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中医药课程 方剂本义

一版一印 1页划线

80 九品

仅1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心远 编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8-12

亚倪正版书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心远 编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7740097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3页
  • 字数 75千字
  • 丛书 传统医学战略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民国中医药课程:方剂本义》原名(中医处方学)是民国时期第一所中药专门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教材,山中医名宿,御医崔文楼缩述。本书共分为六十九节,其巾第一节为制方总沦,总论方制等内容;第二节至第九节论述“七方”相关内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等七方的本义;第十节至第二十二节论述“十剂”枉关内容,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的本义,并摘录陶弘景、缪仲淳等人的相关论述;第二十节至第六十八节为与方剂密切相关的治法内容,包括汗、吐、下、补、清、温,消、涩、镇等诸法;第六十九节为杀山方剂的相关内容。
【目录】
绪言
第一节制方总论
第二节七方本义
第三节释大方
第四节释小方
第五节释缓方
第六节释急方
第七节释奇方
第八节释偶方
第九节释复方
第十节十剂本义
第十一节释宣剂
第十二节释通剂
第十三节释补剂
第十四节释泻剂
第十五节释轻剂
第十六节释重剂
第十七节释滑剂
第十八节释涩剂
第十九节释燥剂
第二十节释湿剂
第二十一节陶氏十剂补遗
第二十二节缪氏十剂补遗
第二十三节汗吐下三法总义(一)
第二十四节汗吐下三法总义(二)
第二十五节汗吐下三法总义(三)
第二十六节汗法大义总论(一)
第二十七节汗法大义总论(二)
第二十八节汗法大义(宜汗例一)
第二十九节汗法大义(忌汗例二)
第三十节发汗不用燥药
第三十一节发汗不可太过
第三十二节虚家不可大汗
第三十三节下法大义总论(一)
第三十四节下法大义总论(二)
第三十五节下法大论总论(三)
第三十六节下法大义(宜下例一)
第三十七节下法大义(忌下例二)
第三十八节用下勿拘结粪-
第三十九节下邪热不宜丸药
第四十节温下法
第四十一节虚秘不可峻利
第四十二节汗下用药寒热大义
第四十三节汗下迟早大义
第四十四节吐法大义总论(一)
第四十五节吐法大义总论(二)
第四十六节吐法大义总论(三)
第四十七节吐法大义总论(四)
第四十八节吐法大义(宜吐例一)
第四十九节吐法大义(忌吐例二)
第五十节禁吐诸证
第五十一节补法大义总论(一)
第五十二节补法大义总论(二)
第五十三节补法大义总论(三)
第五十四节补法大义(平补)
第五十五节补法大义(峻补)
第五十六节补法大义(补气补血)
第五十七节补要阴阳相济
第五十八节补虚不宜凉药
第五十九节禁补诸证
第六十节清法大义(论和解之清)
第六十一节清法大义(论清解之清)
第六十二节清法大义(分类用药)
第六十三节温法大义总论(一)
第六十四节温法大义总论(二)
第六十五节消法大义总论(一)
第六十六节消法大义总论(二)
第六十七节涩法镇法大义总论(一)
第六十八节涩法镇法大义总论(二)
第六十九节杀虫大义总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