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显明医论医案辑要 家庭保健 编者:方显明|责编:黎志海//吴桐林 新华正版
  • 方显明医论医案辑要 家庭保健 编者:方显明|责编:黎志海//吴桐林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方显明医论医案辑要 家庭保健 编者:方显明|责编:黎志海//吴桐林 新华正版

34.4 5.9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方显明|责编:黎志海//吴桐林

出版社广西科技

ISBN9787555118046

出版时间202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08页

定价58元

货号313_9787555118046

上书时间2024-06-11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医论

一、用比较张仲景《金匮要略》辨治胸痹心痛

二、浅谈活血化瘀方药研究中的问题

三、论亚健康的中医药治

四、冠心病从痰论治探究

五、论痰瘀学说与冠心病

六、论五脏虚损与冠心病

七、论大气下陷与心力衰竭

八、浅论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中医辨治问题

九、冠心病中医康复理论与方法初探

十、浅议高血压的中西医治

十一、浅谈高血压中医病证研究

十二、论肝风与高血压

十三、论高血压治从少阳

十四、论心痹与风湿心脏病证治

十五、胀病与血瘀相关论

十六、论肺胀与肺源心脏病证治

十七、中医治喘十六法探微

十八、论胃痛的证治

十九、试论消化溃疡出血后的调治

二十、慢肾小球的中医辨证论治观

二十一、经方小柴胡汤解读

二十二、略论经方五泻心汤

二十三、略论瘀血证与血府逐瘀汤

二十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新识

医案

一、胸痹心痛

二、心悸

三、眩晕

四、头痛

五、中风

六、不寐

七、脉胀

八、咯血

九、咳嗽

十、肺痈

十一、哮病

十二、喘证

十三、支饮

十四、胃痛

十五、呃逆

十六、泄泻

十七、虫痛

十八、黄疸

十九、腰痛

二十、水肿

二十一、淋证

二十二、汗证

二十三、发热

二十四、乳娥

二十五、上胞下垂

二十六、坏疽

二十七、痒疹

二十八、风疹

二十九、湿疮

三十、蛇串疮

三十一、疮

三十二、牙痛

医话

一、小柴胡汤治奇症

二、衍方妙用

三、寒热虚实错杂证

四、高脂血症宜调肝脾

五、五味异功散消风疹

六、化痰通瘀除胸痹

七、消渴重在治肾

八、川芎茶调散治头风

九、血府逐瘀汤治跗肿

十、滋肾养血法治脱发

十一、益气升阳法治耳鸣

十二、“温病三宝”治危症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医论、医案、医话三个部分,医论部分对名老中医方显明教授行医近50年来积累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用药心得及其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结:医案部分以中医病名为纲、临床验案为目,记录方显明教授对患者的诊治处理;医话部分主要提出一些典型个案,以论证辨治和方药应用的形式,记录方显明教授独特的中医临床诊病思维、辨治理念及遣方用药的临床经验。本书是对名老中医方显明教授中医理念和宝贵临床经验的翔实汇,可为有志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同仁提供借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方显明,1951年出生,祖籍湖南祁阳。医学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享受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博士指导老师,广西首批“桂派中医大师”。曾主持、省部等各科研课题10多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项、2项,广西高校教材1项。在外专业刊物上发表200多篇。出版著作5部、教材1部。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精彩内容:

医论一、用比较张仲景金匮要略辨治胸痹心痛比较法,是分析和确定各种现象之间的共同点和相异点的逻辑方法。中医学对于人体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其与自然界之间千丝万缕联系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并广泛运用比较的逻辑方法获得的。比较法是中医学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在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一部辨证论治杂病的专著,书中许多内容都运用了比较法,其中合篇是很好的例证。如将“血痹”“虚劳”两部分内容合为一篇,是因比较得出两者的病理基础均是由气血虚损所致,故将两者合篇讨论。金匮要略中的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一篇(以下简称金匮要略胸痹篇),所载原文共9条,出方9首(不含附方),其中谈及病机者2条、胸痹证者5条、心痛证者2条,每条原文前后均有密切的联系和异同比较,是反映张仲景运用比较法的重要篇章之一。以下该篇内容进行论述。(一)脉因比较,以详病机比较,是以事物间的同一和差异作为基础的。同一是指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差异是指事物间的内在区别。脉象有浮沉迟数、微细弦大等不同,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以浮沉而论,没有浮即无所谓沉,没有沉亦无所谓浮,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它们的同一;浮与沉又是脉向上和向下的两种不同趋势,这是它们的差异。中医诊脉,是从异同之中辨别疾病的部位与质。金匮要略胸痹篇中,谈及脉者有2条。其一说:“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所谓“阳微阴弦”,即指脉之太过与不及。医宗金鉴解释说:“阳微,寸脉微也,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可见,阳与阴说的是部位之不同,微与弦说的是质之差异。但也有人认为“阳微,指浮取而微,阴弦,指沉取而弦”(湖北中医学院金匮要略释义1981年版)。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阳微阴弦”?看一看金匮要略胸痹篇中另一条谈及脉者,便不难知道张仲景之原意。该条说:“胸痹之病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其中“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所指即胸痹之主脉。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注云:“寸亦阳也,而沉迟,则等于微矣。关上小紧,亦阴弦之意,而反数者,阳气失位,阴反得而主之。”可见,阳脉与寸,微脉与沉迟,阳脉与关上,弦脉与小紧数,均是互相对应的。张仲景在此条中以脉对举,相互印证,补述了前一条中谈及“阳”与“阴”的不明。显然,把“阳”与“阴”解为“浮取”与“沉取”实属不妥。实际上,“阳微阴弦”是以脉论病机,道破了胸痹心痛乃胸阳不足、阴寒搏结之实质。张仲景论因的原文有2条。其一强调当“责其极虚”,并解释“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其二说:“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注云:“人,素无疾之人也。无寒热,无新邪也。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气暴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指出“实”即痰饮或宿食之邪,因其邪阻气滞,故气短不足以息,此乃胸痹心痛之兼证。前说“极虚”者,是着眼于本,后说“实”者,是着眼于标。这里以虚实对举,互为补充,说明了胸痹心痛的病理质乃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