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富差距扩大中的中国住房问题 房地产 李晟 新华正版
  • 贫富差距扩大中的中国住房问题 房地产 李晟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贫富差距扩大中的中国住房问题 房地产 李晟 新华正版

9.4 1.6折 58 九五品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晟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07165

出版时间2014-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38页

字数244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702_9787516407165

上书时间2024-05-12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2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
2.1 居民收入分配不等的测度
2.1.1 基尼系数
2.1.2 泰尔指数
2.2 经济发展与收入不等的关系
2.3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体状况
2.3.1 中国统计局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
2.3.2 学术界常用的居民收入差距数据库
2.3.3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体状况
2.3.4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体状况在来的变化趋势
2.4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构成
2.4.1 城乡收入差距
2.4.2 地区收入差距
2.4.3 行业收入差距
2.4.4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定量分解
2.5 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3 基于家庭调查的中庭收入与住房状况分析
3.1 家庭调查数据
3.1.1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3.1.2 中庭动态跟踪调查(cf)
3.1.3 数据库的选择
3.2 数据样本
3.3 样本的家庭收入状况
3.3.1 农业收入
3.3.2 外出打工收入
3.3.3 非农经营收入
3.3.4 房屋、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以及其他东西出租收入
3.3.5 出财物收入
3.3.6 拆迁/土地征用收入
3.3.7 存款利息与金融产品投资收入
3.3.8 补助
3.3.9 礼金/礼品收入
3.3.10 保险可赔偿额
3.3.11 非工资收入/农业生产收入
3.3.12 工资收入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九个部分,包括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基于家庭调查的中庭收入与住房状况分析、住房权属选择及其影响机理、住房自有的问题、住房支付能力、住房不等、干预、中国未来居民收入预测以及未来展望。
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从经济学角度如何测度居民收入分配不等,着重描述了在实践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这两项指标;随后,报告讲述了经济发展与收入不等的相互关系。在第三节,用大量篇幅描述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体状况,为了不失偏颇地测度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仅介绍了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同时也介绍了基于国际机构收集的国际比较数据而得出的研究结论。在第四节,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同层面因素,包括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囿于中国的住房问题主要是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有关,在章中着重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居民收入对其消费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在这一章的后讨论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以及居民居住开支的变化。
了解中国居民的居住现状是本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第三章,通过比较几个中国居民微观调查数据库筛选出一个以家庭经济状况为调查重点并涵盖了家庭住房状况的微观数据库,即北京大学会调查中心搜集的“中庭动态跟踪调查”,通过这个微观层面的数据库来管窥中庭的收入以及住房状况。“中庭动态跟踪调查”提供了2008年、2009年北京、上海和广东省三地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统计出家庭的农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非农经营收入、房屋、土地或其它生产资料以及其它东西的出租收入、出财物收入、拆迁/土地征用收入、存款利息与金融产品收入、补助、礼金/礼品收入、保险可赔偿额、非工资/非农业生产收入、工资收入。在第三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样本家庭的住房产权属、住房来源、住房市值、房屋格局、居住年份、住房类型、交通通达度、房屋设施、多套房、住房困难等一系列情况,我们希望能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目前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在本章后一节,采用quantile模型研究了家庭收入与住房之间的关系。
之后专辟一章介绍住房权属选择问题。首先是从理论上说明什么是住房权属选择,之后再介绍城市经济学范畴内的住房权属选择模型,以及学术界对住房权属选择问题的一些理论探索。在第四章后一部分,描述了中国住房发展简史,并以北京和广州两城市为例,介绍了自住房自有化改革以来的过渡时期中庭住房权属的复杂以及家庭住房权属的决定因素。
第五章探讨了住房自有的利弊问题。
住房支付能力是本项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第六章首先介绍了经济学中常规的住房支付能力衡量标准,并针对该问题的复杂进行了探讨,随后又解释了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在第六章的后一节,从不同角度察了中国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首先是采用ol模型分析了三十五个大中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随后,又搜集结了不同研究者以不同衡量标准来测度的若干个城市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类似于对“收入不等”概念的拓展,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住房不等”的概念,并用这一概念来表述同一社会居民居住品质的差异。在第七章,介绍了住房不等的测度方法。在这一章的后一部分,利用更直观的指标揭示了因中国住房自有化改革和城市移民这两个因素而带来的住房不等。
的作用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并帮助弱者,在社会出现住房不等时,尤其是社会出现住房贫困时,的介入非常必要。在第八章,首先介绍了欧美各国对于住房市场的干预,当然的干预手段种类庞杂,在第八章主要介绍了广义的住房补贴,以及这一政策措施在各国的不同实施细节,乃至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第八章的第三节,特别强调了保护租户的政策。在第八章后一节,回顾了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建设规模、经验教训与展望。
第九章是对中国未来居民收入的预测。
第十章是本书的结以及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晟:犹他大学(美国)经济学博士。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房地产经济与金融、创新金融、产业组织、应用微观经济学。曾在国际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包括review of indutrial organization,public work management amp; policy 金融研究、投资研究、中国软科学。曾任applied economic和con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y杂志匿名审稿人。
姚成杰:党校经济学博士。任职于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主要从事住房政策研究工作。
屈丹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任职于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主要从事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政策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