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白话本)(全十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治通鉴(白话本)(全十册)

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316.95 4.5折 698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司马光 著;张大可 语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787100160674503

上书时间2024-12-30

才华有限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司马光 著;张大可 语 译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9-04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60674
  • 定价 698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36页
【内容简介】
★英雄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
★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因其编年体力,初读略有烦琐之感;此外,因篇幅较大,洋洋洒洒三百万言,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此次由张大可先生组织语译的《资治通鉴》,题为“白话本”,即意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接近原典的桥梁,为读者提供一个人人能读懂的《资治通鉴》。并且,张大可先生对市面已存有的白话《通鉴》进行了仔细剖析,尽量修正已存有的错讹、不当之处。我们亦希望同张先生一起,推出一个释文流畅、语言优美的白话本《通鉴》。
★内容简介:《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许多文人政客都学习《通鉴》,从中得到益处。为了普及《通鉴》,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读懂,本书语译《通鉴》全书,题名为《资治通鉴(白话本)》。该书为辅助阅读,语译者增加了辅助资料。书前“导读”,评介《通鉴》;行文中,每卷开头有“大事提要”,卷后有“点评”,行文中插入结构段意。此书结构清晰,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准确无误的白话《通鉴》。
【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张大可,1940 年12 月7 日生,重庆市人。196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秦汉三国史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200 篇,主要著作有《史记研究》、《史记新注》、《史记文献学》、《史记论赞辑释》、《史记精言妙语》、《史记十五讲》、《史记史话》、《司马迁评传》、《三国史研究》、《三国史》、《三国十二帝》等。主编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等。并整理注译《史记》、《资治通鉴》等多种。其中有六部学术专著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2014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1—10 卷。
【目录】
凡  例
一、《资治通鉴》(白话本),即语译《资治通鉴》,以白话直译为主,个别地方意译或串释,力求信、达、雅。
二、历史人物最核心的是各朝各代的国君,只按随文直译为某王、某帝、皇上、皇帝,行文展开,往往不辨东西。时代、国别、身份变化要有明确的专称标识。本书语译的技术处理大体上是:对话中随文语译按当时说话人口吻称谓某王、某帝、皇上、皇帝,而在陈述语的译文中,按《资治通鉴》称谓的基础上参照通行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人物专称增补朝代、国名等作规范语译,如汉朝皇帝用汉高帝、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增补了“汉”字,余类推。大段陈述语,第一次用了专称,随后也可用皇上、皇帝指代,使行文简洁而又等同专称。特殊专称,随文加注,如吕太后。此外,译文逐年补上了王公纪年与年号。如此处理,译文畅达、鲜明、历史线索清晰,读者随文认识历史人物而不致淆乱。
三、辅助阅读,语译者增加了四项辅助资料。书前“导读”,评介《资治通鉴》;行文中有三项:每卷开头有“大事题要”,卷后有“点评”,行文中插入结构段意。“大事题要”与“点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行文自如,不拘一格,起到提示作用即可。
四、译文的年、月、日,按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一一对照推出,用公元与干支双轨标识。干支指代中国历史的年、月、日。纪日的规范译文作“某月某日某干支”,例:“七月初五丙申”。原文纪日有误,译文即作“某月某干支日”,例:“七月丁卯日”,即指七月没有“丁卯”这一天,原文有误,存疑待考,译文不作考证。若加有方括号的译文,即已对原文作了修正。
五、排版技术处理。译文简体横排,《资治通鉴》原文宋体,原文中“臣光曰”等评论用仿宋体,前后空一行。辅助资料四项,书前“导读”用宋体;行文中三项:“大事提要”、“段意”、“点评”均用楷体。书眉直排,标识目录,如此处理,行文阅读,脉络清晰,读者查询,一目了然。

总  目
第一册 卷第一至卷第二十九(周纪一至汉纪二十一)
第二册 卷第三十至卷第五十九(汉纪二十二至汉纪五十一)
第三册 卷第六十至卷第八十九(汉纪五十二至晋纪十一)
第四册 卷第九十至卷第一百一十八(晋纪十二至晋纪四十)
第五册 卷第一百一十九至卷第一百五十(宋纪一至梁纪六)
第六册 卷第一百五十一至卷第一百八十四(梁纪七至隋纪八)
第七册 卷第一百八十五至卷第二百一十一(唐纪一至唐纪二十七)
第八册 卷第二百一十二至卷第二百三十八(唐纪二十八至唐纪五十四)
第九册 卷第二百三十九至卷第二百六十五(唐纪五十五至唐纪八十一)
第十册 卷第二百六十六至卷第二百九十四(后梁纪一至后周纪五)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