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任的灵魂 诗歌 张新颖 新华正版
  • 不任的灵魂 诗歌 张新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任的灵魂 诗歌 张新颖 新华正版

28.8 4.9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新颖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83722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196页

字数93千字

定价59元

货号300_9787532183722

上书时间2024-06-14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 鲁迅文学奖、文津奖得主张新颖教授,在十三位文学天才的高蹈光环背后,领受他们真实的心灵品质与生命底。
张新颖从布罗茨基眼中的奥登、奥登眼中的歌德谈起,牵引出但丁、艾略特、帕斯捷尔纳克、卡佛、博尔赫斯等世界文学目前的响亮人物,以此来讨论一个有创见的发现,即不任的天才灵魂。任与不任,原是天才灵魂的两面。这些拥有超常天赋的人,理当任;然而,他们意识到人生与自我的有限,选择了以不任的方式度过一生。张新颖对天才的识别体认,对他们不任的书写深有启发,给予读者重新理解这些天才灵魂的新视角。
※ 张新颖式的叙事风格,延续“有情”的长河
张新颖已经建立了他个人风格的叙事方式,将作品置于人物的生命情境中解读。与沈从文研究一脉相承,在讲述人物的创作历程时,同时关注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的磨难。探讨个人面对历史变化力量的态度与抉择。例如,以赛亚•伯林在与阿赫玛托娃的短暂交往中,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在这一过程中,她帮助伯林发现了他自己的声音。证明个人不仅仅能够忍受历史,而且能够创造历史。
※ 世界文学领域里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歌德决定去魏玛宫廷做公务员的一瞬;以赛亚•伯林与阿赫玛托娃促膝长谈的一夜;e﹒b﹒怀特从纽约客每专栏写作自我逃逸的一年这些命运攸关的转折、不动声而意义深远的“文学时间”,作者回望时捕捉到了它们,洞察天才内在挣扎的精神世界。这被升华、冷凝、提炼的特写瞬间,展现人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美丽,如一颗颗明亮星辰,闪耀夺目光辉。
※ 给青年写作者的启示之书
如何描绘置身其中的城市?歌德交给年轻写作者这个命题。年轻人写起内心体验是精彩万分,可对客观世界漠然无知。于是,歌德建议他,面面俱到地观察汉堡这座的城市本身,再写内心的感情——那样,他成功了。赋予普通事物以准确的感知与悠长的凝视,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中超拔而出,看见世界。当下有志写作的读者,在这本书里会获得有益的矫正与启发。

目录:

小引

不任的灵魂

作家的回报

读t.s.艾略特演讲札记

t.s.艾略特与几代

俄国之恋

以赛亚·伯林与安娜·阿赫玛托娃

生活从来不是需要去加工的材料

写这些被生活淹没了的人

雷蒙德·卡佛和他的小说集《大教堂》

博尔赫斯三题

生命在梦想中流逝

想象的动物

七个夜晚的说书人

《纽约客》的罗斯

“嗯,是不错。”

把e·b·怀特书信集当作他的自传来读

“我很可能什么也没干,除了给鸟儿换水”

献给爱丽丝的挽歌

“不论我说什么,我都崇爱着她”

内容简介:

“不任”,源自歌德中年时期写的一首诗。“若徒有放任,则永难至境遨游,非难见作手,惟规矩予人自由”。本书讲述布罗茨基、奥登、歌德等一系列西方文学目前的巨匠某一段独特人生经历。这些人物之间,也存在着理解、认同、投等相互交织的关系。他们拥有一颗不任的灵魂。所谓“不任的灵魂”,共同特征在于克制、谦逊、中、静。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感情的控制下解脱出来,学会克制,学把自己放到适当的位置,放到众多的人事之中,放到世界之中。这个时候,才可能看到世界。

作者简介:

张新颖,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的前半生;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斜行线;随笔集九个人、沙粒集、迷恋记、读书这么好的事;诗集在词语中间、三行集、独处时与世界交流的方式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家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精彩内容:

    不任的灵魂
    一
    约瑟夫布罗茨基说,他用英语写作,是为了使自己更接近“二十世纪的心灵”:威斯坦休奥登。一九七七年开始,布罗茨基改用奥登的母语为文为诗,其时奥登已经去世四年,他的所为,只是想“取悦一个影子”。
    奥登初给布罗茨基的印象,是自我克制。那还是在俄罗斯时期,奥登的一行诗,让他见识了另外的“菜谱”:“由于我是靠吃俄语诗歌那基本上是强调和自我膨胀的食物长大的,故我立即记下这个菜谱,其主要成分是自我克制。”“可我在这行诗中受益于这位诗人的,不是其情绪本身而是其处理方式:安静,不强调,没有任何踏板,几乎是信手拈来。”
    这个印象随后不断深化,达至对谦逊品质的领悟。奥登有些近于闲聊的诗行,其实是,“形而上学成普通常识,普通常识成童谣对句。”这种个人谦逊,“与其说是由某个特别信条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如说是由他对语言本质的意识造成的。谦逊绝不是经过选择的”。在读了悼叶芝之后,布罗茨基意识到,奥登是比叶芝或艾略特更谦逊的诗人,有一颗比他们都“更不任的灵魂”,同时,“其悲剧恐怕一点不减”—但是,“他从不把自己放在悲剧画面的中心;他充其量只是表明自己在场”。
    还有,奥登的脸。布罗茨基见过奥登的一张照片,似乎是在纽约的某座天桥上。“那样貌很一般,甚至凡。这张脸没有任何特别诗意的东西,没有任何拜伦式的、魔的、反讽的、冷峻的、鹰钩鼻的、浪漫的、受伤的之类的东西,反而更像一个医生的面孔,他对你的故事感兴趣,虽然他知道你有病。一张准备好应付的面孔,一张面孔。”
    等到他们次见面,布罗茨基问他对罗伯特洛厄尔有什么看法,他回答说:“我不喜欢这样一些男人,他们散发一股背后有一群哭泣的女人的气息。”
    后一次见面,是在伦敦斯蒂芬斯彭德家中的晚宴上,由于椅子太低,女主人拿了两大卷牛津英语词典让奥登垫着。“当时我想,”—布罗茨基想—“我看到了专享有资格把那部词典当坐垫的人。”
    以上这些,都出自布罗茨基一九八三年的文章取悦一个影子;如果要了解布罗茨基对奥登诗歌的具体见解,应该细读那篇有名的讲稿论w。h。奥登的〈1939年9月1〉,九十九行诗,布罗茨基一行一行地阐释,译成中文,大概三万字左右。这两篇文章都收入散文集小于一,黄灿然翻译了这本书,浙江文艺出版社二一四年出版。
    但眼前这篇短文主要想说的,还不是布罗茨基眼中的奥登,而是奥登眼中的歌德。布罗茨基刻画出这么一颗“不任的灵魂”,克制,谦逊,中,静,“他把自己的位置定得很低:实际的低,这意味着在众多人事中间。”借助布罗茨基对奥登的理解,或许更容易明白奥登对歌德的理解。理解,交织着许多重要的因素构成相互的关系,其中有认同,有投。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