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风俗)悠久文明历史--以农为本立国(四) 中外文化 牛月主编 新华正版
  • (民风俗)悠久文明历史--以农为本立国(四) 中外文化 牛月主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风俗)悠久文明历史--以农为本立国(四) 中外文化 牛月主编 新华正版

4.1 1.3折 32 九五品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牛月主编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823206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22页

定价32元

货号702_9787565823206

上书时间2024-06-11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井田之制

夏代农业与井田制雏形

商代农业及其管理形式

西周农业与土地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均田流变

秦代农业生产和土地制度

汉代农业及土地全面私有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农业

隋代农业的发展与均田制

唐代的农业技术及均田制度

佃农风行

宋代农业经济与土地制度

元代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田赋结合

明代屯田制度与庄田

清代农业技术及农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史,共分四部分,内容包括:井田之制、均田流变、佃农风行、田赋结合。

精彩内容: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和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为精耕细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是人们想方设法从选种、播种、中耕除草、灌溉、施肥一直到后的收获都给农作物创造好的生长条件,也是通过精耕细作,来实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而这一优良传统,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形成了。 随着井田制度的解体和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我国的农业历史又跨入了新的阶段。 夏代农业与井田制雏形 夏朝是我国历个奴隶制王朝。夏代的农业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成。 夏朝对农业非常重视,其农耕技术水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夏朝发明了有的生产工具,农作物品种也比以前增多了,还发明了用以指导人们生产活动的历法。此外,还出现了畜牧业和手。 夏朝出现了井田制的雏形。夏代的农业发展,开创了我国农业历史的先河,奠定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良好基础。 夏朝的中心地区位于黄河中游,气候适宜。当时的农作物是谷、黍、粟、稷、稻等。主食是将黍、粟、稷、稻煮成稀粥、浓粥食用,社会上层则多食干饭。 在对多处二里头遗址的古发掘中,都发现了黍壳、稻壳的遗存。证明了夏代农作物品种已经很多。 夏代的农作物以“畎亩法”进行种植,是在两垄之间留一条沟,庄稼种于垄上。这种耕作技术,使农作物产量迅速提高。 这时的主要收割工具有石刀、石镰和蚌镰等。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石刀正面呈梯形,上有两面对穿的圆孔,一面刃,样式很像后世北方掐谷穗用的农具“铁爪镰”。 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一些弯月形的石镰和蚌镰,这也是那个时候的主要收割工具。石镰和蚌镰不仅能收割谷穗,而且连谷物的杆也可以收回来,可见那时的农业已脱离了原始。 夏代翻地的工具主要是木耒和石铲。在二里头遗址的房基、灰坑和墓葬的壁土上能看出木耒留下的痕迹。耒是木质的,从壁土上遗留的痕迹来看,它的形状大体是在木柄的一端分成双,主要用来掘土。古书上也有大禹“身执耒亩”的记载。 在夏代,水利技术有了发展。论语•泰伯载禹“尽力乎沟洫”,变水灾为水利,服务农耕。夏代水利技术主要表现在水井的使用比以前有所增多。 二里头遗址有一井,它是长方形的,长1.95米,宽1.5米,井深4米以上,井筒是光滑的直壁,证明它不是窑穴。壁上有对称的脚窝,那是为了掏井和捞拾落井器具而挖的。 在当时,水井的使用可以改变那种追逐水源、迁徙不定的生活,使人们有可能长期定居在一个地方,而定居生活又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水井还可以浇地,不过,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水浇地。 夏代的历法夏小正,是指导当时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在先秦古籍中,往往提到“夏时”,指的是夏代历法。夏代历法按月记录了时令物候,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夏代历法是根据尧舜时代“观象授时”的原则,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规律,确定一年12个月,以斗柄指向寅的正月为一年开始的个月。 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夏朝已经开始使用干支记,夏朝后几个国王如孔甲、履癸等便是以天干来命名的。 夏小正按月记录了时令物候,对农业生产的安排有密切关系。后代的历法,从形式到内容,都承袭夏小正而加以发展。 如吕氏春秋中的十二月纪,即收在礼记中的月令,是承袭夏小正的。汉朝崔的四民月令,也在程度上承袭了夏小正。历代的历法都和夏小正有承袭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