”政策中扶助农民

二、累进税制下对贫困群体进行照顾

三、大放农贷扶贫促生产

四、倡导以工代赈,鼓励群众互济

第四节 解放区积极探索扶助贫困农民新办法

一、土地改革中对于贫雇农的照顾优待

二、采取“移民食”等新举措

第五节 时期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的朴素特征

一、尽可能减贫困农民税收负担

二、努力给予贫困农民生产帮助

三、尝试开展农民互助互济

第二章 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的初步展开(1949—1978)

节 1949—1957年中国共同富裕视野下的扶贫

一、新中国土地改革对农民贫困的改善和农村两极分化苗头的出现

二、提出通过农业合作化使所有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三、关于扶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的认识和方针

四、扶助老根据地等贫困地区的政策

五、扶助农村贫困户的政策

第二节 公社时期中国扶持穷社穷队的探索

一、和帮助穷社穷队发展生产的主张

二、帮助穷队赶富队

三、扶助贫下中农在经济上翻身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建设时期中国扶贫框架初步形成

一、提出了扶助贫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确定了“自力更生为主,支援为辅”的扶贫原则

三、探索了集中使用先易后难打歼灭战、为穷队穷户建档立卡等扶贫方法

四、实施了“扶贫先扶志”、多部门共同扶贫等扶贫策略

五、重视纠正扶贫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 中国扶贫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978—2012)

节 解决温饱与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一、改革开放前后的农村贫困状况

二、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战略构想中的扶贫

三、提出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四、20世纪80年代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第二节 生活达到小康水与八七扶贫攻坚

一、20世纪90年代对于扶贫开发的战略认识

二、提出开展八七扶贫攻坚

三、八七扶贫攻坚的进展

……

内容简介:

中国自成立之起,关注农民贫困问题。在之际,我们实现了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地解决了贫困问题。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从成立初期关注农民贫困问题至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理论、实践、成和经验,结了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精髓,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以及世界反贫困提供重要参借鉴。该书也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扶贫的成和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

    王爱云,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党史、中华共和国社会史、中华共和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30多篇,发表其他一般学术和报告30多篇。独著学术专著3部:中国的文字改革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研究新中国文字改革。与宋月红合著学术专著l部:中华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独立主持承担3个科研项目。参加院所多个创新项目以及交办、中宣部交办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新中国70年中华共和国简史(1949—2019)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的撰写。参与学界同仁主持的5个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