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0卷)
¥
21
5.0折
¥
4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陈兴良 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10-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兴良 主编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20387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62页
-
字数
57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卷是《刑事法评论》的第10卷。中国人从来都对数字十分敏感,无疑,10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因此,第10卷是值得纪念的一卷,表明《刑事法评论》已经逐渐成熟。 在刑事违法研究栏目中,编发了4篇论文,展示了在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以往我国刑法理论中,由于受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影响,对于刑事违法性是不够重视的=相对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内容丰富的刑事违法性理论,它们不能不承认对刑事违法性研究的薄弱。在罪刑法定原则被刑法确认以后,社会危害性理论受到质疑,其至尊地位开始动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刑事违法性开始受到重视。因此,在刑事违法性研究中,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社会危害性问题。我在“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的论文中,向社会危害性理论发难,说了一些狠话,引发了某些争议,我想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探讨+本卷发表的这4 篇论文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的观点的回应,无论是对我的观点的深化抑或是商榷,我都感到十分高兴。毕竟,学术的生命在于争鸣:米传勇的“刑事违法论——违法性双层次审查结构之提倡”一文提出了对违法性进行双层次审查的构想,即形式违法的审查与实质违法的审查,从而避免因驱逐社会危害性而陷入违法性的泥潭。
- 【目录】
-
主编絮语
[刑事违法研究]
刑事违法论——违法性双层次审查结构之提倡
一、违法性序说:以违法性审查的机能为考察点
二、违法性形式审查之机能
三、违法性实质评价之机能
四、形式违法与实质违法的关系及二者矛盾之解决
五、对我国刑事违法理论之反思
六、我国刑事违法理论之丰满:建构双层次违法性审查机制
刑事领域违法性的冲突及其救济——以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检讨与反思为切入
一、社会危害性理论:问题的提出与学界的反思
二、刑事领域违法性的双面冲突
三、违法性概念的界分与法益理论的导出——冲突救济机制的理论前提
四、犯罪构成模式之重塑和罪刑法定原则之正名——冲突救济机制的理论支撑
五、陪审制度的完善和刑法领域违宪审查之提倡——违法性冲突救济机制的操作实践
六、结语
可罚的违法性论——兼论我国犯罪概念中的但书规定
一、可罚的违法性的理论基础
二、可罚的违法性的学说概略
三、可罚的违法性论的批判
四、可罚的违法性的判断基准
五、我国犯罪概念但书规定对可罚的违法性论的借鉴
纠缠于法益与社会危害性之间
一、序说:理论的需求
二、从法益概念出发
三、回归目的:法益功能
四、余论:重读社会危害性
[理论前沿]
刑事视域中的“人”
前言
一、现代理性治理方式的产生
二、理性治理方式和抽象人的诞生
三、抽象人与惩罚权力的理性化
四、治理策略的变化和抽象人的具体化
五、抽象人的两难困境
结语
二元社会秩序规则
一、理性主义与权力制衡——刑法一元立法体制的理论基础
二、非正式渊源的浮现——刑法一元立法体制的开裂
三、经验主义——二元社会秩序规则的理论支撑
四、颠覆一元体制
五、司法制度:扭曲二元社会秩序规则
六、非正式渊源的弊端
七、一种选择出路
八、余论
[劳动教养制度研究]
劳动教养制度:一个文本的研究
……
[刑法社会学研究]
惩罚与法治:中国刑事实践的法社会学分析(1976-1982)[下篇]
[专题研究]
非犯罪化思想研究
刑事替代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证据规则的正义理念
关于中国引渡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建言
婚内有好的法理探究
猥亵罪之比较研究
论网络空间的刑事法——兼评欧盟《反网络犯罪条约(草案)》
论监狱行刑权力资源的分配
张君及其犯罪集团中女性成员访谈实录
征稿启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