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 陈先达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在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新现象发出的时代强音
¥
93
7.3折
¥
12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陈先达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23713
出版时间2023-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定价128元
上书时间2023-10-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6卷,卷一,世界之思,23篇。卷二,历史之思,40篇。卷三,社会之思,23篇。卷四,文化之思,27篇。卷五,智慧之思,43篇。卷六,36篇。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辨析,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等等之外,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对当前学术界和社会上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作出回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反思,对中国道路的反思等等。从结构安排上来说,书稿是由一系列随笔式思考笔记根据相同的主题连缀而成。这些思考笔记有长有短,但基本上都是完整、扎实小文章。有的长篇相当于论文。可以看出,作者对相关主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有自己一套自洽的理解,有自己独立的见地。
作者简介:
陈先达,男,1930 年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1991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被肢解的马克思》《问题中的哲学》《处在夹缝中的哲学》《哲学与文化》等,著作及论文曾获“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吴玉章著作奖等。2015 年出版《陈先达文集》14 卷, 2016 年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近年来,出版《伟大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十五讲》《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必修课》《一位“85”后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简目:
自序
卷一 世界之思
1. 世界与世界观
2. 世界观与人生观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 再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5. 为什么会有唯心主义哲学
6. 世界存在于哪里?
7. 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
8. 客观性与主观性
9. 硬心肠和软心肠
10. 形而上与形而下
11. 联系与信息
12. 规律性与因果性
13. 认识的主体性与客体性
14. 事物矛盾与逻辑矛盾
15. 本质与功能
16. 事实与价值
17. 事实与哲学
18. 是什么,为什么
19. 哲学是历史性存在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中的变革
21. 时代精神的精华
22. 哲学与答案
23. 对象化意识与自我意识
卷二 历史之思
1. 历史观为什么重要?
2. 历史和历史观
3. 历史观与历史
4. 镜子与影子
5. 镜鉴的价值
6. 历史与人
……
卷三 社会之思
卷四 文化之思
卷五 智慧之思
卷六 人生之思
余论 谈谈我的治学方法
后记
精彩试读:
自 序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验。老人体验到的问题,是年轻人难以理解的。我读过《康德书信选》,甚感人到老年会有一种青年人无法体会的难以诉说的无奈。他在 1798 年 9 月 21 日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的身体还算得上健康,但动起脑子来却像是一个残疾人。在一切涉及到哲学整体(无论是在目的方面,还是在方法方面)的事情上,我再也不能有所进展,永远看不到它们的完成了。”a 康德晚年在信中常常诉苦,说时光不再,精力衰退。伟大哲人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凡人呢。
尤其是老年多病,到了在坟墓边徘徊的时期,更容易伤感。我很佩服日本的哲学家中江兆民,在患喉癌被宣布只能活半年时仍然写了《一年有半》。书中只偶尔提到自己的病,主要是谈政治,评论日本人物。到期未死,又接着写了《续一年有半》,其中谈哲学,谈唯物主义,谈无神论,批判唯心主义和有神论。中江并没有因为临近死亡而相信来世和天堂。照我们现在的哲学水平来说,中江的这本哲学书当然算不上什么杰作,但他那种面对死亡仍然静心写作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将军解甲不谈兵,人到死时尽信佛。相比之下,中江的精神值得赞扬。死,是对人的信仰和世界观人生观具实践性的验证。
我已高寿,完全可以彻底休息,何况我于 2019 年 3 月退休。我完全可以习惯退休后的生活,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个爱热闹的人。但我很难停止思考。我写过一些文章,出过一些书,我并不满意。这不是矫情,而是因为我知道其中并没有我自己的思想。夸张点说,我们大多数作者都是“小偷”,是盗窃别人的思想。我们的文章只能说是读后感,是对前人或经典思想的反嚼。真正的思想是原创性的,应该是言前人之未言。这种文章我一篇也没有。
我经常提醒自己:我是属于书生式的知识分子。除了读过几本书外,对社会了解太少,也无实践经验。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是个致命伤。对人类历史无知,却大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未跨出过国门一步而又大谈化问题;从未担任过任何一个实际职务,甚至连小组长都未荣任过,却大谈如何治国理政;对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两极分化的实际状况毫无认识,却只是从应然和实然的抽象概念出发去争论什么是公平正义。纸上谈兵的赵括总算读过不少兵书,而我们比起赵括还逊一筹。我们写自己不懂的东西,以为文章无非是写出来的,实则不然。脑子里空空,文章必然是空空。以空对空,必然是空洞无物。从血管里流淌出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写文章并不容易。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一篇好文章可以振聋发聩,起生命于白骨。这不是写作技巧问题,而是真正把握了时代脉搏,切中腠理。马克思说过,真理是不能谦逊的,不能瞻前顾后。写文章也要有胆有识、有文采、有风格,这实在不易,但基础是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一切都无从谈起。
人的一生,年年有出生日,寿数就是生日数。生日如何过,也是人生遭遇的一部分。就我自己而言,外出上学工作从来没有想到过生日。对我来说,生日只是个平常日子而已。不过,我也有过隆重庆贺生日的时刻。那是我十五岁生日,我家为我举行了一次特别的生日仪式,请和尚道士为我打了一堂生日还愿醮,让上天保佑我平平安安,一连弄了三天。父母确实是诚心诚意为儿子求上天保佑,不知上天听懂了这些人间的花言巧语没有。
我也有以特殊方式过生日的时候。次,在 1969 年 12 月 30日,是在去江西干校的火车上过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天是我的生日。谁还会想到生日不生日呢。火车到刘家站,我们下车。
开始,我们有些人集体住在一个破烂的戏台上。后来陆续来人,开始分连,我分属五连,属于种菜班,由出版社、幼儿园等单位组成。一住就是三年,生日早丢到爪哇国去了。
第二次,1977 年 12 月 29 日,是在体育馆批判梁效写作组的万人大会上过的。虽非正日,只差。在批斗会过生日,值得记一下。我一生还从没有过这种生日。我们这群人,大概二十多个吧,排队,低头,鱼贯而入,接受批判。谁发言,说了些什么,我一点也没有记住,有点麻木不仁。心不在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确实如此。 改革开放以后交上好运,生日过得比较好。儿女们祝贺不必说,八十岁时学生也来祝寿,热热闹闹。杨耕大力支援,博士生热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