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
10
3.6折
¥
28
八品
仅1件
作者林崇德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6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崇德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6
-
版次
2
-
ISBN
9787303078073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0页
-
字数
26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特点、智育与德育、建构各种学科能力、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的机制、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学生的保健医、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以及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并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等脍炙人口启人心智的感悟。既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 【作者简介】
-
林崇德,1941年生,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组召集人,并兼任26所大学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专著16部,主编近4000万字
- 【目录】
-
引子: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我是怎样走上教育岗位的
人类办教育,为的是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第一章职业的价值——兼谈正确认识素质教育
一、文化是经过教育而去传播与创造的——教育的文化功能
二、正德、利民、厚生——教育的经济功能
三、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育的政治功能
四、培养人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的社会功能
五、完善人的人格——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认识自己: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章教师的素质(一)
一、师德与师魂——教师的职业理想
二、一桶水与一杯水——教师的知识结构
三、“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教师的教育观念
四、才华的顶点——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五、技术加艺术——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三章教师的素质(二)——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备课的要领
二、讲课的艺术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几种关系
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第四章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什么叫学生
二、把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三、学生是如何成长的——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四、全面考察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化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五章智育与智能
一、教学是一个智育的过程
二、智力与能力之我见
三、概括是思维的第一特征
四、正确前提下的敏捷性
五、合理而灵活的思维品质
六、创造性智力与创造性人才
七、思维批判性强调“知其所以然”
八、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
九、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各学科教学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
第六章建构各种学科能力
一、学科教育与学生智能发展的结晶
二、学科能力是怎样构成的
三、不同学科能力的不同智能成分
四、学科能力的特点
五、关于中小学生数学与语文能力结构的四个附录
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
第七章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的机制
一、特殊的人格——品德的特性
二、多层次多形态的系统——品德的结构
三、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四、习惯成自然——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
一位中小学教师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当教师的真正滋味
第八章班主任工作
一、一位职权不大的领导者——光荣的职责
二、酸甜苦辣成五味齐全一艰苦的任务
三、一切为了塑造学生的灵魂——周密的计划
四、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策略——创新的方法
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要依靠非智力因素
第九章非智力因素的激发
一、非智力因素的来龙去脉——问题的提出与发展
二、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三、动力、定型与补偿——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四、一条新的德育途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第十章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四、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我们主张全面发展,学有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第十一章全面发展学有特色
一、对“独木桥”的思考——关于“应试教育”的分析
二、着眼于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关于“素质教育”的想法
三、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因材施教
四、敬·静·净·竞——创设一个主动而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
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十二章投入到教育科学研究中去
一、新时期教育特点的一种表现
二、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特点
四、研究方法的选择
五、教科研论文的撰写
附录: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