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关键技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物联网关键技术

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15.76 2.3折 68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勇军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21175596503

上书时间2024-06-24

才华有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勇军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121175596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3页
  • 字数 5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近几年,物联网从诞生到迅速发展,受到了产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然而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物联网涉及的技术较多,基于编写团队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本书试图探究物联网的“技术基因”,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各选择若干典型有代表性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见微而知著。本书作为“物联网在中国”丛书之一,与其他各册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其他分册在物联网关键技术方面的有益补充。
【目录】
第1章物联网技术概论 

1.1物联网概念及背景 

1.1.1物联网相关概念 

1.1.2物联网基本架构 

1.1.3物联网产业情况 

1.2物联网技术现状及分布

1.2.1物联网技术概述 

1.2.2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1.2.3物联网网络层技术 

1.2.4物联网应用层技术 

1.3物联网的两种计算模式 

1.3.1物联网云计算模式 

1.3.2物联网海计算模式 

1.4物联网技术展望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篇射频识别技术

第2章RFID电子标签技术 

2.1RFID标签的组成、分类及面临的挑战 

2.1.1RFID标签基本组成 

2.1.2RFID标签的分类 

2.1.3RFID标签发展面临的挑战 

2.2RFID标签的反向散射 

2.2.1电磁波的散射 

2.2.2雷达基本原理 

2.2.3RFID系统的反向散射调制 

2.3RFID天线 

2.3.1天线基础 

2.3.2天线的特征参数 

2.3.3UHF频段RFID天线的种类 

2.4RFID标签芯片设计及制造技术 

2.4.1RFID标签芯片的组成 

2.4.2标签电路芯片化设计 

2.4.3芯片制造技术 

2.5标签功能性测试 

2.6标签功能参考测试环境 

2.6.1标签频率范围 

2.6.2标签解调能力 

2.6.3标签信号占空比 

2.6.4标签导言信号波形 

2.6.5标签后向链路频率容限 

2.6.6标签后向链路时间参数T1 

2.6.7标签后向链路(读写器前向链路)时间参数T2 

2.7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RFID读写器技术 

3.1读写器概述 

3.1.1读写器的基本功能 

3.1.2读写器的工作原理 

3.1.3读写器的基本组成 

3.2读写器的形式与工作模型 

3.2.1固定式读写器 

3.2.2OEM模块 

3.2.3便携式读写器 

3.2.4读写器的天线结构 

3.3读写器相关技术 

3.3.1读写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3.3.2防碰撞方法 

3.3.3读写器管理技术 

3.4读写器功能性测试 

3.4.1读写器功能参考测试环境 

3.4.2读写器数据编码 

3.4.3读写器RF包络 

3.4.4读写器导言信号 

3.4.5读写器上电与下电波形 

3.4.6读写器时间参数T3 

3.4.7读写器时间参数T4 

3.5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RFID中间件技术 

4.1RFID中间件 

4.1.1RFID中间件概述 

4.1.2RFID中间件的功能定位 

4.1.3RFID中间件的分类 

4.1.4典型RFID中间件产品 

4.1.5RFID中间件的发展趋势 

4.2RFID大规模应用模式 

4.2.1应用整合问题 

4.2.2三种应用模式 

4.3RFID数据安全性 

4.3.1RFID系统的安全隐患 

4.3.2保护RFID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 

4.3.3大规模应用的安全策略 

4.4RFID典型应用 

4.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智能感知技术

第5章物联网标识技术 

5.1物联网标识命名与分配 

5.1.1对象标识 

5.1.2通信标识 

5.1.3应用标识 

5.2物联网解析与寻址 

5.2.1标识解析与寻址概述 

5.2.2标识解析体系 

5.2.3标识解析技术简介 

5.2.4标识寻址体系 

5.3物联网发现服务 

5.3.1物联网标识发现服务概述 

5.3.2物联网标识发现服务体系 

5.3.3物联网标识发现服务技术简介 

5.4标识安全与隐私 

5.5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认知无线电感知 

6.1物联网频谱资源 

6.1.1物联网的频谱支撑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6.1.2物联网传输层频谱需求分析 

6.1.3物联网传感层频谱需求分析 

6.2认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 

6.2.1认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及网络结构 

6.2.2现有传感器网络的服务质量保证 

6.2.3动态频谱接入的服务质量保证 

6.3CRSN相关产品和设备 

6.3.1软件无线电概述 

6.3.2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6.3.3软件无线电主要产品和设备 

6.4CRSN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第7章短程无线通信 

7.1蓝牙(Bluetooth) 

7.1.1蓝牙的版本 

7.1.2传统蓝牙 

7.1.3低功耗蓝牙 

7.2Wi-Fi/802.11系列 

7.2.1WLAN与IEEE802.11 

7.2.2Wi-Fi与IEEE802.11a/b/g/n 

7.2.3低功耗Wi-Fi 

7.3ZigBee 

7.3.1ZigBee与IEEE802.15.4 

7.3.2ZigBee与蓝牙技术的对比 

7.4其他低功耗通信技术 

7.4.1超宽带 

7.4.2射频识别 

7.4.3近场通信 

7.4.4红外数据传输 

7.4.5Insteon 

7.4.6Z-Wave 

7.4.7ANT 

7.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篇网络协同技术

第8章物联网协同技术 

8.1物联网协同问题 

8.1.1基本概念 

8.1.2物联网协同的必要性 

8.1.3物联网协同的难点和挑战 

8.2物联网协同联盟技术 

8.2.1协同联盟生成 

8.2.2协同联盟形成 

8.2.3通信机制 

8.2.4协同联盟的生成、形成及任务完成 

8.2.5协同联盟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中的应用实例 

8.3物联网协商技术 

8.3.1协商 

8.3.2合同网 

8.3.3基于协商的物联网协同方法 

8.4物联网协同的其他技术 

8.4.1基于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 

8.4.2基于分布式约束满足的方法 

8.4.3基于代理的方法 

8.5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物联网时间同步 

9.1网络时间同步问题基本概念 

9.1.1时间同步问题简介 

9.1.2分布式系统时间同步的基本方法 

9.1.3时间同步的应用 

9.1.4物联网时间同步问题特点 

9.2传输层时间同步协议 

9.2.1网络同步协议NTP 

9.2.2IEEE1588 

9.3感知层时间同步协议 

9.3.1基于报文的传统传感网时间同步协议 

9.3.2基于外部时钟源的传感网时间同步方法 

9.3.3基于脉冲耦合振荡器模型的传感网时间同步协议 

9.4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物联网分布式调度 

10.1分布式调度背景 

10.2无线网络的干扰模型 

10.2.1符号约定 

10.2.2物理干扰模型 

10.2.3协议干扰模型 

10.3基于图算法的调度技术 

10.3.1分布式节点调度算法 

10.3.2分布式链路调度算法 

10.4基于最优化方法的分布式调度技术 

10.4.1两个例子 

10.4.2优化分解方法 

10.4.3对两个例子的求解 

10.5拓扑透明的调度技术 

10.5.1基于组合设计的拓扑透明调度技术 

10.5.2三状态调度 

10.6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篇服务优化技术

第11章物联网数据处理 

11.1物联网的数据构成及网络数据特点 

11.1.1物联网的数据构成 

11.1.2物联网的数据特点 

11.2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获取与优化 

11.2.1数据采集 

11.2.2数据获取 

11.2.3RFID网络的拓扑结构优化设计 

11.3物联网传输层的数据处理与优化 

11.3.1数据预处理技术 

11.3.2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 

11.3.3物联网寻址技术 

11.3.4数据传输优化技术 

11.4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物联网安全数据融合 

12.1物联网数据融合技术 

12.1.1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 

12.1.2RFID数据融合 

12.1.3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数据融合 

12.2物联网数据融合存在的安全威胁 

12.2.1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2.2.2RFID面临的安全威胁 

12.2.3物联网数据融合面临的安全威胁 

12.3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技术 

12.3.1安全数据融合的主要阶段 

12.3.2完整性保护安全数据融合协议 

12.3.3机密性保护安全数据融合协议 

12.4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绿色物联网 

13.1绿色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 

13.1.1通信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13.1.2绿色物联网的必要性 

13.1.3物联网中能耗来源 

13.1.4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中绿色物联网现状 

13.2绿色感知传感层技术 

13.2.1高能效的信息采集 

13.2.2高能效的信息汇聚 

13.2.3未来展望 

13.3绿色网络接入与承载层 

13.3.1接入子层节能技术 

13.3.2承载子层节能技术 

13.3.3未来展望 

13.4绿色计算管理和服务应用 

13.4.1基于虚拟化的云计算 

13.4.2硬件设备低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