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43 3.9折 110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见德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73

上书时间2024-04-04

亭亭书店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见德
  •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9
  • 版次 1
  • ISBN 9787811191400
  • 定价 11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1435千字
【内容简介】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围绕着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现代他的关系展开,对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总结。作者从宏观上阐述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的主要论题——它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及其曲折历程、这个过程中中国学者的学术成果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晌、这个过程之所以曲折的根源以及从中应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展示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整体面貌。作者认为,西方哲学东渐是适应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版本采用酋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作者以宏观叙事与个案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与哲学流派、哲学思潮的西方哲学观作了系统的清理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将20世纪中国哲学家对待西方哲学的心态分为六种类型——一全盘西化型、以中拒西型、以中摄西型、援西入中型、西体中用型、中西会通型,分别阐述他们在理解与诠释西方哲学时的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作者认为,这种本土文化视野影响与决定了他们接受西方哲学的态度与立场,同时也景,日向了他们对重建中国哲学的立场。本书版本采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分析哲学在中国》的重点在于阐述1949年之前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撒代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三四十年代中国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作者认为,分析哲学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最大,在中国现代的纯哲学的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大;中国的分析哲学家运用分析方法建立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体系,是试图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现代逻辑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为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论寻找现代方法论的基础。本书版本采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进化主义在中国》阐述了进化主义思潮从19世纪末由西方传教士带人中国以来,对中国的思想、社会产生的影响。作者从中国进化主义的诞生,进化主义与渐进变法思想、与激进革命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等方面,展示中国进化主义的发展历程,认为进化主义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青睐,成为晚清以来中国知识界和思想文化领域最强有力的精神符号之一;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国家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等等,都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胃口的理论依据。本书版本采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汤一介(1927~ ),湖北黄梅人,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黄见德(1936~ ),江西宜丰人。著名哲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序

 绪论  关于开展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  中外哲学之间进行交流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二  中外哲学之间进行交流的历史考察

     三  西方哲学东渐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概况

     四  研究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的意义

 第一章  西方哲学东渐的必然发生

   第一节“西学东渐”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

     一  中国被动地卷进世界现代化潮流

     二  文化变迁与“西学东渐”的发生

   第二节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是晚清“西学东渐”的发展

     一  “西学东渐”发生时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  对西学的选择过程

     三  西方哲学在西学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章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曲折历程(一)

     ——前半个世纪历程的考察

   第一节  世纪之交西方哲学全面启始东渐(1898~1915)

     一  全面启始东渐的社会条件及其推动力量

     二  输入方式、渠道和主要时间

     三  引进西方哲学的主要内容分析

     四  西方哲学传播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五四”运动前后西方哲学东渐之初步繁荣(1915~1927)  

     一  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哲学成为“西学东渐”的主要对象

     二  文化论争与西方哲学东渐的初步繁荣

     三  初步繁荣中取得的成果考察

     四  西方哲学传播的主要影响

   第三节  在历史的山重水复中全面推进西方哲学东渐(1927~1949)

     一  历史的山重水复与对中国现代化前途的继续探索

     二  促进民族精神的全面觉醒与对西方哲学东渐提出的新要求

     三  在艰苦条件下对西方哲学东渐的整体推进

 第三章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曲折历程(二)

     ——后半个世纪历程的考察

   第一节  西方哲学在曲折中东渐(1949~1976)  

     一  在“一边倒”中西方哲学东渐举步维艰

     二  在“左”倾政治路线支配下西方哲学东渐备受压抑

     三  在社会动乱中西方哲学东渐屡遭厄运

     四  动乱中的超越与希望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西方哲学东渐的恢复和繁荣(1976~)

     一  西方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东渐

     二  在拨乱反正中西方哲学东渐走上正轨并逐步繁荣

     三  学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拓展与深化

     四  繁荣中西方哲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历程小结: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社会的同步发展

 第四章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学术成果

   第一节  西方哲学东渐过程中的学术研究

     一  取得学术成果的几个时期

     二  对学术成果的基本估计

   第二节  古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学术成果

     一  希腊罗马哲学研究

     二  中世纪哲学研究

   第三节  近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学术成果

     一  经验派与理性派哲学研究

     二  18世纪法国哲学研究

     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哲学研究

   第四节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学术成果

     一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研究

     二  科学哲学思潮研究

 第五章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对中国社会发展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以西方哲学东渐对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影响为例说明

     一  为政治变革培育了领袖人物

     二  唤醒了国人的政治变革意识

     三  为政治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节  积极作用没有得到正常发挥

     一  以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处理为例说明

     一  西方哲学东渐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意义

     二  西方哲学东渐曲折与中国现代化受挫

   第三节  后果与教训

     一  严重的消极后果

     二  教训何在?

 第六章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曲折起落的根源

   第一节  哲学研究中的政治化倾向

     一  处理哲学与政治关系的重要性

     二  理解西方哲学在中国命运的关键

     三  在“哲学为政治服务”口号下西方哲学的遭遇

     四  需要永远记住

   第二节  中西哲学交流中的文化民族主义

     一  对几种文化心态的剖析

     二  文化民族主义及其社会历史根源

     三  深刻的历史启迪

 参考文献

 索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西方哲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回应方式

    一  西方哲学来华三部曲

    二  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西方哲学意象原型”

    三  棱镜与透镜:中国本土文化的视界

    四  哲学的分离:“旧瓶新酒”和“新瓶旧酒”的建构原则

    五  中国哲学史的“重构”

    六  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本根意识”

 第二章  从“化西”到“西化”

    一  进化论:西化派的“支援意识”

    二  “格义”与“会通”

    三  “全盘西化论”的背后

 第三章  “以中拒西”说

    一  回应西方文化的范式转换

    二  “直觉运用理智”的西方哲学

    三  “性智”与“量智”

 第四章  以中学摄西学

    一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二  接受西方学术的“两个信条”

    三  康德哲学与“智的直觉”

 第五章  援西学入中学

    一  中国新实在论学派的哲学与文化理念

    二  “新理学”视野下的维也纳学派

    三  形上世界与形下世界

    四  “新唯心论”与西方哲学

 第六章  西体中用说

    一  人类学本体论的建构

    二  基督教神学与现代中国

 第七章  中西会通说及其批评

    一  从“综合创新论”到人生价值论

    二  从“广义认识论”到“转识成智论”

    三  论中国哲学传统

    四  哲学与“澄明之境”

    五  来自新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批评

 第八章  余论:“价值论”立场的困境及其超越

 参考文献

 索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分析哲学在中国》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导论  中国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第一章  《科学》杂志:中国科学文化的开路先锋

    一  “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和《科学》杂志的发行

    二  “无归纳法则无科学”

    三  科学精神:求真

 第二章  胡适:科学方法的积极提倡者

    一  对实验主义哲学的系统介绍

    二  实证精神:拿证据来

 第三章  罗素:分析哲学在中国的播种者

    一  罗素在华“五大演讲”

    二  罗素哲学在中国的影响

 第四章  张申府:罗素哲学在中国的热情宣传者

    一  对罗素哲学思想的研究和介绍

    二  解析方法与唯物论的结合

 第五章  科玄论战中的科学派

    一  科玄论战的由来

    二  科学方法万能

 第六章  冯友兰:与维也纳学派的对话

    一  逻辑是哲学的入门

    二  拒斥还是重建形而上学

    三  分析命题的性质

 第七章  洪谦: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传人

    一  对维也纳学派哲学思想的传播

    二  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判

 第八章  金岳霖:中国分析哲学体系的建构者

    一  “分析就是哲学”

    二  逻辑哲学论

    三  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  实在主义的知识论

 第九章  张岱年:分析唯物论的代表

    一  逻辑解析的方法

    二  解析唯物论的创立

 第十章  拒斥分析哲学

    一  以辩证法批判逻辑分析方法

    二  对罗素哲学的批判

 第十一章  分析哲学的复苏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进化主义在中国》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前言

 导论  西方进化主义及其东渐

    一  从古希腊到18世纪

    二  达尔文:进化主义的突破及其震撼

    三  进化主义的变奏

 第一章  进化主义初传中国及其早期形态

    一  进化主义初传中国

    二  早期形态

 第二章  中国进化主义与日本的中介作用

    一  进化主义在日本

    二  日本进化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三  日本进化主义著作的翻译

 第三章  在天道与人道之间:中国进化主义的诞生

    ——严复进化主义的复合结构

    一  游心进化主义的过程

    二  “进化”原理及其普遍性

    三  “进化”法则与“人道”世界

    四  进化:“个体”、“群体”与“社会有机体”

    五  进化或进步信念

    六  社会改革合理性的进化尺度

 第四章  进化主义与渐进“变法”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视角_

    一  “富强”之道——“变法”、“合群”、“进化”

    二  “三世”进化历史图式

    三  “竞争”、“乌托邦”与“种族论”

    四  明证性:作为“公理”的“进化主义”

    五  “合群”与“竞争”和“进化”

    六  “强权主义”逻辑

    七  进步乐观主义

 第五章  进化主义与激进“革命”思想

    ——以革命派和无政府主义者为中心

    一  “进化”与“革命”

    二  进化:“竞争”耶?“互助”耶?

    三  进化:平等主义乌托邦

    四  章太炎的“反进化主义”

 第六章  进化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  “五四”人物、思潮与进化主义

    二  作为“五四”激烈反传统的进化主义

    三  进化之“源”及“人”的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