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榻杂记 历史、军事小说 季羡林 新华正版
  • 病榻杂记 历史、军事小说 季羡林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病榻杂记 历史、军事小说 季羡林 新华正版

8.7 3.5折 25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52079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76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25元

货号704_9787539952079

上书时间2024-05-15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病榻杂记收录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住院之后在病榻上所撰写的文章,包括对时代的回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死观、奉献精神、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展露一个懵懂孩童是如何通过努力蜕变成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学术。是一曲清新的古筝之音,悠远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目录:

《病榻杂记》序
《新生集》序
小引
我的小学和中学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回忆正谊中学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回忆济南高中
北大1930年入学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悼巴老
追忆哈隆教授
当时只道是寻常
元旦思母
天上人间
忆念宁朝秀大叔
病房杂忆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时间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在病中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儿什么
回家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进宫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九三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笑着走
输液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赠301医院
封笔问题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内容简介:

病榻杂记由季羡林编著。
病榻杂记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实朴素的言语,循序渐进,缓缓道来,一幅人生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会是一首流行的音乐,而将是一曲清新的古筝之音,悠远深长,让人回味无穷。这到底是离题万里的散扯呢,还是蕴藉着聪明的游戏呢,抑或是得了中国散文的精髓之作?揣测着,仿佛看到季老眯着眼睛微微一笑。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2~2009.7.12),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有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精彩内容:

回忆一师附小
学校全名应该是山东省立师范附属小学。
我于1917年阴历年时分从老家山东清(现划归临清市)到了济南,投靠叔父。大概在这一年,念了几个月的私塾,地点在曹家巷。第二年,上了一师附小。地点在南城门内升官街西头。所谓“升官街”,与升官发财毫无关系。“官”是“棺”的同音字,这一条街上棺材铺林立。大家忌讳这个“棺”字,所以改谓升官街,礼也。
附小好像是没有校长,由一师校长兼任。当时的一师校长是王士栋,字祝晨,绰号“王大牛”。他是山东教育界的有名人物。民国一创建,他是活跃的积极分子,担任过教育界的什么高官,同鞠思敏先生等同为山东教育界的元老,在学界享有盛誉。当时,一师和一中并称,都是山东省立重要的学校,因此,一师校长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在一个七八岁的小眼中,校长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命运真真会捉弄人,在十六年以后,1934年,我在清华大学后到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来教书,王祝晨老师也在这里教历史,我们成了起坐的同事。在王老师方面,在一师附小时,他根本不会知道我这样一个小,他对此事,决不会有什么感触。而在我呢,情况却迥然不同,一方面我对他执弟子礼甚恭,一方面又是同事,心里直乐。
我大概在一师附小只待了一年多,不到两年,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换过一次教室,足见我在那里升过一次级。至于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则一概记不起来了。专享的残留在记忆中的一件小事,是认识了一个“盔”字,也并不是在国文课堂上,而是在手工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用纸折叠东西,其中有一个,知道我们不会写这个字,所以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这事情发生在一间大而长的教室中,室中光线不好,有点黯淡,人数不少。教员写完了这个字以后,回头看,戴着近视眼镜的脸上,有一丝笑容。
我在记忆里深挖,再深挖,实在挖不出多少东西来。学校的整个建筑,一团模糊。教室的情况,如云似雾。教师的名字,一个也记不住。学的情况,如海上三山,糊里糊涂。之是一点具体的影像也没有。我只记得,李长之是我的同班。因为他后来成了名人,所以才记得清楚,当时对他的印象也是模糊不清的。奇怪的是,我记得了一个叫卞蕴珩的同学。他大概是长得非常漂亮,行为也极潇洒。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男女外表的美丑,他们是不关心的。可不知为什么,我竞记住了卞蕴珩,只是这个名字我觉得美妙无比。此人后来再没有见过。对我来说,他成为一条神龙。
此外,关于我自己,还能回忆起几件小事。首先,我做过一次生意。我住在南关佛山街,走到西头,过马路是正觉寺街。街东头有一个地方,叫新桥。这里有一所炒五香花生米的小铺子。铺子虽小,名气却极大。这里的五香花生米(济南俗称长果仁)又咸又香,远近驰名,我经常到这里来买。我上一师附小,一出佛山街是新桥,可以称为顺路。有,不知为什么,我忽发奇想,用自己从早点费中积攒起来的一些小制钱(中间有四方孔的铜币)买了半斤五香长果仁,再用纸分包成若干包,带到学校里向小同学兜售,他们都震于新桥花生米的大名,纷纷购,结果我赚了一些小制钱,尝到做买的甜头,偷偷向我家的阿姨王妈报告。这样大概做了几次。我可真没有想到,自己在七八岁时竟显露出来了做生意的“天才”。可惜我已“误”入“歧途”,“天才”没有得到发展。否则,如果我投笔从贾,说不定我早已成为一个大款,挥金如土,不像现在这样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斤斤计算了。我是一个被埋没了的“天才”。
还有一件小事,是滚铁圈。我一闭眼,仿佛能看到一个八岁的孩子,用一根前面弯成钩的铁条,推着一个铁圈,在升官街上从东向西飞跑,耳中仿佛还能听到铁圈在青石板路上滚动的声音。这是我自己。有一阵子,我迷上了滚铁圈这种活动。在南门内外的大街上没法推滚,因为车马行人,喧闹拥挤。一转入升官街,车少人稀,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了。我用不着拐弯,一气推到附小的大门。
然而,世事多变,风云突起。为了一件没有法子说是大是小的、说起来简直是滑稽的事儿,我离开了一师附小,转了学。原来,当时正是“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而一师校长王祝晨是新派人物,立即起来响应,改文言为白话。忘记了是哪个书局出版的国文教科书中选了一篇名传世界的童话“阿拉伯的骆驼”,内容讲的是:在沙漠大风暴中,主人躲进自己搭起来的帐篷,而把骆驼留在帐外。骆驼忍受不住风沙之苦,哀告主人说:“只让我把头放进帐篷行不行?”主人答应了。过了一会儿,骆驼又哀告说:“让我把前身放进去行不行?”主人又答应了。又过了一会儿,骆驼又哀告说:“让我全身都进去行不行?”主人答应后,自己却被骆驼挤出了帐篷。童话的意义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篇课文竞让叔父看到了。他大为惊诧,高声说:“骆驼怎么能说话呢!荒唐!荒唐!转学!转学!”
于是我立即转了学。从此一师附小只留在我的记忆中了。
2002年2月28 p8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