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笔诗心: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
  • 文笔诗心: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笔诗心: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

178 全新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洲良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150

上书时间2024-06-16

丁老头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洲良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2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84029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2页
  • 字数 3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文笔诗心: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春秋笔法”为核心,依次探讨了《春秋》、《史记》、韩柳古文和明清小说的叙事特点,旨在说明中国叙事文学的“春秋笔法”传统;下编以“兴”的美学嬗变为**,通过诗史互渗、诗体分析和魏晋至唐代诗人诗歌艺术的阐释,旨在说明中国抒情文学的“比兴”传统。
【作者简介】
  李洲良,文学博士,大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优秀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文献及相关理论研究。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10余项。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国学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中国语文论译丛刊》(韩国)等发表论文50佘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文学年鉴》等全文转载。著有《春秋笔法论》、《古槐树下的钟声/钱著管窥》、《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点校古籍《康熙定安县志》,主编《返本与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多次应邀赴韩国高丽大学、崇实大学讲学。学术兼职有,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第一批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等。
【目录】
上编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
第一章 春秋笔法: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
一、内涵:春秋五例
二、外延:一名三义
三、特征:尚简用晦
第二章 春秋笔法:渊源流变与会通
一、春秋笔法的渊源与形成
二、春秋笔法的流变与会通
第三章 春秋笔法:《春秋》、《左传》、《国语》之叙事
一、约言示义:《春秋》的记事特征
二、《春秋》与“百国春秋”、《竹书纪年》之记事
三、《春秋》与甲骨文、青铜铭文之记事
四、《左传》、《国语》之叙事
第四章 史迁笔法:寓论断于序事
一、述而不作:借史料之取舍传心中之隐曲
二、据事直书:词不迫切而意独至
三、侧笔旁议:托他人之口代作者之言
第五章 史迁笔法:藏美刺于互见
一、引言
二、属辞比事
三、人物摹写
第六章 史迁笔法:定褒贬于论赞
一、史书论赞与“君子曰”
二、史迁论赞与“太史公曰”
三、论赞之“显”:妍媸毕露
四、论赞之“隐”:微婉以讽
第七章 古文笔法:韩柳古文的褒贬和讽喻
一、辞令褒贬
二、导扬讽喻
三、风格特色
第八章 小说笔法:叙述者和视角
一、引言
一、春秋笔法与叙述者
二、春秋笔法与叙事视角
第九章 小说笔法:结构和寓意
一、引言
二、“缀段”形态意脉贯穿
三、“网状”结构纪传关锁
第十章 小说笔法:叙事和技巧
一、露珠映曰一叶知秋
二、草蛇灰线绵针泥刺
三、曲笔回护褒贬有度
四、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下编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第十一章 “诗”之兴:兴的三重内涵及其嬗变
一、祭祀之兴:隐喻象征
二、政教之兴:美刺寄托
三、诗学之兴:韵味无穷
第十二章 诗具史笔:《诗》亡然后《春秋》作
一、“《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文献解读
二、赋诗言志的话语模式及其功能
三、诗具史笔的诗学价值
四、诗具史笔的理论缺失
第十三章 史蕴诗心:《春秋》作而《诗》未亡
一、史蕴诗心及其表现
二、史蕴诗心的意义和价值
第十四章 游仙:精神世界的诗意漫游
一、游仙的涵义
二、游仙的渊源与流变
三、游仙诗:游仙的艺术表现
第十五章 三曹诗歌的意象与风格
一、曹操与曹丕的诗歌意象
二、曹植诗歌的意象与风格
第十六章 宮体诗的现代阐释
一、贵形略神
二、贵情略理
三、宫体诗与南朝审美意识
四、简短的结语
第十七章 唐太宗诗歌诗论及其作用
一、前代之承续
二、诗作之短长
三、作用之得失
第十八章 李白的浪漫精神与诗美特征
一、李白的浪漫精神
二、李白的诗美特征
第十九章 杜甫的写实精神与诗美特征
一、杜甫的写实精神
二、杜甫的诗美特征
第二十章 白居易诗歌的讽喻特色和诗论
一、白诗的讽喻特色
二、白居易诗教理论
第二十一章 唐代诗人简论
一、陈子昂诗:风雅兴寄慷慨不平
二、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岑参诗:雄俊瑰丽尚奇主景
四、李贺诗:虚荒诞幻奇崛冷艳
五、李商隐诗: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