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照智慧的轨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 高瑞泉 主编
  • 烛照智慧的轨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 高瑞泉 主编
  • 烛照智慧的轨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 高瑞泉 主编
  • 烛照智慧的轨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 高瑞泉 主编
  • 烛照智慧的轨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 高瑞泉 主编
  • 烛照智慧的轨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 高瑞泉 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烛照智慧的轨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 高瑞泉 主编

“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

86 7.3折 118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瑞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33415

出版时间2024-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定价118元

上书时间2024-04-12

左右视界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1.本书的研究对象冯契先生,写作了两部中国哲学史,建构了中西马融合的“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还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创始人之一,“金冯学脉”(金岳霖、冯契)的核心。

2.本文集的作者大多非常熟悉冯契的著作和思想,同时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颇有建树。因此,这些著述既不偏离冯契的原意本旨,又能以各自所长观照冯契的思想和研究。

3.冯契的哲学史研究,既帮助他建构出自己的哲学体系,又渗透了他的原创性哲思。本书是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与其哲学创作之间关系的探讨,是对冯契的哲学史研究的再研究,对当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和哲学创作都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标是研究冯契先生的“智慧说”与其“哲学史两种”之间的思史互涵互动的关系,进而探讨“智慧说”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的新开展。与单纯的哲学史家不同,冯契先生是哲学家写哲学史,因而“智慧说三篇”与“哲学史两种”,虽有侧重于“思”与“史”的分别,又绾合为个性鲜明的整全的哲学创作。本书的阐释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重在讨论“思史相与”:冯契的哲学史书写如何揭示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又内在地导向了“广义认识论”的建构;下编为分论,重在考察“史中之思”:讨论冯契在对中国哲学史上的诸多学派、事件和人物的研究中,如何化智慧理论为方法,开掘其中的哲学意蕴。“思史相与”和“史中之思”合而观之,构成对冯契哲学史研究的再研究,开示了中国哲学史的新方式。 

作者简介:

高瑞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至198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即留母校哲学系任教,曾兼任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2002年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的兴趣在中国近现代哲学,旁及中国思想文化史,近年来注重观念史研究。著有《天命的没落——中国近代唯意志论思潮研究》(1991、2007),《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中国的现代性观念谱系》(1999、2005、2015),《平等观念史论略》(2011、2018),《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2019),以及合著《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2019)等十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上  编

第一章 冯契和现代中国哲学  

第二章 于历史深处通达智慧之道——冯契的哲学史研究与智慧说创作  

第三章 思史互动——以《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成书历程为视角  

第四章 冯契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思想路径与内涵拓展  

第五章 智慧的实践之维与哲学史的写法  

第六章 知识与德性——冯契的智慧说与哲学史书写  

第七章 现代化视角下的回望——《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哲学史视域  

下  编

第八章 冯契晚年对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关注和贡献  

第九章 冯契的中国古代逻辑研究  

第十章 冯契的中国佛学研究——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  

第十一章 冯契的明清哲学思想研究  

第十二章 冯契新文化运动研究与智慧说价值论的确立  

第十三章 冯契评“科玄论战”  

第十四章 从历史研究到理论创造——冯契对后期墨家“三物”论说的创造性诠释  

第十五章 成性存存,自由之门——冯契对王夫之的哲学书写  

第十六章 冯契的“境界论”思想——兼与王国维的“境界论”思想之比较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