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二手有划线)
  •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二手有划线)
  •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二手有划线)
  •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二手有划线)
  •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二手有划线)
  •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二手有划线)
  •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二手有划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二手有划线)

69 九品

仅1件

河南商丘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迎光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4-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46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迎光 著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4-03
  • 版次 1
  • ISBN 9787542644701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1页
【内容简介】
孙迎光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论》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指出三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价值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三重关系,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的路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关系中,价值关系处于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规范学科,回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状态、层次与模式;研究了自我教育、主体教育、启发式教育、个性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发挥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的角度探讨价值自由意识与价值观教育;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唯对象性研究中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确立并非仅仅依据客观规律,在教育中要克服唯理性教育倾向,将理性方法与诗性方法统一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了道德耻感与道德圣感培养方法和体验方法。同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要掌握传统文化的解读方法与继承方法。
【作者简介】
     孙迎光,男,1959年生,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德育、教育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个人专著四部。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持江苏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市场经济的道德问题与伦理矛盾》2006年结项,主持2012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总体性思想研究》。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2009-2013)。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9-2013),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个人专著《诗意德育》获得201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关系及规范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及内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及传播效果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状态、层次与模式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分析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境界

  第一节  方法及其层次、境界

  第二节  从唯对象性研究中走出来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确立并非仅仅依据客观规律

第四章  自我教育与主体教育

  第一节  自我教育概述

  第二节  主体与客体界定

  第三节  自我教育要发挥人的主体性

  第四节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主体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主体教育理论中师生关系问题的思考

第五章  价值自由意识与价值观教育

  第一节  价值自由意识与价值观教育

  第二节  对象性态度与对象化态度

  第三节  树立马克思主义自由价值观

第六章  启发式教育方法

  第一节  启发式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及现代意义

第七章  个性教育方法

  第一节  个性教育概述

  第二节  虚拟问题与生活问题

  第三节  在意义关联整体中塑造自我个性

  第四节  成人是成为你自己

  第五节  个性塑造与对象化和外化

第八章  传统文化的解读与继承方法

  第一节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第二节  文本的解读方法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方法

  第一节  道德耻感培养方法

  第二节  道德圣感培养方法

  第三节  体验方法

第十章  理性方法与诗性方法

  第一节  理性之思与诗性之思

  第二节  本质认识与诗性之思

  第三节  文化的显隐意识

  第四节  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

主要参考资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