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美洲粮食作物经济地理研究 李昕升/著
从历时性维度纵向梳理美洲粮食作物在中国空间序列上的动态演化进程,从共时性维度横向考察美洲粮食作物在中国空间序列上静态变迁影响。
¥
54
6.9折
¥
7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李昕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00915
出版时间202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定价78元
上书时间2024-09-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定 价:78.00
作 者:李昕升/著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1版1次)
I SB N :978-7-5227-0091-5
印 张:15 ( 平装,214页,16开,253千字 )
关 键 字:外来种—粮食作物—作物经济—经济地理—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中图分类:F326.11
所属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内容简介
美洲作物推广作为技术革新之一,是由人口增长决定的,不能倒因为果。实际上美洲粮食作物价值凸显的时间在19世纪中期之后,且主要在山区缓解人口压力。美洲作物恐怕不能解释清代人口增长,至迟在19世纪中期,玉米、番薯提供人均粮食占有量43.83市斤、供养2473—2798万人。至少太平天国(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压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即美洲作物不是刺激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就全国而言美洲作物发挥更大功用的时间在近代以来,已经错过了人口激增的阶段。依然是传统粮食作物在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居功至伟。也证明,博赛拉普的反马尔萨斯理论,人口压力决定食物生产,更加符合传统中国国情。
作者简介
李昕升,男,1986年生,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南京农业大学本、硕、博(2015)、博士后(2018),历任南京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副教授(2018)。现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中国南瓜史》(首届食学著作“随园奖”)、《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1840-1911)》(国家出版基金)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CSSCI20余篇),数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农史研究会秘书长等。
荣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农业史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十余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