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战争与台湾百年命运 中国历史 张仕荣|责编:邓金艳 新华正版
  • 甲午战争与台湾百年命运 中国历史 张仕荣|责编:邓金艳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甲午战争与台湾百年命运 中国历史 张仕荣|责编:邓金艳 新华正版

47.2 5.4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仕荣|责编:邓金艳

出版社九州

ISBN9787522518015

出版时间2023-0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04页

定价88元

货号702_9787522518015

上书时间2024-06-14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党校(行政学院)2018年科研创新成果(著作类)
 从历史大视角察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力作

目录:

章 1895 年前台湾的历史沿革  1

节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第二节 台湾岛内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 7

第三节 两岸的同祖同源  11

第二章 1894 年甲午中战争与《马关条约》 20

节 甲午战争与中国朝贡体系的瓦解 20

第二节 《马关条约》签署与本现代化的原点 30

第三节”以散地换要地”与乙未反割台战争  40

第三章 1895—1945 年据台湾与“皇民化” 47

节 据台湾与对台经济掠夺 47

第二节 据台湾时期的殖民统治  52

第三节 据台湾时期的侵略与“皇民化改造” 58

第四章 1945—1949 年台湾回归祖国  65

节 1945 年胜利与台湾光复  65

第二节 统治台湾与“二  二八事件” 71

第三节 第三次战争期间败退台湾 76

第五章 1949—1979 年两岸军事对峙 84

节 1949 年残余势力退踞台湾 84

第二节 朝鲜战争与美国介入台湾  93

第三节 冷战后中美苏关系与台湾问题 99

第六章 1979—1995 年两岸逐步解冻  118

节”一国两制”的形成与逐步完善 118

第二节 中美建交与美台官方关系的终结 125

第三节 两岸关系的解冻及蒋经国“治台” 135

第七章 1995—2008 年遏制“” 142

节 岛内“”势力一度猖獗  142

第二节 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151

第三节 大陆全方位坚决遏制“” 161

第四节 中美关系与台海危机  170

第八章 2008—2016 年两岸关系和发展新时期  182

节 2008 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发展成斐然 182

第二节 2008 年后执政述评  207

第三节 两岸关系和发展的框架逐步确立 218

第九章 2016—2021 年台海形势重现复杂严峻  240

节 “”路线图已现  240

第二节 中国走向与洪秀柱、韩国瑜现象 250

结束语 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历史思  257

一、统一是时代潮流指向和兴衰关键 257

二、中国统一的历史逻辑寓于“大一统”的政治之中 261

三、认清统一与民族复兴的辩证关系  265

四、正确处理统一进程中的外部干扰因素 267

五、制订好中国统一体战略及应急预案 272

参文献  285

后 记  305

内容简介:

从1894年甲午战争后清割台到1945年台湾光复,再到当今来之不易的海峡两岸和发展局面,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统一与民族复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台湾问题必须放在中华民族苦难与辉煌并存的史诗般的壮丽征程中,才能深度解读大陆和台湾同胞百年来的郁郁悲歌,并憧憬两岸携手迎接民族复兴的煌煌前景。
本书主要从历史角度来阐述台湾百年风云,讲述两岸关系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进而展望统一的美好前景。

作者简介:

张仕荣,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博士,现任党校(行政学院)政法部“一国两制”与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党校创新工程“党的以来安全理论与实践创新”“‘一国两制’与统一”等项目首席专家,海峡两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峰会别专家工作组成员。
科研方面,主持完成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等社会科学项目3项。主持“国际格局与人类共同体”“国际社会反分裂研究”“中国能源安全”等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一般项目等6项校内课题和1项中国博士后项目。获党校2013年度讲稿奖、党校2018年度科研成果、党校院科研成果、院教材创新。
学术成果方面,出版了21世纪初期中美安全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新时期中国能源安全体系研究等专著5部、合著12部,参编集和教材25部。在当代亚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本学刊拉丁美洲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理论探讨光明报报学时报等外中文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报告、11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0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件资料红旗文摘转载、引用。
方面,为党校进修部和培训部的省部班、地厅班、民族班、中青班多次授课,主讲“一国两制”、国际形势、交、安全等课程,效果良好。

精彩书评:

认识台湾问题需要有大历史视野(代序)

随着台湾政局变化和两岸关系趋冷,台湾问题又成为国际政治和中国安全中的高热度话题,无论是谈到中美关系、中关系,还是论及中国周边安全、海洋安全、军事安全等安全问题,都绕不开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可以说,台湾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统筹国际两个大局不得不面对但又需要高超政治智慧的难题,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依然如此。
大陆早已明确了对台战略方针,这是力争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祖国统一是坚定不移的目标,和统一只是优选的路径,而“一国两制”则是和统一的很好方式。统一、和、两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十分清晰的。
为了给和统一创造条件,大陆又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发展的方针,意在通过加强两岸的交往、交流、合作来促进两岸共同发展,扩大、深化两岸的共同利益,同时也为两岸增进互信、促进和积累资源。实践表明,两岸关系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和统一的道路是曲折的。在现行台湾政治体制下,实现和统一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的认同。出于各种原因,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感还有待增强。给人们的印象是,许多台湾民众只想分享两岸关系和发展的红利,却不愿回归中国大家庭怀抱。也是说,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疏离感并未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而减弱。按理说,两岸同文同种,在血缘、文缘上是一家;经过几十年的和相处,两岸经济高度融合,已经结成事实上的经济共同体;两岸都渴求和,两岸人也都认知和符合两岸的根本利益,两岸也是安全共同体。可是,许多台湾民众对大陆是缺乏亲近感。其中固然有“”势力影响的因素,也有两岸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因素,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们还需要从大历史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近120多年来,台湾同大陆只有4年时间是真正统一在一起的,而且这4年间,也未对台湾进行善治,“二二八事件”至今仍给许多台湾民众心中留有阴影。
从法理上说,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和美国干涉中政的产物。正因为如此,许多人研究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都是从1949年开始。但是如果从台湾民众对中国认同感的角度来察,那么应当以1894年甲午中战争为起点。正是这场战争导致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并被本殖民50年。在这50年,本在台湾进行的“皇民化”教育所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从某种意义上说,“皇民化”教育是一种“”的教育。此外,台湾被清朝作为“散
地”割让给本这一事实,也使台湾民众产生一种悲情意识。在许多台湾民众看来,台湾当初是中国的“弃儿”,如今这个“弃儿”历经磨难已经长大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家业”,那么它为什么非要回归“大家庭”,将自己的家业和命运交与“大家长”掌管呢?这种悲情意识与“”教育相互作用,终导致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疏离感。所以,对甲午战争对台湾问题及两岸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张仕荣博士的新著甲午战争与台湾百年命运正是从大历史的视角来察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力作。作者长期研究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尤其长于将台湾问题纳入中美三方关系的框架下来研究,确有其独到之处。如果只是将两岸关系与中美关系相结合,那么从1949年开始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将两岸关系与中关系结合起来,那么甲午战争是回避不了的。实际上,台关系在社会层面要比美台关系密切得多。本的“台湾情结”要比美国的“台湾情结”更为根深蒂固。其原因在于本影响台湾的历史要比美国久远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中的本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张仕荣博士的研究在这方面是领先的,他的新作也向我们展现了他的研究成果。期待这部书的出版能够促进国人形成认识台湾问题的大历史视野,也能够推动学界的相关研究。

刘建飞
2016年10月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