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
12
2.2折
¥
54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胡义秋 著;朱翠英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272
上书时间2024-06-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义秋 著;朱翠英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7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48854
-
定价
5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4页
-
字数
30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在系统地研究西方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积极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积极心理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个体社会化发展规律和当代社会现实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积极心理取向的心理素质形塑论,实现了本土化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创新。在研究中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心理素质形塑论在大学教育阶段的应用角度切入,进行了积极心理取向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形塑方法论研究,建构了积极心理取向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和实施策略,为中国高校实施积极心理取向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体系。基于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积极心理取向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策略,为积极心理取向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配套的支持对策体系。
- 【作者简介】
-
朱翠英,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心理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院长,应用心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青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与感――积极心理学之维、心理咨询理论与技能、大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导论、现代科学等。主持省部级课题12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求索、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学术60多篇。
胡义秋,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访问学者,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持社会科学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20多篇,其中ci收录2篇,cci收录10篇。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项目研究缘起
一、社会变革使现代人面临严峻挑战
二、现代人对真正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困惑
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偏离与反思
五、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势在必行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说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二、心理素质与积极心理素质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
四、积极取向的心理素质形塑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一、国内关于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一
二、国外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研究
一、关于自尊的研究
二、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三、关于感恩的研究
四、关于乐观的研究
五、关于希望的研究
六、关于幸福感的研究
第二章 积极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本主义及其积极人格理论
一、人本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四、人本主义的积极人格理论
第二节 塞利格曼倡导的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四、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与评价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一、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二、道家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三、佛家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人人格的影响
第四节 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西方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二、中国的积极心理学研究
三、东西方积极心理比较研究
第三章 积极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建构:心理素质形塑论
第一节 心理素质形塑论的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一、心理素质形塑论的中国传统文化支持
二、心理素质形塑论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支持
三、心理素质形塑论的人类生态学理论支持
四、心理素质形塑论的现代教育学理论支持
五、心理素质形塑论的现代心理治疗理论支持
第二节 积极心理素质形塑论的理论建构
一、心理素质形塑论的基本内涵
二、心理素质形塑论的价值取向
三、心理素质形塑论的基本观点
四、心理素质形塑论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 积极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塑过程
一、积极心理素质的环境影响
二、积极心理素质的定向培养
三、积极心理素质的系统教育
四、积极心理素质的自我形塑
第四节 积极心理素质形塑的外部机制
一、宏观社会环境的积极心理素质形塑
二、社区现实环境的积极心理素质形塑
三、家庭成长环境的积极心理素质形塑
四、学校教育环境的积极心理素质形塑
第五节 积极心理素质形塑的内部机制
一、个体的遗传基础与生理条件
二、个体社会化过程的能量积累
三、个体的自我定位和发展策略
四、自我形塑的反馈修正与完善
第四章 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内容
第一节 大学生积极认知的形成
一、大学生积极认知的内涵
二、大学生积极认知的特点
三、大学生积极认知的形成
第二节 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一、积极情绪的内涵
二、积极情绪的功能
三、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第三节 大学生积极意志行为的养成
一、意志与积极意志行为
二、大学生积极意志行为特点
三、大学生积极意志力和逆境智商的培养
第四节 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完善
一、人格与积极人格
二、大学生积极人格特点
三、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第五章 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建构
第一节 构建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背景
一、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偏离与纠正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回归与观念变革
第二节 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素质特征
一、大学生的认知思维特征
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
三、大学生的意志行为特征
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建构的意义
一、符合个体需求: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符合社会需求:促进社会正性能量的积累
三、符合高校需求: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
第四节 基于心理素质形塑论的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一、模式建构的基本框架与基本内涵
二、模式建构白争教育理念与教育原则
三、模式运行的关注重点与干预策略
第五节 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以积极的校园文化为基础
二、以积极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三、以积极的网络服务平台为辅助
四、以积极的咨询辅导和团体训练为补充
第六节 积极心理素质形塑论的应用
一、积极心理素质形塑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二、心理素质形塑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三、心理素质形塑论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四、心理素质形塑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第六章 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实验研究对象
二、实验研究工具
三、实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实证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二、构建积极的课堂教学主阵地
三、搭建积极的网络“三助”服务平台
四、实施积极的个体咨询、专题辅导和团体训练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
三、心理素质的差异比较
四、实证研究结论
第七章 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对策
第一节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教育管理策略
二、课程教学策略
三、网络服务策略
四、个体、团体干预策略
第二节 社会环境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重构社会主流价值观
二、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策略
三、社区人文环境建设策略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家庭教育的一般策略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特征
三、大学期间的家校配合
四、大学生家庭教育对策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形塑策略
一、要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二、要有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
三、要有健全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各种挫折
四、要有健康的情绪体验,提高情绪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五、积极参加各种素质实践活动
附录项目研究工具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