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图象与易诠释
  • 易图象与易诠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易图象与易诠释

58 八五品

仅1件

黑龙江齐齐哈尔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吉雄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0223

上书时间2023-02-05

西窗书局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吉雄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57185
  • 定价 34.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2页
  • 字数 29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周易》图书之学,与义理、象数并列为《易》学的三大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易》图之学从思想史上讲,涉及“儒道之辨”的问题。传统学者对于此一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有的认为儒道之间可以交融,也有的认为儒道之际必须区隔。其实当代的学者已不需要在这两种态度中做选择。一种思想或一种观念的产生,自有其特殊的性质和价值,也就是有其不可以任意与他种思想、观念混合的理由。然而,思想观念永远是在一个更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从这个角度看,研究者本着自由的意志,无论是着眼区分思想观念的不同处,或者纵心消解彼此特性的差异点,都是可以的;但无论如何,都必须避免轻率地给予是非、优劣之类的评价。我在文章中特别提出“儒道之辨”,主要是表达个人对于儒家、道教思想特性的尊重,以及对于二派思想在历史上彼此互相影响的重视,而不是企图提出“辟佛老”一类的议题。
《易图象与易诠释》收录郑吉雄教师的五篇论文,其中《从经典诠释传统论二十世纪〈易〉诠释的分期与类型》、《〈易图明辨〉与儒道之争》、《论儒道〈易〉的类型和变异》等,它们各自探讨《易》学中图像、义理与象数的重要地位,并从思想史上与“儒道之辨”作终结。
【作者简介】
郑吉雄,广东省中山县人,一九六○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1986)、硕士(1990)、博士(1996)。曾任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研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访问学人。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范围主要为《易》学、经典诠释理论、清代学术、思想、中国思想史。著有:《戴东原经典诠释的思想史探索》(2007)、《清儒名著述评》(2001)、《王阳明——躬行实践的儒者》(1990)等书,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从经典诠释传统论二十世纪《易》诠释的分期与类型
一、前言
二、二十世纪《易》学的突破
三、学术界对百年《易》学派别与分期的看法
四、百年《易》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五、近代学者诠释《周易》的三种类型
六、结论

《易图明辨》与儒道之辨
一、前言
二、《易图明辨》的写作背景
三、《易图明辨》的整体方法
四、《易图明辨》的三个分判
五、儒道之辨的三个历程
六、结论
附图

论儒道《易》图的类型与变异
一、前言
二、问题的提出
三、“图”??非文字的诠释工具
四、图的变异:以《太极图》首圈为例
五、《易》图的四种类型
六、图象思维与经典诠释
七、结论
附图

周敦颐《太极图》及其相关诠释问题
一、前言
二、古今《太极图》图形的歧异
三、《太极图》问题的焦点
四、朱熹的诠解与儒道思想的转移
五、《太极图》思想归属的四种观点
六、结论
附:杨儒宾教授函
附图

高邮王氏父子对《周易》的诠释
一、前言
二、以爻位训释爻辞、爻象
三、以本卦自释,复以六十四卦互释
四、以诸经、诸子训释《易经》
五、发明本经义例
六、追求全经义例一贯的观念
七、余论:方法论的检讨及关于吴皖分派的问题
八、结论
人物生卒年及索引
名词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