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 第2版 大中专高职医药卫生 作者 新华正版
  • 中医学 第2版 大中专高职医药卫生 作者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学 第2版 大中专高职医药卫生 作者 新华正版

36.9 5.4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35375

出版时间2022-1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36页

字数624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702_9787521435375

上书时间2024-06-14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绪论

节中医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学的起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二章阴阳五行

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藏象

节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二节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气血津液

节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功能

四、气的运动

五、气的分类

第二节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三节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体质

节体质的概述

一、体质的含义

二、体质的特点

三、体质的要素

四、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三、环境因素

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一、和质(a型)

二、气虚质(b型)

三、阳虚质(c型)

四、阴虚质(d型)

五、痰湿质(e型)

六、湿热质(f型)

七、血瘀质(g型)

八、气郁质(h型)

九、特禀质(i型)

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二、体质与发病

三、体质与病机

四、体质与辨证

五、体质与

六、体质与养生

第六章病因病机

节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病因

三、病理产物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二节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第七章诊法

节望诊

一、望神

二、望

三、望形态

四、望局部

五、望排出物

六、望舌

七、望小儿食指络脉

第二节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饮食与味

五、问睡眠

六、问二便

七、问经带

八、问小儿

第四节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八章辨证

节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二节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九章养生与治

节养生

一、养生的意义

二、养生的原则

三、养生的方法

第二节

一、未病先

二、既病变

第三节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三因制宜

第十章与方剂

节学基本知识

一、的产地、采收、炮制

二、药理论

三、的应用

第二节方剂学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变化

二、方剂的剂型

第三节解表药与解表剂

一、解表药

二、解表剂

第四节清热药与清热剂

一、清热药

二、清热剂

第五节泻下药与泻下剂

一、泻下药

二、泻下剂

第六节祛湿药与祛湿剂

一、祛湿药

二、祛湿剂

第七节温里药与温里剂

一、温里药

二、温里剂

第八节理气药与理气剂

一、理气药

二、理气剂

第九节消食药与消食剂

一、消食药

二、消食剂

第十节理血药与理血剂

一、理血药

二、理血剂

第十一节化痰止咳喘药与化痰止咳喘剂

一、化痰止咳喘药

二、化痰止咳喘剂

第十二节安神药与安神剂

一、安神药

二、安神剂

第十三节肝息风药与息内风剂

一、肝息风药

二、息内风剂

第十四节开窍药与开窍剂

一、开窍药

二、开窍剂

第十五节补虚药与补虚剂

一、补虚药

二、补虚剂

第十六节固涩药与固涩剂

一、固涩药

二、固涩剂

[附]贴敷法

第十一章经络与腧穴

节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二节腧穴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作用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十四经循行与常用腧穴

五、经外奇穴

第十二章针灸与推拿

节针刺疗法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二、毫针刺法练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针刺的作方法

五、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

、针刺的注意事项

附]针法和皮肤针法

第二节艾灸疗法

一、艾灸的作用及适应证

二、艾灸的用具

三、艾灸的作方法

四、艾灸的注意事项

五、艾灸的禁忌证

第三节拔罐疗法

一、拔罐的作用及适应证

二、拔罐的用具

三、拔罐的作方法

四、拔罐的注意事项

五、拔罐的禁忌证

第四节刮痧疗法

一、刮痧的作用及适应证

二、刮痧的用具

三、刮痧的作方法

四、刮痧的注意事项

五、刮痧的禁忌证

第五节耳穴压豆疗法

一、耳廓与耳穴

二、耳穴压豆的作用及适应证

三、耳穴压豆的用具

四、耳穴压豆的作方法

五、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

六、耳穴压豆的禁忌证

第六节推拿疗法

一、推拿的作用及适应证

二、推拿用具、介质及体位准备

三、推拿手法的体要求

四、推拿的常用手法

五、推拿的注意事项

六、推拿禁忌证

[附]常见疾病的针灸

第十三章常见病证辨治

节感冒

第二节咳嗽

第三节胃痛

第四节泄泻

第五节便秘

第六节胸痹

第七节眩晕

第八节中风

第九节淋证

第十节消渴

第十一节痹证

第十二节水肿

第十三节不寐

第十四节乳癖

第十五节痛经

第十六节湿疮

实训

实训一体质测试实训

实训二诊法模拟实训

实训三八纲辨证实训

实训四脏腑辨证实训

实训五煎服法实训

实训六贴敷法实训

实训七腧穴定位实训

实训八针刺疗法实训

实训九艾灸、拔罐、刮痧、耳穴压豆疗法实训

实训十推拿手法实训

附录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高等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教材”之一,根据中医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养生与治、与方剂、经络与腧穴、针灸与推拿及常见病证辨治等。本书切合高等职业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并在教材各章设有“学目标”“情境导入”“素质提升”“本章小结”“目标检测”等模块。同时配套有“医药大学堂”在线学台,包括电子教材、配套资源(微课、ppt课件、题库等),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立体化、形象化。本教材的特点是文字精练,条理清晰,逻辑强,通俗易懂,贴近岗位需要,贴近临床实践,易学易掌握。主要供高等职业院校临床医学、药学类专业师生使用,亦可作为从事医药类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自学、培训、进修参用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