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未拆封】
  •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未拆封】
  •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未拆封】
  •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未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未拆封】

98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新建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975

上书时间2024-06-04

丁老头书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新建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56750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4页
【内容简介】
本书从民族关联与社会透视的角度关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多民族性,并由此研究与多元一体相关的文学史观。内容包括“国家、边界和族群”、“文本、表述和民族志”和“文明、区域和对话”三编、十五章,计28万字。
导论以“表述与被表述”为题,提纲挈领地阐释了多民族文学的视
【目录】
前言 

导论表述与被表述:多民族文学的视野与目标 

一、“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命名和领域 

二、“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实践和历史 

三、多民族文学的视野和目标 

第一编国家、边界和族群 

第一章“长江故事”:国家地理与族群叙事 

一、“中国印” 

二、溯江源 

三、“中华景象” 

四、“黄河摇篮”与“长江母亲” 

五、“母亲河” 

六、再说长江 

七、国家地理与族群叙事 

第二章蚩尤和黄帝:族源故事再检讨 

一、“黄帝崇拜”与“蚩尤复活” 

二“敌人”蚩尤与司马迁笔法 

三、王朝“世家”与“乱神”谱系 

四、“夷夏分辨”与“天下一统” 

五、“华夏”自说与“蛮夷”回应 

六、黄帝、蚩尤再思考 

第三章“龙传人”与“狼图腾”: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一、引言:民族身份的表述问题 

二、龙的传人”:一个象征的血缘共同体 

三、“狼的图腾”:对夷夏身份的挑战和扩展 

四、“表述民族主义”:身份类型的现实分析 

第四章民族身份再激发: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 

一、引言 

二、影响身份的社会场景 

三、身份变迁的村寨体现 

四、结语 

第五章西南视野:地方与世界 

一、激活历史 

二、反观西南 

三、参与西南 

四、研究西南 

五、对话西南 

第六章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一、引言:从汉语的“荒”字谈起 

二、农耕文明的“拓荒”话语 

三、草地牧区的文明意义 

四、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五、余论 

第二编文本、表述和民族志 

第七章“梭嘎”记事: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的考察分析 

一、暑期里的田野行程 

二、实践着的现代理念 

三、陇嘎歌声与“央视连线” 

第八章“礼失求野”与“华夷关联”:生态、食俗与文化 

一、中国食俗:“兴观群怨”与“礼失求野” 

二、西南山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与共食会饮 

三、结语 

第九章“墨尔多”之歌:多样化的文本和实践——多民族文学史观的个案阐述 

一、问题背景 

二、山、神、人:三种事象 

三、藏族群众、汉人、菩萨:三种观点 

四、言、心、身:三种业行 

第十章从文学到人类学:“民族志”对多民族文学的影响 

一、问题的缘起 

二、“民族志”实践的个人经验 

三、“民族志”的写作环节 

四、科学与人文之间?——“民族志”写作的定位 

五、“民族志”写作:个人与风格 

六、文体和期刊:影响“风格”的两只暗手 

七、文本转换与未来趋势 

第十一章族群表述:生态文明的人类学意义 

一、引言:甲居故事——敬神路上的环保者 

二、生态恶化与文明问题 

三、多元文化:中国西部的生态遗产 

四、中国崛起与东亚转型 

五、结语:甲居的意义 

第三编地域、世界和跨文化对话 

第十二章文明对话中的“原住民转向” 

一、当今世界的不同力量和价值资源 

二“原住民”含义及其内外表述 

三、“原住民运动”的兴起和演变 

四、“原住民知识”的多重意义 

五、结语 

第十三章“盖娅”神话与地球家园:“原住民知识”对地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家园 

二、人类行为对生态圈的影响 

三、盖娅神话与原住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第十四章“我们”反对“我们”?评说亨廷顿的“新国族主义” 

一、“我们”就是“我们” 

二、“我们”需要“他们” 

三、“我们”反对“我们”? 

四、不同“我们”间的折射 

第十五章族群问题与校园政治:“族群研究”在哈佛 

一、引子:哈佛“展演” 

二、族群研究:在哈佛及美国兴起的原因 

三、“校园辩论”:多元文化时代的教育改革 

四、哈佛演变:从核心课程到族群研究 

五、余论 

第十六章英国不是“不列颠”:多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比较 

一、国名的翻译 

二、国旗的象征 

三、国歌的对比 

四、“国族”的认同 

五、“中”、“英”的对比 

第十七章跨文化对话:“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与族群自表述 

一、背景介绍 

二、NMAI简述 

三、与其他博物馆的比较 

四、相关分析 

结语“多民族文学史观” 

一、引言 

二、“国别文学史”的由来和影响 

三、“文学国家化”的回望与反思 

四、“少数民族文学”提法的拓展和突破 

五、“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含义和诉求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