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反映/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12.94 4.3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汉斯·海因茨·霍尔茨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521684814

上书时间2024-11-11

才华有限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汉斯·海因茨·霍尔茨 著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5216848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6页
  • 字数 8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镜子的映射为切入点,以系统的观点察了中西思想史中镜像隐喻的使用状况后,重新探讨了严格术语中镜像隐喻的准确运用,进而揭示出“反映”概念对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他基于唯物主义立场讨论了反映定理的世界模型,尝试由对象活动或实践给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反映模型的范畴结构。终,作者通过指出镜像隐喻的思辨运用与解释学运用的差异,强调了反映理论是辩证的基础与前提。

【作者简介】


汉斯?海因茨?霍尔茨德国哲学家,1927年出生于兰克福,2011年逝世于瑞士。曾在恩斯特?布洛赫的指导下在莱比锡大学以“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主奴问题”为题申请博士。1971年在马尔堡大学获得哲学教授席位,1978年去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精彩内容:

    选自“导言”
“镜子,墙上的镜子,谁是世界上好看丽的女人?”白雪公主童话故事中的王后问道。她询问眼前的这面镜子(spiegel) ,并从这面镜子里给予自己答复。当羡慕和妒忌出自自我认知时,它们变得愈发折磨人。在古希腊的格言中,人们已经将自我批判的动机转向到一种道德诉求之中,根据勒隆的德米特里厄斯所记载的传说,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阿斯曾说:“请你照一下镜子!当你看上去美丽时,你也必须做美的事情;当你看上去丑陋时,你必须以崇高来抵消这种自然的缺失。”
在我们的时代,雅克?拉康(1901—1981)曾对作为自我认知的这种镜像关系(spiegelverh?ltnis)的隐喻式解读,提供了一种发展心理学层面的准确含义:“幼年人类在某个年龄阶段已经在镜子中认出了自己本身的形象,而在该年龄阶段,幼年人类在运动智能上却已被幼年黑猩猩所。……这种行为不于,像在猴子那里那样一劳永逸地了解到形象的无效,而且包括在儿童这里立即引发出一系列动作或表情,借助于此,游戏式的探究通过形象而被意识到的运动和反射出的周边情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接近虚拟的复合物和实在之间的关系,这种存在于它自己的身体,或是人的形象,甚至是处于其周围的客体之中的实在强化了这一虚拟的复合物。”通过将这种复制嵌入自己的此在状态中,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1994)依据丰富的民族学资料,从孩童在镜子前的运动中被训练出的自我模仿现象里推导出模仿(imitatio)的更高阶段,即变化。
(反映是不同的系统化的对象)在这种能够使主体对其自身与世界的中介过程得以客观化的功能之中,反映关系具有一种对所有理论的系统化都有决定意义且持久的表达力。这解释了这种隐喻在科学和文学惯用语中的牢固,这种牢固不会被语义的或思想批判的毁坏所影响。它可用于客观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宇宙成了一个巨大的镜子剧场,在这里,每个事物映射并指示着所有其他的事物”;它可用于主观的-先验的观点:“由于主观并不是以符合概念要求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所以仍要参照语言图像”;它可用于辩证的观点:“反思着的东西与被反思的东西并没有区别,它们仅仅像观看着的东西与被观看的东西一样,在重复反思的镜像形象中是一回事,只是在自身有所不同。”尽管理查德?罗蒂认为映射是令人厌恶的,但它仍然是一个不掉的抽象的惯用概念。
(对镜像逻辑结构的类别式反思……)镜子是一种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因而这种工具似乎并不会提供一种多样的,从而在概念上毫无关联的隐喻式用。所以,“镜子”(spiegel)与“映射”(spiegeln),“反映”(widerspiegeln)与“反映”(widerspiegelung) 已经成了某种陈旧的形象模本,得益于这种形象模本看上去直观易懂的这一映象(schein),它被迅速引入并且普遍运用于文学与科学的文体之中。但是,映象是具有迷惑的。如果对镜像关系逻辑结构的严格反思没有进入生动语言的直观易懂中,并且不企图借助它的话,那么隐喻会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这种严格的情况下,“反映”这个词才是一个范畴(kategorie)。
(……作为模型)在类型的意义上,“反映”可以被称作一种关系,我们说这种关系可能是一种——类似于映射的逻辑结构的——对原初给定物(einem prim?r gegebenen)的次级依附物(sekund?r abh?ngigen)的功能分配(funktionale zuordnung)的模型。这种模型在哲学传统中曾被用于一些成对的概念,比如“原型/摹本”(urbild/abbild),“影响/效果”(wirkendes/bewirktes),“存在/思维”。一个模型的任务,在于促进对某个事态的理解。它不能也不应当以物质的方式来描摹事态,而是要用于解释事态的运作方式、建构方以及形式确定。模型都是不能被证实或被证伪的,而是在它们的解释力与说明力的丰富收益中证明其解释的有效。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曾说,这样一个是作为一种世界模型的形而上学说,如果它比其他的说解释了更多的现象,那么它是更好的。因此,我们可以询问反映模型提供了什么,以及它在哪些方面是有效的。而反映隐喻在准确的术语运用中指向什么呢?
(反映概念的三个方面)反映说明了三种各不相同,但在渊源与概念上彼此相互关联的事态:1. 依照物质的由各种物质实体间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特,每个物质实体在其特与状态的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之中,都会摹仿或转换其受其他物质实体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些特殊;2. 意识内容同其所指的客观事实之间的协调一致,使得现实根据起因于意识内容的行为控制,可以被有目的地改变,也是说,在现实中一种符合目的的行为是可能的;3. 被称作“上层建筑”的精神的或制度的复合物,依赖于被称作“基础”的、以社会生产关系为依据的经济政治秩序,那么依照该基础,如下情况是可能的,即将各种意识形态和制度的类型以及在某种范围内的分列详情(spezifizit?t)按类别归入产生它们的各种经济进程与结构之中。
这三种反映概念显然涉及三个不同的本体论层面。种概念在一般的自然辩证框架下勾画出了一种普遍的世界模型,第二种概念描述的是存在与思维在认识论、人类学以及心理学上的关系,第三种概念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意识形态关系加以命名。在传统哲学系统的分类模式中,反映理论在个层面上是形而上学理论,在第二个层面上是作为认识论基础的主观精神理论,而在第三个层面上是客观精神理论,作为这种理论,它为制度的学说及其他的历史的客观化的学说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相比于在某种模糊类似的不确定意义上,即作为一种同态或同构的表达,反映在术语上的使用应当是更为准确的,那么隐喻的“转义”方式必须被仔细审查。它涉及的只是一个相关的解释,还是它意味着这种形式确定也许只能借助镜像隐喻来表达?无论如何都必须虑到的是,某个形象的隐喻式运用是只能被集中于局部的同一、本质特征以及结构一致上。在这种意义上,反映当然会被理解为一种准确的隐喻,而反映理论则恰好被视为一种适用于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认识理论,以及奠定历史哲学之基础的确定陈述。
【目录】


1/ 导言
7/ 以系统的观点对镜像隐喻历史作简短说明
35/ 镜像隐喻的准确运用
50/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反映概念
61/ 反映定理的世界模型
65/ 反身的唯物主义
74/ 对象活动与反映
86/ 解释学运用与思辨结构
90/ 进一步的文献
93/ 中外文术语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