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古诗文知识手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学古诗文知识手册

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6.06 2.0折 30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皓、张晓云 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00100229013

上书时间2024-07-01

才华有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皓、张晓云 编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00229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2页
【内容简介】

本手册汇集古诗文基础知识,为分四大板块:

1. “古代汉语”部分:详解古代基础知识、常见固定格式,详解文言实词180个、虚词36个,比《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词150个、虚词18个有所扩展,更加适合平时教学的需要。

2. “古代文学”部分:介绍作家作品、古代文体、诗词格律,还专门收集了古代名家名作的并称,适应了阅读和考试的需要,也是一般辞典、手册阙如的。

3. “古代文化常识”部分:讲解天文、历法,地理、区划,职官、任免,学校、科举,以及礼俗、称谓五个栏目,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有所帮助。

4. “古籍及工具书”部分:介绍常见古籍20部,常用工具书19种,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视野。

书后并附有四大附录,简明实用,有益于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及赏析:

1.文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简表

2.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简表

3. 古入声字今读平声字表

4. 姓氏异读及正音表

【作者简介】

  张皓,曾任北京景山学校和北京一〇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受邀赴黑龙江、吉林、青海、江苏、广东、福建、天津等省(市)讲授教学经验,受邀参加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高考科研讨论会,撰写论文《高考语文命题初探》。主编或参编《初中语文水平自测》、《高中语文水平自测》、《全国著名重点中学师生各科学习方法纵横谈》等图书。2001至2010年被北京教育考试院聘为“高考评价组”成员。2010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张晓云,曾任北京成人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副编审,《北京成人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编辑出版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参考书多部。审订《成人高考每日一试(语文)》,主编或参编《〈二十四史〉名段高考阅读训练》、 《古代汉语教程》。

【目录】

古代汉语

一、基础知识1

古今词义的变化1

偏义复词2

名词用如动词2

使动、意动、为动2

名词做状语3

连动式、兼语式4

兼词4

双宾语5

宾语前置5

定语后置6

判断句6

被动句7

疑问句7

感叹句8

倒装句8

句子成分的省略9

古音通假9

读破10

句读10

直译和意译11

二、常见固定格式12

唯……是……、唯……之(之为)……12

无乃……乎、不亦……乎12

有所……、无所……12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13

有……者13

有以……、无以……、足以13

以为、以……为……14

所以14

如何、奈何、若何,如……何、奈……何、若……何15

何以……为、何……为15

何……之有、……于何有、何有于……15

得无……乎、得无……耶16

与……孰、孰与、孰若(如)、与其……孰若16

三、文言虚词17

尝17

但17

而18

耳19

夫19

盍20

乎20

竟21

颇22

其22

岂23

且24

然25

尚25

甚26

虽26

所26

唯(惟、维)27

为28

毋29

奚29

焉29

也30

以30

矣32

抑32

因32

犹33

于34

欤34

与35

哉35

则36

辄36

者36

之37

四、文言实词39

A

爱39

安39

按39

B

备40

倍40

被40

本40

比41

鄙41

兵41

病41

伯42

C

曾42

察42

长43

朝43

称43

诚43

城44

乘44

池44

除44

传45

垂45

辞45

从45

D

达46

殆46

怠46

当46

道47

得47

度48

短48

多48

E

恶49

F

发49

伐50

方50

非50

负51

复51

G

盖52

躬52

鼓52

固53

故53

顾53

归54

国54

过54

H

何55

恨55

后(後)55

胡56

患56

会56

或56

J

及57

即57

疾58

既58

假58

间59

见59

解60

矜60

尽61

进61

就61

举62

绝62

K

堪63

克63

L

类63

怜63

临64

令64

略64

M

弥65

名65

末65

没65

莫66

N

乃66

内66

逆67

P

判67

屏67

Q

戚67

期68

奇68

迁68

请69

穷69

求69

去70

趣70

劝70

却70

R

让71

如71

若71

S

善72

稍72

少73

涉73

审73

省74

胜74

识74

使74

是75

适75

书75

孰76

属76

数76

率77

说77

朔78

私78

素78

宿78

遂78

T

汤79

涕79

通79

图79

徒80

退80

W

亡80

王81

望81

微81

文82

闻82

务83

X

悉83

向84

相84

谢85

信85

兴85

行86

幸87

休87

修87

徐88

许88

旋88

Y

阳88

要89

业90

夷90

宜90

贻90

遗91

易91

阴91

引92

右92

逾92

虞93

狱93

Z

再93

造93

贼94

知94

旨94

质95

治95

致96

置96

诸96

走97

卒97

族97

左98

坐     98



古代文学 


一、作家与作品99



《诗经》99

《楚辞》与屈原99

《左传》100

《国语》100

《战国策》100

《论语》101

《墨子》101

《老子》101

《庄子》101

《孟子》102

《荀子》102

《韩非子》102

《吕氏春秋》103

《孙子》103

《晏子春秋》103

《山海经》103

李斯与《谏逐客书》103

贾谊104

《淮南子》104

司马迁与《史记》104

刘向与《说苑》《新序》105

王充与《论衡》105

班固与《汉书》105

曹操105

诸葛亮106

曹植106

陈寿与《三国志》106

干宝与《搜神记》106

陶渊明107

范晔与《后汉书》107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107

鲍照107

郦道元与《水经注》108

刘勰与《文心雕龙》108

钟嵘与《诗品》108

徐陵与《玉台新咏》108

王勃108

张若虚109

王之涣109

孟浩然109

王昌龄109

王维109

李白110

高适110

杜甫110

岑参111

韦应物111

韩愈112

刘禹锡112

白居易112

柳宗元112

李贺113

杜牧113

李商隐113

韦庄114

李煜114

范仲淹114

柳永114

欧阳修115

苏洵115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15

王安石115

沈括与《梦溪笔谈》116

苏轼116

周邦彦116

李清照117

陆游117

朱熹117

辛弃疾117

文天祥118

王实甫与《西厢记》118

关汉卿118

《水浒传》119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119

宋濂120

刘基120

吴承恩与《西游记》120

归有光120

汤显祖与《牡丹亭》120

徐弘祖与《徐霞客游记》121

顾炎武121

林嗣环121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121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122

曹雪芹与《红楼梦》122

袁枚123

姚鼐123

龚自珍123

黄遵宪123

刘鹗与《老残游记》124

梁启超124

二、作家、作品的并称124

风骚124

屈宋124

乐府双璧125

班马125

三曹125

建安七子125

陶谢125

竹林七贤125

初唐四杰125

王孟126

高岑126

李杜126

三吏三别126

韩孟126

韩柳126

三戒126

元白127

小李杜127

三苏127

唐宋八大家127

苏黄127

苏辛127

周柳128

周姜128

南宋四家128

元曲四大家128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128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128

临川四梦128

三言二拍128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129

三、文学体裁129

诗歌129

古体诗129

乐府诗129

近体诗130

绝句130

律诗131

排律131

辞131

赋132

词132

曲133

散曲134

散文134

铭135

传记文135

奏议文135

议论文136

说明文136

杂记文136

骈文137

古文137

小说138

传奇138

诗话138

话本138

章回小说139

戏剧139

杂剧140

南戏141

四、诗词格律141

诗韵141

平仄142

粘对145

孤平146

三平调146

拗救146

一三五不论147

对仗147

词韵148

词牌149

曲韵152

曲牌153

古代文化常识

一、天文、历法155

天干、地支、六十甲子155

阴历、阳历、阴阳历15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