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读客经典文库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清)王国维|责编:丁小卉|校注:李建中//秦李 新华正版
  • 人间词话/读客经典文库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清)王国维|责编:丁小卉|校注:李建中//秦李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词话/读客经典文库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清)王国维|责编:丁小卉|校注:李建中//秦李 新华正版

12.3 3.5折 35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王国维|责编:丁小卉|校注:李建中//秦李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46688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186页

定价35元

货号702_9787559446688

上书时间2024-06-11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一语道破诗词绝妙之处!人间词话让我懂得什么才是好诗词! 
王国维手稿全收录!展现人间词话初稿的本来面目!
武大名师注释赏析!深入解读人间词话 !
中国文学理论承上启下之作!堪称文学理论的里程碑! 
以词话的形式,用西方文艺理论,点评中国传统诗词!
经典读三个圈,导读解读样样全!

目录:

卷首题诗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删稿

三个圈定制文学手册

《人间词话》后记

静庵藏书目

《人间词话》手稿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以传统词话的形式,用西方的文艺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新颖独到的“境界说”。“境界说”既是人间词话的基础,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人间词话一书分为王国维删定的64则正文和未入选的删稿48则,本版收录了正稿和删稿共计113则,并将人间词话的手稿影像附于书后。

作者简介:

王国维
(1877—1927)
王国维,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目前的学界巨擘之一。梁启超盛赞王国维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鲁迅也认为“要谈国学,他(王国维)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王国维与中国古典文学

在中国文艺理论目前,王国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王国维以他的人间词话终结了中国传统文论;与此同时,又以他的红楼梦开启了中国现代文论。而且,王国维还开创了中国文学理论领域里的阐释研究法, 即“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因此,王国维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祖师爷” “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山鼻祖”。

精彩内容:

    一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①,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②者在此。
    【注释】
    ①高格,即很高的格调。
    ②绝,这里指的是高明绝妙。
    【赏析】
    “境界”一词原出于佛家典籍。三国时,佛典“无量寿经传入中国,上面记载:“比丘白佛,斯义洪深,非我境界。”这里说的“境界”是指教义的造诣程度。东汉大经家郑玄在笺注“诗经大雅江汉))“于疆于理”这一句时说:“往正其境界,修其分理。”郑玄所说的“境界”是指地域的范围界限。
    王国维之前,“境界”说在中国诗学领域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但往往失之于零散和表面。历代诗人和诗论家所举的与境界相关的学说,太多是一种审美形态的表述,而没有认识到“境界”的审美本质之所在。王国维以“境界”为本,以“境界”为上,赋予“境界”说以本体论内涵,从而以“境界”为中心构建了中国美学的崭新体系。这一体系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艺术论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精粹,可谓打通古今,融汇中西。
    二
    有造境①,有写境②,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注释】    ①造境,指创造出来的想象的境界。
    ②写境,指描写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境界。
    【赏析】
    王国维并举“理想”与“写实”两派,显然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及思潮双峰迭起的启发。王国维的睿智和独到之处,是不对这两派做严格的区分,而是来一个中和,将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文艺思潮辩证地叠合在一起。造境,要源于现实人生,要合乎自然:写境,也要有所提炼和升华。二者能够巧妙融合,才能写出好的诗词,也只有这样的诗人,才真正算得上是“大诗人”。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本句出自冯延巳的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本句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滓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本句出自陶潜的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本句出自元好问的“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林淡如画。”
    【赏析】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王国维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由于在境界创造上有“观我”与“观物”的差别,便产生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在“显我”的境界中“物皆著我之彩”,在“隐我”的境界中“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即我的感情在境界中占主位,并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在境界创造中“以我观物”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在认识外物时,“我”是主动的,在沉吟视听之间,以“我”的感情来统率物,此时物的属已带上诗人强烈的主观彩,“花不语”已不是自然属的物和花,而是诗人感情上的花:其二,物已不是作为独立的客体而被描绘,它成为直接表达诗人的主观感情的材料,情溢于物,直接抒情的比重大于写景状物,给人一种强烈的主观抒情的感觉。由上述两点,故形成“物皆著我之彩”的“显我”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的“无我”是指在境界中地表现我,属于表现方法。“无我之境,以物观物”,强调境界描绘重在状物之形,表现事物本来的特,属于客观的理智的观察、认识与表现,即“着身静处观人事”,在静观中洞察事物,方可除主观的直接抒情。因为主观感情是在景物之中,“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形成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这里说的是“不知”,而不是没有诗人的主观感情存在。可见“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还是有诗人的主观感情,只是感情被融合在景物之中。
    p710

精彩书评:

1.梁启超:“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2.郭沫若:“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3.伯希和:“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生两人。”
4.胡适:“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5.鲁迅:“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不懂的音译)
6.陈寅恪:“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
7.王攸欣:“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目前更有地位。”(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
8.傅雷: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优选的文学批评;开发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精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